河道集淤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787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河道集淤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集淤治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集淤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黑臭河道对水安全、投资环境,以及民众生活影响巨大。城市河道黑臭成因复杂,部分城市一经实施截污纳管、面污染治理、河道清淤等,河水很快见清,但过了几年后,河道又会逐渐出现底淤放气冒泡,河水又变黑发臭。究其原因,是河道淤泥淤积所致。为此,又不得不进行整条河道清淤,几年清淤一次,影响面广,尤其是商业区、居住区,河道清淤困难,清淤时产生的臭气、淤泥运输等影响都很大。

城市河道淤积是河水变黑发臭的主要原因。例如,在滨海城市的河道,由于潮涨潮落挟带的大量泥沙及各种垃圾就在河床中沉淀下来,较易产生淤积黑臭现象,因此,有的河道2~3年就要清淤一次。分析表明,城市的河道淤积是必然的。例如,在上海河道淤积速率约0.4~0.6m/a,河道淤积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根据河道淤积位置,设置集淤设施从而进行常态化清淤。将整条河道的定期清淤改为若干点清淤,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对泥沙和垃圾的沉积不作治理,任其在整条河道沉积,必然会使得河道不断淤积、变黑变臭。

其次,河道底部淤积,河床抬高,造成河道引排不畅,河道的部分断面过水、输水能力降低,河道过流能力不足,严重影响枯水季节淡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暴雨期间区域防洪除涝安全。清淤是以提高河道的灌溉、防洪、除涝功能为基本要求,保证河道蓄水、调水和排水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河道自净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1)滨海城市河道淤积是必然的,现状是淤积随水流而定,基本是整个河道都产生淤积;

(2)淤积产生黑臭,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影响民众生产、生活;

(3)不加沉积控制,定期清淤范围广、清淤量大、影响范围大;

(4)目前,中小型河道一般没有非常合适的清淤设备进行施工,而是采用清淤船水中抓淤,清淤效果不理想。

总而言之,河道淤积无法避免,清淤是必然的。不清淤不但影响河道水质,还会影响河道防洪排涝等。如何使不可避免的泥沙淤积,变换为可控制的集淤,将全河道几年一次的清淤,变换为对有限段河道的清淤,将大动作、大范围的清淤变换为常态化、小范围内的清淤,从淤积的位置、清淤的状态加以改变,以减少淤积影响。河道对水安全、投资环境,以及民众生活影响巨大;如果不对这些淤积进行治理,河道的水质将无法保证,就无法修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更谈不上取信于民和绿色发展。

城市河道需要环保清淤,过去清淤采用的都是工程清淤。工程清淤需要让淤泥沉积一定厚度再清淤,其间淤泥发臭、冒泡,严重影响环境。环保清淤是在淤泥有一定的厚度,但尚未发臭、冒泡时,就实施清淤。环保清淤与工程清淤的差异在于清淤的底泥厚度很薄,比如上海市环保清淤工程其底泥厚度为20~40cm的居多,因此,对清淤设备本身的定位、操作系统的精度要求很高。

目前,河道清淤基本都是工程清淤,通常是采用水下清淤,清淤机具装备在船上,由清淤船作为施工平台在水面上操作清淤设备将淤泥开挖,装至船的泥仓,或通过管道输送系统输送到岸上堆场中。水下清淤技术有抓斗式清淤、泵吸式清淤、普通绞吸式清淤和斗轮式清淤。经综合比较,适用于城市中小型河道清淤的方法只有抓斗式清淤。

实践表明,抓斗式挖泥船对极软弱的底泥敏感度差,开挖中容易产生“掏挖河床下部较硬的地层土方,从而泄漏大量表层底泥,尤其是浮泥”的情况;容易造成表层浮泥经搅动后又重新回到水体之中。根据工程经验,抓斗式清淤的淤泥清除率只能达到30%左右,加上抓斗式清淤易产生浮泥遗漏、强烈扰动原状土,在以水质改善为目标的清淤工程中往往无法达到原有目的。

清泥船水中作业,因为淤泥处于稀软状态,抓斗不易抓起,在水中清淤效果极不理想。抓斗式清淤在清淤工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扩散,逃淤、回淤情况严重,淤泥清除率低,清淤不够彻底,容易造成大面积水体污染。

环保清淤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以水质改善为目标的清淤工程,另一方面则是在清淤过程中能够尽可能避免对水体环境产生影响。环保清淤的特点有:①清淤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挖掘精度,防止漏挖和超挖,不伤及原生土;②在清淤过程中,防止扰动和扩散,不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降低水体的混浊度,控制施工机械的噪音,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③淤泥弃场要远离居民区,防止途中运输产生的二次污染。

显而易见,城市河道应采用环保清淤。针对目前河道清淤存在的问题,需要改变清淤方式,改变抓淤捞淤为先集淤后处理,即在河道泥沙比较容易沉积的地方布置集淤袋,守株待兔,请君入瓮,随着潮涨潮落,泥沙不断沉入袋中,袋中淤泥慢慢见长,待到一段时间后,提起袋即可清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河道集淤清淤装置,实现河道集淤清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集淤清淤装置,包括固定环和位于所述固定环下方的集淤袋,所述集淤袋的袋口固定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固定环的上方设有吊环,所述吊环与所述固定环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吊环的上方设有浮子。

优选地,所述集淤袋的底部设有孔洞和封闭所述孔洞的可开式盖板。

优选地,所述可开式盖板和所述集淤袋通过拉链连接。

优选地,所述孔洞和所述可开式盖板呈矩形,所述可开式盖板的一条边与所述集淤袋一体成型,另外三条边通过一条拉链与所述集淤袋连接。

优选地,所述集淤袋的底部固设有多个压块。

优选地,所述集淤袋上设有加筋带。

优选地,所述压块设有四个,分别固定在所述集淤袋上对应的底角。

优选地,所述连接绳设有多根,每根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吊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连接。

优选地,多根所述连接绳与所述固定环连接的一端沿所述固定环的周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绳设有四根。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由塑料链条或不锈钢链条制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河道集淤清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淤袋,将不可避免的泥沙淤积,变换为可控制清淤的沉积;在集淤袋的上方设置吊环,将现状清淤船抓淤捞淤,转换为由集淤袋先集淤后吊起清淤,提高了清淤效果。将全河道、几年一次的清淤,变换为有限段河道的清淤,将大动作的清淤变换为常态化小范围清淤,从淤积的河段、清淤的状态加以改变,减少了清淤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河道中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开式盖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集淤袋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固定环

20 集淤袋

21 孔洞

22 可开式盖板

23 拉链

24 压块

25 加筋带

30 吊环

40 连接绳

50 浮子

60 河道护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集淤清淤装置,包括固定环10和位于所述固定环10下方的集淤袋20,所述集淤袋20的袋口固定在所述固定环10上,所述固定环10一般选用塑料链条或不锈钢链条制成,用于固定集淤袋20的袋口形状。所述固定环10的上方设有吊环30,所述吊环30与所述固定环10通过连接绳40连接,所述吊环30的上方设有浮子50,所述浮子50由于浮力的作用浮在河水中,浮子50带动所述吊环30浮在水中。当集淤袋20中的淤泥达到一定量时,一般在最低水位,由汽车吊或船上简易吊车吊起集淤袋,将集淤袋20中的淤泥清理干净,再将清空的集淤袋20放置至河道中,所述吊环30为金属制作,其强度需要满足整袋淤泥的起吊。

如图1至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集淤袋20的底部设有孔洞21和封闭所述孔洞21的可开式盖板22,所述可开式盖板22和所述集淤袋20通过拉链23连接,优选地,所述孔洞21和所述可开式盖板22呈矩形,所述可开式盖板22的一条边与所述集淤袋20一体成型,另外三条边通过一条拉链23与所述集淤袋20连接,集淤时,通过所述可开式盖板22关闭所述孔洞21,清淤时,慢慢吊起集淤袋20,所述集淤袋20内的水流出,吊至汽车或船,打开袋底拉链23,由袋底的洞口排出淤泥至泥仓内。集淤袋20一般由土工布制作,土工布的孔径必须与收集的淤泥组成相匹配,既不使淤泥大量流失,又要使集淤袋内的水能尽快排出。集淤袋20的土工布规格、强度按需要确定,当袋壁的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在集淤袋20的袋底或袋壁上设置土工布制成的加筋带25,加筋带25与集淤袋20袋体的土工布缝制于一体,其作用是加强集淤袋20强度,袋体的土工布与加筋带均采用包缝法缝制拼接,拼接强度不小于原体强度的80%。

优选地,所述集淤袋20的底部固设有多个压块24,通常所述压块24设有四个,分别固定在所述集淤袋20上对应的底角。所述压块24为预制块,可采用混凝土预制,作为集淤袋沉水、定位,其重量根据集淤袋20的袋体沉降的需要确定,所述压块24可通过包缝法缝制在所述集淤袋20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绳40设有多根,一般为四根,每根所述连接绳40的一端与所述吊环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环10连接,连接绳40选用尼龙绳。优选地,多根所述连接绳40与所述固定环10连接的一端沿所述固定环10的周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集淤袋20形状为袋口大底部小的方形袋,由土工布制作,袋口的尺寸一般为3~5m,宜根据集淤袋的布置和个数确定,单个袋的袋底四角设置压块24,以便于袋沉放于河底。袋口为塑料链条,袋壁的土工布缝制于链条上从而形成袋。袋口四角对称设置连接绳40,绳长按最高水位计算,其计算式为L=(h2+a2)1/2,式中:L为绳长,h=最高水位-河底高程,a为袋口长的1/2。根据河道宽度和清淤条件,一个河道断面可布置一个集淤袋,或2个集淤袋并列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

在现状河道选择集淤位置,一般将本实用新型设置于流速小、且扰民较小的河道段,便于集淤和清淤。例如,河道过水断面较大的河道段,或河道转弯的凹岸一侧,都是比较容易淤积的位置。因该段过水断面较大、流速较小,便于泥沙淤积。随着水流缓慢流动,泥沙不断沉积于集淤袋中,袋中淤泥一定量时,宜在最低水位,由汽车吊或船上简易吊车吊起集淤袋,待袋中水排出后,打开袋底孔洞,倒出袋中淤泥于车中或船中外运;关闭袋底孔洞,将集淤袋再原位放入河道中,又承接下一次不断的泥沙沉积,如此循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感潮河道淤积无法避免,清淤是必然的。集淤袋的设置,将不可避免的泥沙淤积,变换为可控制清淤的沉积;将现状清淤船抓淤捞淤,转换为由集淤袋先集淤后吊起清淤,提高了清淤效果。将全河道、几年一次的清淤,变换为有限段河道的清淤,将大动作的清淤变换为常态化小范围清淤,从淤积的河段、清淤的状态加以改变,以减少影响。设置于扰民较小的河道段,便于清淤。河道清淤是以提高河道的灌溉、防洪、除涝功能为基本要求,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水环境,保证河道蓄水、调水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河道自净能力。

例如,一只4m×4m的集淤袋,面积为16m2,在感潮型河道,一年至少可集淤0.4×16=6.4m3,约10t。集淤袋集淤、清淤方便,设备简单,维护更换方便、成本较低。根据清淤位置大小和起吊设备能力,确定集淤袋的大小和个数。需要清淤时,慢慢吊起集淤袋,让袋内的水排出,淤泥即可由汽车或船运走,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