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弃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772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式弃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械式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淡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越来越受重视,在一些淡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和地区,人们采用各种雨水收集装置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早期的雨水收集装置太过复杂,结构不简单,不容易安装和拆卸,而且不能很好的去除被污染的水,收集干净的水资源,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弃流装置,具有易安装与拆卸、结构简单和去污过滤效果好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弃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收集管、弃流管和进水管,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管,收集管连接收集设备,装置本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收集管和进水管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滤网,在滤网的正下方设有浮球,在装置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弃流管,弃流管贯穿装置本体,弃流管的一端延伸到装置本体的内部且管口向上,浮球在弃流管的正上方,浮球和弃流管接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网的顶部设置有提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网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弃流管的直径小于浮球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弃流装置,运用浮球的上升,使降雨初期的污水经过不锈钢滤网过滤后沿着弃流管流出,降雨的中期,随着雨水量加大,浮球被压着往下落,从而使浮球堵住弃流管,经过不锈钢滤网过滤后,雨水不能从弃流管流出,从收集管流出,被收集和利用,该机械式弃流装置,结构简单,易安装和拆卸,可以很好的去除被污染的水,收集干净的水,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收集管;2-弃流管;3-进水管;4-滤网;5-浮球;6-装置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机械式弃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6、收集管1、弃流管2和进水管3,装置本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管1,收集管1连接收集设备,收集干净的水供人们利用,装置本体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收集管1和进水管3在同一直线上;装置本体6的内部设有滤网4,滤网4用于过滤水资源,在滤网4的正下方设有浮球5,浮球5上升,雨水从弃流管2流走,浮球5下降,雨水从收集管1流出。在装置本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弃流管2,弃流管2贯穿装置本体6,弃流管2的一端延伸到装置本体6的内部且管口向上,浮球5在弃流管2的正上方,浮球5和弃流管2接触连接,降雨的初期,污水沿着进水管进入装置本体6,沿着装置本体6流入装置本体6的底部,装置本体6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倾斜的流水道,浮球5在不同方向的雨水冲击下上升,使浮球离开弃流管2,降雨初期的污水经不锈钢滤网4过滤后沿着弃流管2流出,降雨的中期,随着雨水量加大,浮球5被压着往下落,浮球5堵住弃流管2,降雨中期的雨水不能从弃流管2流出,随着雨水的堆积,最终雨水经不锈钢滤网4过滤后从收集管1流出,被人们收集利用。

工作原理:降雨的初期,污水沿着进水管进入装置本体6,沿着装置本体6流入装置本体6的底部,装置本体6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倾斜的流水道,浮球5在不同方向的雨水冲击下上升,使浮球5离开弃流管2,降雨初期的污水经不锈钢滤网4过滤后沿着弃流管2流出,降雨的中期,随着雨水量加大,浮球5被压着往下落,浮球5堵住弃流管2,降雨中期的雨水不能从弃流管2流出,随着雨水的堆积,最终雨水经不锈钢滤网4过滤后从收集管1流出,被收集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弃流装置,运用浮球5的上升,使降雨初期的污水经过不锈钢滤网4过滤后沿着弃流管流2出,降雨的中期,随着雨水量加大,浮球5被压着往下落,从而使浮球5堵住弃流管2,经过不锈钢滤网4过滤后,雨水不能从弃流管2流出,从收集管1流出,被人们收集和利用,该机械式弃流装置,结构简单,易安装和拆卸,可以很好的去除被污染的水,收集干净的水,工作效率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