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3474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它还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各大城市工程的数量呈指数级倍增,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水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没有水,建筑工程施工无从谈起,工地用水量大,而传统的建筑工地的净化池由于结构简单,设计不合理,导致净水效果差,水中的杂质过多,难以循环利用,最终,这些无法循坏利用的水会排到市政管道成为废水,造成很大的浪费,需要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的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能够实现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解决建筑工地用水浪费的问题,且能够自动控制,能够提高建筑工地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节水效果显著,且水循环管路安全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循环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废水循环装置包括设置在拟建建筑四周的导流沟、与导流沟连通的集水井、用于过滤沉淀废水中杂质的净化池和与所述净化池连接的水循环管路,所述净化池包括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墙,所述过滤池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一隔墙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过水洞,所述第二隔墙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过水洞,所述第一隔墙的上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安装在第一过水洞上的挡板连接,所述第二过水洞的洞口处设置有钢丝网,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集水井中的潜水泵、安装在沉淀池中的排污泵、用于将蓄水池中的再生水输送至用水管路的第一多级泵和用于将自来水输送至用水管路的第二多级泵,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和第四水位传感器,以及分别设置在沉淀池和过滤池中的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三水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蓄水池、过滤池和沉淀池中,所述第四水位传感器设置在集水井中。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用于连接集水井和沉淀池的废水进水管路、连接在蓄水池与用水管路的再生水出水管路、与自来水供水系统连接的自来水进水管路和连接在沉淀池上的排污管路。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级泵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泄管和第一电动压力表,所述第一排泄管的一端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压力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级泵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泄管和第二电动压力表,所述第二排泄管的一端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第二电动压力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的电动球阀和电动止回阀,所述电动球阀和电动止回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外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三过水洞。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水洞的位于沉淀池外侧的洞口处设置有格栅。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电机控制模块驱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能够过滤沉淀建筑工地废水中杂质的净化池,净化池包括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将建筑工地废水由导流沟引流至沉淀池,使建筑工地废水在重力作用下,在沉淀池和过滤池中经过沉淀、过滤后分离出杂质和再生水,通过第一多级泵将流入蓄水池中的再生水泵送至用水管路,在无再生水可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多级泵将自来水泵送至用水管路,并采用控制器控制第一多级泵和第二多级泵,能够实现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解决建筑工地用水浪费的问题,且能够自动控制,使用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多级泵和第二多级泵的输出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一电动压力表和第二电动压力表,分别在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中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三水位传感器,并在集水井中放置第四水位传感器,并均由控制器控制,能够实现自动控制,降低人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多级泵和第二多级泵的输出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一排泄管和第二排泄管,防止溢流,提高水循环管路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沟收集建筑工地用水、雨水,利用净化池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进入蓄水池后经水质检查复合相关标准后,再分别送至板房降温系统、消防用水系统、施工现场用水系统、冲洗平台用水系统,这些系统用过的废水还能够通过废水道的雨水、工地导流沟流回至净化池、净化后再循环使用,净化后经水质检测合格的水还能用于浇灌用水系统、厕所冲洗用水系统的供水,大大减少市政用水,节能环保,省钱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解决建筑工地用水浪费的问题,且能够自动控制,能够提高建筑工地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节水效果显著,且水循环管路安全性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电路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废水循环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废水循环装置包括设置在拟建建筑四周的导流沟8、与导流沟8连通的集水井21、用于过滤沉淀废水中杂质的净化池和与所述净化池连接的水循环管路,所述净化池包括沉淀池3、过滤池2和蓄水池1,所述沉淀池3和过滤池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墙4-1,所述过滤池2和蓄水池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墙4-2,所述第一隔墙4-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过水洞5-1,所述第二隔墙4-2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过水洞5-2,所述第一隔墙 4-1的上部安装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与安装在第一过水洞5-1 上的挡板15连接,所述第二过水洞5-2的洞口处设置有钢丝网7,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集水井21中的潜水泵20、安装在沉淀池3中的排污泵 19、用于将蓄水池1中的再生水输送至用水管路25的第一多级泵17-1和用于将自来水输送至用水管路25的第二多级泵17-2,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26和与控制器26连接的第一水位传感器18-1、第二水位传感器 18-2、第三水位传感器18-3和第四水位传感器18-4,以及分别设置在沉淀池3和过滤池2中的第一定时器24-1和第二定时器24-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18-1、第二水位传感器18-2和第三水位传感器18-3分别设置在蓄水池1、过滤池2和沉淀池3中,所述第四水位传感器18-4设置在集水井2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用于连接集水井21和沉淀池3的废水进水管路9、连接在蓄水池1与用水管路25的再生水出水管路10、与自来水供水系统连接的自来水进水管路11和连接在沉淀池3上的排污管路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级泵17-1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泄管13-1和第一电动压力表16-1,所述第一排泄管13-1的一端与蓄水池1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压力表16-1与所述控制器26连接,防止溢流,避免浪费水资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级泵17-2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泄管 13-1和第二电动压力表16-2,所述第二排泄管13-1的一端与蓄水池1连接,所述第二电动压力表16-2与所述控制器26连接,利用第一电动压力表16-1实时监测第一多级泵17-1泵送再生水的出水压力,第二电动压力表16-2实时监测第二多级泵17-2泵送自来水的出水压力,保证水循环管路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的电动球阀22和电动止回阀23,所述电动球阀22和电动止回阀23均与所述控制器26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沉淀池3外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三过水洞5-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过水洞5-3的位于沉淀池3外侧的洞口处设置有格栅6。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4由电机控制模块14-1驱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源采用配电箱27。

实际使用时,通过导流沟8收集建筑工地的废水至集水井21,利用潜水泵20将集水井21中的废水泵送至沉淀池3,废水经过沉淀池3后,通过第一过水洞5-1流至过滤池2,如此经过所述净化池的沉淀过滤,废水形成再生水,储存至蓄水池1中;通过第一多级泵17-1将再生水泵送至用户管路25中,当再生水量过大,通过设置在第一多级泵17-1输出管路上的第一泄水管13-1将过多的再生水回流至蓄水池1中,而当蓄水池1 中的再生水不足以供用户管路25使用时,利用第二多级泵17-2将自来水泵送至用户管路25中,同样当自来水泵送量过大,通过设置在第二多级泵17-2输出管路上的第二泄水管13-2将过多的自来水回流至蓄水池1中;利用第一传感器18-1、第二传感器18-2和第三传感器18-3实时监测蓄水池1、过滤池2和沉淀池3的水位,当沉淀池3中的水位过高时,由控制器26向电机控制模块14-1发出信号,驱动电机14带动挡板15旋转,打开或增大第一过水洞5-1的开口,当沉淀池3中的水位过低时,为防止过滤池2中的废水导流回沉淀池3中,利用挡板15关闭或减小第一过水洞 5-1的开口;同时,利用第一计时器24-1和第二计时器24-2实时检测所需潜水泵泵送废水的时间,利用第一电动压力表16-1实时监测第一多级泵17-1泵送再生水的出水压力,第二电动压力表16-2实时监测第二多级泵17-2泵送自来水的出水压力,为实现自动化控制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参考;定期利用排污泵19清理沉淀池3中淤泥,定期清理过滤池2中的杂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