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沉井观测偏移及标高的可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2162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沉井观测偏移及标高的可拆卸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旋流井沉井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沉井观测偏移及标高的可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沉井施工过程中,保持沉井的整体垂直度至关重要,从而保证在整个沉井下沉到封底期间整个沉井不出现倾斜偏移。若在沉井过程中,监测手段不到位,往往很难及时发现沉井在下沉中产生的偏差,出现沉井偏差太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因监测手段复杂繁琐在整个沉井观测控制期间工作量大,降低施工效率,此问题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探讨研究的课题。

CN201620094930.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沉井定位自动测量装置,利用固定已知坐标、全站仪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方式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做到自动测量定位的一种装置,解决了沉井过程实时监测保证及时沉井纠偏的问题,但是装置较为复杂,不利于工程的推广。

CN201210262787.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沉井下沉中倾斜度监控方法,保证沉井施工质量,必须及时监测井体倾斜程度,通过各种措施进行纠偏,筒壁倾斜度人工测量,施工测量点的引线,方便操作。但是测量点误差较大,人为因素较多,需要确定测量点的灵活性。

CN201410000746.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沉井沉降量测量方法,在井体四周距离井体一定位置制作四个混凝土支墩,安装一个水平激光仪,在井体四个角的井壁上设置刻度标线,开启激光仪,对沉井沉降过程中的位置及标高进行实时监控。解决了沉井过程实时监测保证及时沉井纠偏的问题,但是沉井过程中周边土体容易发生沉降,同时设置支墩环境有局限性。同时倾斜度不易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工业旋流井沉井在下沉阶段存在倾斜度观测难以直观及简便测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沉井观测偏移及标高的可拆卸装置,直观观测沉井下降高度,降低测量难度及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装置可拆卸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便沉井观测偏移及标高的可拆卸装置,包括固定件和可拆卸组件,其中固定件为埋设在沉井壁上的内丝螺母,可拆卸组件由丝杆、顶紧用固定螺母、顶进螺杆和T型监测螺杆组成,所述丝杆的一端设置外丝,丝杆的外丝与内丝螺母配套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顶紧用固定螺母的一端焊接,顶紧用固定螺母的另一端加工一个内丝孔,内丝孔的大小与顶进螺杆相配套,T型监测螺杆穿进顶紧用固定螺母内,顶进螺杆旋入顶紧用固定螺母的内丝孔并与T型监测螺杆相抵;可拆卸装置至少包括两个、沿着沉井壁垂向上下设置,上下两个可拆卸装置的顶进螺杆上设置一条钢丝,钢丝与沉井壁保持平行,同时上部的可拆卸装置设置钢丝处向下放置一个线坠。

按上述方案,所述沉井壁上设置多个观测安置点,纵向的观测安置点沿着垂直向每间距2~4m设置一处,上下相邻两个观测安置点位置分别设置一个可拆卸装置,每个可拆卸装置的内丝螺母埋设在对应一处沉井壁的观测安置点。

按上述方案,所述沉井壁横向同一层横截面内的观测安置点相对沉井圆心对称设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沉井壁纵向的观测安置点设置在横向对应的观测安置点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沉井壁施工阶段,通过在分段的沉井地面上部的沉井壁上下设置若干组观测安置点,沉井壁横截面范围内对称设置观测安置点,每组观测安置点上下垂直,纵向间隔2~4米,观测过程中在上下观测安置点位置安装一个可拆卸装置,配合钢丝及线坠形成一组观测装置,可拆卸装置可重复利用,上部沉井壁施工时通过在可拆卸装置上设置线坠观测垂直度,直观的观测整个沉井的垂直度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沉井壁施工完毕后在内部挖土自然下沉阶段通过提升线坠的高度观测沉井的垂直度变化,及在观测安置点上加设标尺观测,计算沉井的垂直度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传统的沉井处理中,需要重复设置标高点,且观测效果不理想,对沉井过程无法保证,存在极高的渗漏隐患,使用本实用新型可拆卸装置,通过预埋沉井壁外侧的标高点直观快速观测沉井下降高度,大大降低测量难度及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施工工期、提高工作效率高,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2、本实用新型可拆卸装置的可拆卸组件可以拆卸重复利用,节省材料,统筹规划;

3、本实用新型可拆卸装置的T型监测螺杆可调节,消除误差,同时可调节适当的标高点便于观测及计算;

4、本实用新型可拆卸装置具有通用性,建筑房屋、顶管施工中均可进行预埋调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便沉井观测偏移及标高的可拆卸装置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沉井壁同一层截面设置四个观测安置点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钢丝及线坠监测沉井的偏移及标高的示意图;

图中,1-沉井壁,2-内丝螺母,3-丝杆,4-顶紧用固定螺母,5-顶进螺杆,6-T型监测螺杆,7-钢丝,8-线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在沉井施工时,通过在沉井壁上设置一种可拆卸的辅助装置用来方便观测沉井的偏移及标高。所述沉井为一种在地上分段施工,然后在井内挖土使井通过重力作用自然下沉的井。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方便沉井观测偏移及标高的可拆卸装置,包括固定件和可拆卸组件,其中固定件为埋设在沉井壁1上的内丝螺母2,可拆卸组件由丝杆3、顶紧用固定螺母4、顶进螺杆5和T型监测螺杆6组成,丝杆3的一端设置外丝,丝杆3的外丝与内丝螺母2配套连接,以便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旋转丝杆3,将可拆卸组件固定在内丝螺母2上,丝杆3的另一端与顶紧用固定螺母4的一端焊接,选取大小适合的顶紧用固定螺母4,顶紧用固定螺母4的另一端加工一个内丝孔,内丝孔的大小与顶进螺杆5相配套,T型监测螺杆6穿进顶紧用固定螺母4内,顶进螺杆5旋入顶紧用固定螺母4的内丝孔并与T型监测螺杆6相抵;可拆卸装置至少包括两个、沿着沉井壁1垂向上下设置,上下两个可拆卸装置的顶进螺杆5上设置一条钢丝7,钢丝7与沉井壁1保持平行,同时上部的可拆卸装置设置钢丝7处向下放置一个线坠8,上下两个可拆卸装置配合钢丝7及线坠8形成一组观测装置。

沉井壁1上设置多个观测安置点,纵向的观测安置点沿着垂直向每间距2~4m设置一处,上下相邻两个观测安置点位置分别设置一个可拆卸装置,在沉井混凝土施工阶段每个可拆卸装置的内丝螺母2埋设在对应一处沉井壁1的观测安置点。

观测安置点的设置原则为:在沉井壁1同一层横截面内相对沉井圆心对称设置,观测安置点的数量根据沉井的设计图纸尺寸大小来确定(以图2所示为同一层截面设置四个观测安置点A1、A2、A3、A4的平面布置),同一层横截面内的横向观测安置点位置确认后,沉井壁1纵向的观测安置点保持上下垂直向(设置在横向对应的观测安置点的正上方或正下方)、间距2~4m设置一处为宜。

本实用新型方便沉井观测偏移及标高的可拆卸装置的安装及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沉井壁1浇筑过程中,根据预先确定的观测安置点位置,将内丝螺母2埋设在沉井壁上;

2)当每段沉井壁1最下部的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对已设置好的内丝螺母2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将可拆卸组件进行螺纹安装。T型监测螺杆6(标高螺杆)可进行进行自由调节,调整预埋时产生的误差,保证横向各观测安置点之间标高一致,纵向各观测安置点上下垂直;

3)可拆卸装置安装调整好后,选定上下纵向的2个观测安置点A1、B1为1组,在上下顶进螺杆5上设置一条钢丝7,钢丝7与沉井壁1保持平行,同时在每组观测安置点的上部放置一个线坠8;

4)当每段沉井壁1分层施工时,通过观测组件上设置的线坠8与钢丝7的夹角,或测量线坠8下部与钢丝7的距离来判断沉井的垂直度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定沉井下沉时是否发生倾斜及倾斜角度,如有异常,及时进行纠偏处理,钢丝7及线坠8的设置如图3所示;

5)当一段沉井壁1施工完毕后,开始挖沉井壁1内部的土层,让沉井自然下沉,此时使用全站仪进行监测,通过直接监测T型监测螺杆6的T型螺杆头,进行标高点的测量,计算沉井的下沉偏移及计算下沉速度;沉井在重力下沉阶段,还可通过观测组件上设置的线坠8与钢丝7的夹角,或测量线坠8下部与钢丝7的距离来判断沉井的垂直度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6)当沉井壁1下沉到下方的观测安置点无法使用时,将下方观测安置点位置的可拆卸组件拆除,然后安装到上部已经设置好的观测安置点上,然后再重复上述的操作,监测沉井的偏移及标高。

沉井施工过程中,埋入沉井壁1土体内的内丝螺母2进行防腐处理,通过防水砂浆封堵。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