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地基、建筑物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057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包括:

桩体;

所述桩体上部为透水性混凝土桩,下部为碎石桩,透水性混凝土桩内部的土浆能够向下流入到碎石桩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混凝土桩自下至上集灰比逐渐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混凝土桩自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桩身、第二桩身和第三桩身;

三个桩身的集灰比均不相同。依靠三个不同集灰比的桩身,可以保证桩体整体强度的同时还能够逐步的降低相邻桩身之间应力值变化,以避免从单一混凝土桩身直接过渡到碎石桩身所产生的巨大应力突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身的集灰比为6.2-8.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身的集灰比为大于等于4.9且小于6.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桩身的集灰比为0.4-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桩身的集灰比为0.49。

7.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该地基内具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

8.一种建筑物,该建筑物具有地基,该地基中具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

9.一种对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成型碎石桩;

B、浇筑第一桩身;

C、待第一桩身成型后再浇筑第二桩身;

D、待第二桩身成型后再浇筑第三桩身。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渐变式透水性混凝土—碎石桩的新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置排水井排水管,排水管顶端连接自吸泵或真空泵,连接至排水管网,利用抽水使开挖区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2)根据地基沉降和承载力要求确定桩径和桩距;

(3)根据桩径、地下水位以及施工条件确定井点的平面布置,由计算或试验确定排水井间距;

(4)在地基表面铺设碎石垫层;

(5)先施工碎石桩,然后再在其上施工透水性混凝土桩。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