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454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城镇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



背景技术:

由于雨水径流中携带了大量地表和管道沉积物,雨水调蓄池在使用后不可避免的滞留沉积杂物,如不及时清理,将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调蓄池的正常功效。目前雨水调蓄池的常规清洗方式有人工清洗和门式自清洗。人工清洗是指人力进入雨水调蓄池,对沉积物用工具进行清扫和冲洗,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门式自清洗是指冲洗装置设置为门式外形,调蓄池分割成数条长形冲洗廊道,廊道始端设存水室和冲洗门,廊道末端设置出水收集渠,通过瞬间开启冲洗门产生强大水流来冲洗廊道。门式自清洗装置复杂,设备要求高,且清洗效果难以保证。此外,目前调蓄池底部一般设置为平底,不利于池底泥砂的自流汇集,且冲洗用水量大、运行能耗高、冲洗死角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调蓄池由1~4个自清洗单元横向并列组成,每个自清洗单元底部中央设置具有一定纵向坡度的纵向排泥沟,排泥沟左右两侧为上升斜坡,相邻两个自清洗单元在上升斜坡顶部相连通;排泥沟底部中央根据调蓄池长度沿纵向设置2~10个360度平面旋转喷头,360度平面旋转喷头的射程为上升斜坡顶部与喷头垂直距离的1.5倍;排泥沟坡向末端设置出水泵坑。调蓄池底部和四周做防渗抗压处理。

优选地,每个自清洗单元底部仅设置一条排泥沟,排泥沟宽度1m,长度与自清洗单元或调蓄池底部同方向长度一致;排泥沟底部相邻两个360度平面旋转喷头的距离为喷头射程的1.4倍,底部首尾两个360度平面旋转喷头与池壁的距离为喷头射程的0.7倍。

优选地,所述排泥沟的纵向坡度为3‰。

优选地,所述出水泵坑内设置潜污泵。

优选地,所述360度平面旋转喷头底部固定在排泥沟内,360度平面旋转喷头的喷射高度与上升斜坡的顶部齐平。

优选地,所述360度平面旋转喷头的射程为15~20m,平面旋转速度为1~2r/min,喷射流量为8~12l/s,喷口直径为3~6cm。

优选地,所述排泥沟两侧上升斜坡的坡度为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传统雨水调蓄池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清洗革新,降低了自清洗成本和运行能耗,有效提高了调蓄池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同时,自清洗喷头喷水可采用雨水净化后出水或污水处理厂尾水,实现了再生水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的平面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中360度平面旋转喷头的喷水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自清洗单元;2,排泥沟;3,上升斜坡;4,360度平面旋转喷头;5,出水泵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非对其加以限定。

系统结构:

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调蓄池由3个自清洗单元1横向并列组成,每个自清洗单元1底部中央设置一条纵向坡度为3‰、宽度为1m、长度与自清洗单元1同方向长度一致的排泥沟2,排泥沟2左右两侧为坡度4%的上升斜坡3,相邻两个自清洗单元1在上升斜坡3顶部相连通,两个上升斜坡3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米;排泥沟2底部中央沿纵向设置5个360度平面旋转喷头4,360度平面旋转喷头4底部均固定在排泥沟2内,且喷射高度与上升斜坡3的顶部齐平,360度平面旋转喷头4的射程为15米,底部首尾两个360度平面旋转喷头4与池壁的距离为10.5米,相邻两个360度平面旋转喷头4的距离为21米;排泥沟2顺坡度末端设置出水泵坑5,出水泵坑5内设置潜污泵。

系统原理:

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包括以下步骤:

(1)在调蓄池每完成1~3次雨水调蓄后启动自清洗过程;

(2)利用清水泵将雨水净化后出水或污水处理厂尾水泵输至调蓄池底部的各个360度平面旋转喷头4,360度平面旋转喷头4将冲洗水喷射至上升斜坡3,并通过喷头旋转将喷射范围覆盖至整个斜坡,斜坡上粘附的泥砂等沉积物在水力旋转冲刷作用下发生松动,并与冲洗水混合后自流至纵向排泥沟2;

(3)纵向排泥沟2中的混合泥水在重力作用下自流进入出水泵坑5,然后经内置的潜污泵外排,完成清洗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城镇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力喷射的自清洗雨水调蓄池,调蓄池由1~4个自清洗单元横向并列组成,每个自清洗单元底部中央设置具有一定纵向坡度的纵向排泥沟,排泥沟左右两侧为上升斜坡,相邻两个自清洗单元在上升斜坡顶部相连通;排泥沟底部中央根据调蓄池长度沿纵向设置2~10个360度平面旋转喷头,360度平面旋转喷头的射程为上升斜坡顶部与喷头垂直距离的1.5倍;排泥沟坡向末端设置出水泵坑。本发明在传统雨水调蓄池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清洗革新,降低了自清洗成本和运行能耗,有效提高了调蓄池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同时,自清洗喷头喷水可采用雨水净化后出水或污水处理厂尾水,实现了再生水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浏;江伟民;葛军;袁步先;鲍竹兵;安宗胜;柯凡;郑西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7.04.10
技术公布日:2017.07.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