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护岸钢圆筒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护岸钢圆筒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外海人工岛工程项目的发展,钢圆筒常做为人工岛的护岸临时结构,为与隧道等交通设施联通,人工岛建成后需拆除钢圆筒。目前的钢圆筒被设计成一个整体,在整个钢圆筒插入土体后很难整体拔出,钢圆筒拆除方法为潜水员潜入钢圆筒与泥面交界处,利用水下切割方法将钢圆筒切成上下两段,再由起重机械将上段钢圆筒吊出。由于钢圆筒筒壁较厚,潜水员水下切割作业难度大;同时钢圆筒直径较大,潜水员需要多次潜水,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切割作业,切割后的钢圆筒形状不规则,不能重复使用,浪费材料。所以,这种作业方式的工作强度大、作业时间长、施工效率低、安全性差、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护岸钢圆筒结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护岸钢圆筒结构,包括上段钢圆筒、下段钢圆筒和若干中部连接结构,所述上段钢圆筒和下段钢圆筒竖直同轴叠放,所述上段钢圆筒的底面与下段钢圆筒的顶面接触,所述中部连接结构绕上段钢圆筒轴线圆周均布,中部连接结构包括上段固定装置、下段固定装置和中间连接装置,所述上段固定装置与上段钢圆筒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段固定装置与下段钢圆筒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连接装置分别与上段固定装置和下段固定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下段钢圆筒上还设有若干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绕上段钢圆筒轴线圆周均布,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内侧限位板和外侧限位板,所述内侧限位板与下段钢圆筒内壁焊接,所述外侧限位板与下段钢圆筒外壁焊接,所述内侧限位板和外侧限位板与下段钢圆筒的顶面形成限位槽,所述上段钢圆筒插入限位槽内。
所述限位槽截面呈倒梯形。
所述上段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在上段钢圆筒内壁下端的牛腿结构,两个所述牛腿结构底面水平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与牛腿结构连接,所述固定板中间设有竖直通孔。
所述下段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在下段钢圆筒内壁上端的牛腿结构,两个所述牛腿结构顶面水平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与牛腿结构连接,所述固定板中间设有竖直通孔。
所述中间连接装置包括两端设有螺纹的竖直钢筋和两个螺母,所述钢筋两端分别穿过上下两个固定板上的竖直通孔后与螺母旋合,所述钢筋与螺母旋合后处于拉伸状态,带有预紧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中部连接结构将两段钢圆筒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整体,满足钢圆筒的制作、起吊和运输的强度要求,螺母拧紧、钢筋处于拉伸状态后,产生预应力,使连接牢固,限位结构使两段钢圆筒准确而牢固地连接,限位槽呈倒梯形,可使上段钢圆筒更顺利地插入限位槽,在钢圆筒拆除阶段,潜水员可通过扳手等简易工具快速拆除,避免或减少水下切割作业,降低了作业强度,节省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拆除后的钢圆筒完整性好,可重复使用,节省材料,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部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中:1-上段钢圆筒;2-中部连接结构;3-限位结构;4-下段钢圆筒;5-外侧限位板;6-内侧限位板;7-牛腿结构;8-固定板;9-钢筋;10-螺母;11-下段固定装置;12-中间连接装置;13-上段固定装置;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护岸钢圆筒结构,包括上段钢圆筒1、下段钢圆筒4和若干中部连接结构2,所述上段钢圆筒1和下段钢圆筒4竖直同轴叠放,所述上段钢圆筒1的底面与下段钢圆筒4的顶面接触,所述中部连接结构2绕上段钢圆筒1轴线圆周均布,中部连接结构2包括上段固定装置13、下段固定装置11和中间连接装置12,所述上段固定装置13与上段钢圆筒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段固定装置11与下段钢圆筒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连接装置12分别与上段固定装置13和下段固定装置11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下段钢圆筒4上还设有若干限位结构3,所述限位结构3绕上段钢圆筒1轴线圆周均布,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内侧限位板6和外侧限位板5,所述内侧限位板6与下段钢圆筒4内壁焊接,所述外侧限位板5与下段钢圆筒4外壁焊接,所述内侧限位板6和外侧限位板5与下段钢圆筒4的顶面形成限位槽,所述上段钢圆筒1插入限位槽内。
所述限位槽截面呈倒梯形。
所述上段固定装置13包括两个固定在上段钢圆筒1内壁下端的牛腿结构7,两个所述牛腿结构7底面水平固定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两端与牛腿结构7连接,所述固定板8中间设有竖直通孔。
所述下段固定装置11包括两个固定在下段钢圆筒4内壁上端的牛腿结构7,两个所述牛腿结构7顶面水平固定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两端与牛腿结构7连接,所述固定板8中间设有竖直通孔。
所述中间连接装置12包括两端设有螺纹的竖直钢筋9和两个螺母10,所述钢筋9两端分别穿过上下两个固定板8上的竖直通孔后与螺母10旋合,所述钢筋9与螺母10旋合后处于拉伸状态,带有预紧力。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