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复合配筋混凝土灌注支护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157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非对称复合配筋混凝土灌注支护桩。



背景技术:

支护桩是主要用于承受横向推力的桩,一般用于基坑支护、边坡支护以及滑坡治理,承受水平土压力或滑坡推力,且通常比承受竖向力的基础桩需要更高的配筋,也经常和锚杆(索)一起使用(桩锚结构)。现有支护桩的配筋基本全部采用钢筋,该类型的支护桩存在以下使用缺点:1、配筋需要使用大量钢筋导致成本高,且重量大不易于吊装、施工;2、针对氯离子含量高的海边环境,易于被腐蚀,严重影响了支护桩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对称复合配筋混凝土灌注支护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对称复合配筋混凝土灌注支护桩,包括侧面靠近土层的受拉区以及侧面远离土层的受压区,所述受拉区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玻璃纤维筋构成或由沿支护桩周向交替间隔布置的玻璃纤维筋与钢筋构成;所述受压区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钢筋构成;所述玻璃纤维筋、钢筋的轴向平行于支护桩轴向。

进一步的,所述受拉区与受压区之间的侧面区域为支护桩的构造区,所述构造区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钢筋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受拉区内配筋数量多于受压区内配筋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桩直径800mm,所述受拉区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6根玻璃纤维筋构成,所述受压区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4根钢筋构成,所述构造区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4根钢筋构成,所述玻璃纤维筋、钢筋的直径分别为20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桩还包括沿支护桩轴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箍筋,所述箍筋的直径为10mm,所述箍筋之间的间距为2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支护桩在受拉区内采用玻璃纤维筋或者玻璃纤维筋与钢筋进行混合配筋,采用的配筋方式使得钢筋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节约钢材且节能环保,同时所述玻璃纤维筋使得支护桩耐腐蚀性增强,尤其适合海边氯离子含量高的地面环境。本发明使得筋材利用比达到最大化,尤其是采用的玻璃纤维筋成本低,有效降低了支护桩的造价成本,另外所述玻璃纤维筋相比于钢筋更轻便化,易于运输以及在生产制造时易于吊装筋笼,方便快捷。

(2)本发明与现有结构支护桩相比,在满足相同受力情况下,本发明的配筋数量大幅减少,成本大幅降低,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a-受拉区b-受压区c-构造区1-玻璃纤维筋2-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更为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侧面靠近土层的受拉区a以及侧面远离土层的受压区b,所述受拉区a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玻璃纤维筋1构成或由沿支护桩周向交替间隔布置的玻璃纤维筋1与钢筋2构成;所述受压区b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钢筋2构成;所述玻璃纤维筋1、钢筋2的轴向平行于支护桩轴向。本发明支护桩在受拉区a内采用玻璃纤维筋1或者玻璃纤维筋1与钢筋2进行混合配筋,采用的配筋方式使得钢筋2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节约钢材且节能环保,同时所述玻璃纤维筋1使得支护桩耐腐蚀性增强,尤其适合海边氯离子含量高的地面环境。本发明使得筋材利用比达到最大化,尤其是采用的玻璃纤维筋1成本低,有效降低了支护桩的造价成本,另外所述玻璃纤维筋1相比于钢筋更轻便化,易于运输以及在生产制造时易于吊装筋笼,方便快捷。

所述受拉区a与受压区b之间的侧面区域为支护桩的构造区c,所述构造区c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钢筋2构成。

所述受拉区a内配筋数量多于受压区b内配筋数量。

以直径800mm的支护桩为例,在相同受力情况下,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120-2012附录b)计算配筋,本发明与常规的支护桩的配筋结果如下表所示:

所述受拉区a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6根玻璃纤维筋1构成,

所述受压区b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4根钢筋2构成,所述构造区c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4根钢筋2构成,所述玻璃纤维筋1、钢筋2的直径分别为20mm。

下面来计算本发明与常规的支护桩的造价:

所述玻璃纤维筋(gfrp):直径20mm,价格7.5元/m;

所述钢筋:直径20mm,价格10元/m;

所述砼(c30):价格350元/m3,直径800mm的支护桩的体积v=3.14*0.42*10=5.024m3

本发明支护桩的造价为:

6*10*7.5+4*10*10+4*10*10+5.024*350=3008.4元/根。

常规支护桩的造价为:

20*20*10+5.024*350=5758.4元/根。

由此可见,本发明支护桩在满足相同受力情况下,制造成本大幅下降。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对称复合配筋混凝土灌注支护桩。本发明包括侧面靠近土层的受拉区以及侧面远离土层的受压区,受拉区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玻璃纤维筋构成或由沿支护桩周向交替间隔布置的玻璃纤维筋与钢筋构成;受压区内配筋由沿支护桩周向间隔布置的钢筋构成;玻璃纤维筋、钢筋的轴向平行于支护桩轴向。本发明采用的配筋方式使得钢筋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节约钢材且节能环保,同时玻璃纤维筋使得支护桩耐腐蚀性增强,尤其适合海边氯离子含量高的地面环境。本发明使得筋材利用比达到最大化,尤其是采用的玻璃纤维筋成本低,有效降低了支护桩的造价成本,另外玻璃纤维筋相比于钢筋更轻便化,易于运输,在生产制造时易于吊装,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郭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
技术研发日:2017.06.07
技术公布日:2017.09.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