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停定位装置和相关的抽拉式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040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停定位装置和相关的抽拉式龙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拉管或拉绳悬停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停定位装置和相关的抽拉式龙头。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使用拉管或拉绳,有些是单向牵拉,例如电缆施工时或者提吊重物时,有些是双向升降,例如抽拉式龙头。在单向牵拉或提吊时,经常需要对反向施力的情况特别是拉绳受重力影响倒退时强制悬停,避免退回时伤人。而在另一种更重杂的情况下,例如使用抽拉式龙头时,由于抽拉式龙头台下往往夹装重锤,因此往往在抽出软管后,手持抽拉式喷嘴时需要用较大的力,使用者体验不佳。因此需要能够在抽拉软管到位后,能够悬停定位,使使用者手持抽拉式喷嘴时,重锤重力不致影响使用者的体验。不仅仅如此,使用者使用完后,还需要将抽拉式龙头放回龙头及上套管上。而在放回上套管的过程中,则不能受悬停定位的影响。为此,需要研发相关的悬停定位装置,并将之用于抽拉式龙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悬停定位装置,使其能用于单向牵拉或提吊过程,以使拉管或拉绳受重力影响欲退回时通过悬停定位。进一步地,还能应用于抽拉式龙头,不仅能实现在使用过程中的悬停定位,还能实现在放回时不受悬停定位的影响这样的功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停定位装置,包括盒体、滚珠、转轮和靠轮;盒体包括上孔、下孔、转轮持轴单元、直线槽和靠轮持轴单元;上孔和下孔间形成通道供拉管或拉绳升降;转轮持轴单元和直线槽设于通道的一边,靠轮持轴单元设于另一边;靠轮由靠轮持轴单元支撑以转动,其紧抵拉管或拉绳,以使拉管或拉绳与转轮只能相对滚动;转轮由转轮持轴单元支撑以转动,其朝向直线槽的端面为定位面,定位面设有滚珠槽;滚珠槽设有第一弧段和停靠位;第一弧段一端连接停靠位,经逆向旋转后另一端逆向切接第一弧段本身,切接端槽深小于被切接段槽深;所述逆向为拉管或拉绳向下运动时定位面旋转方向;滚珠分别与直线槽和滚珠槽配合,拉管或拉绳升降带动转轮转动并驱动滚珠在直线槽内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珠槽还设有第二弧段和第三弧段;所述的停靠位设于第二弧段的一端,第二弧段经逆向旋转后另一端逆向切接第三弧段;所述的第一弧段一端顺向切接第二弧段以连接停靠位;所述的第三弧段一端逆向切接第一弧段,第三弧段经顺向旋转后另一端顺向切接第三弧段本身;各切接端槽深均小于被切接段槽深;所述的顺向为拉管或拉绳向上运动时定位面旋转方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螺母,所述的连接螺母固接于盒体上端,连接螺母的第一螺纹孔与上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轮包括定位轮和摩擦套;所述的定位面位于定位轮上,所述的摩擦套套设于定位轮回转面上并与定位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轮与摩擦套通过花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轮中心轴、直线槽中心线和靠轮中心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包括调节螺钉和销钉;所述的盒体上与靠轮持轴单元同边的侧面上还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的调节螺钉与第二螺纹孔螺接后伸入盒体内顶抵销钉,所述的销钉顶抵靠轮回转面;所述的靠轮持轴单元为一水平槽,供靠轮的靠轮轴和销钉在其内水平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轮持轴单元为供转轮的轴穿过的轴孔或穿过转轮轴孔的轴。

进一步地,还包括辅轮;所述的盒体还设有辅轮持轴单元;所述的辅轮持轴单元与靠轮持轴单元同边;所述的辅轮持轴单元为供辅轮的轴穿过的轴孔或穿过辅轮轴孔的轴;所述的辅轮由辅轮持轴单元支撑以转动。

一种抽拉式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可转动地装设于龙头本体上的上套管、穿设于上套管和龙头本体内并连接进水管的软管、与软管一端连接的抽拉水嘴及龙头下与软管固定连接的重锤、与龙头本体固定连接的下套管和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悬停定位装置;所述的软管还穿设于下套管和悬停定位装置后再与重锤固定连接;所述的悬停定位装置与下套管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靠轮将拉管或拉绳紧抵转轮,从而防止拉管或拉绳与转轮间发生滑移;

2、通过设置第一弧段与悬停位,第一弧段另一端逆向切接第一弧段,切接端槽深小于被切接段槽深,使拉管或拉绳向上运动时,转轮顺向旋转,滚珠相对地逆向运动无阻碍。而当拉管或拉绳向下运动时,转轮逆向旋转,滚珠相对地顺向运动至悬停位,无法再运动下去,从而实现悬停定位。

3、通过设置第一弧段、第二弧段和第三弧段及相互间关系,使抽拉式龙头所用软管得以在拉出时,转轮顺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逆向运动,从第三弧段运动至第一弧段,并在第一弧段中无阻碍地逆向绕圈,而当软管向下运动时,转轮逆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顺向运动,从第一弧段转至第二弧段并最终停止于停靠位。而当软管再拉起极小的一段距离后再放下,则转轮顺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逆向运动,从第二弧段进入第三弧段,然后转轮逆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顺向运动,在第三弧段中无阻碍地顺向运动,直至软管和其连接的抽拉水嘴复位。因此,在抽拉式龙头场景中,不仅能实现在使用过程中的悬停定位,还能实现在放回时不受悬停定位的影响这样的功能。

4、通过设置连接螺母,使悬停定位装置得以与抽拉式龙头的下套管螺接固定,实现对悬停定位装置相对软管的固定。

5、通过设置摩擦套,增加摩擦力,使转轮与拉管或拉绳间更不易发生滑移。

6、通过花键连接定位轮和摩擦套,使定位轮和摩擦套之间不产生相对转动。

7、将转轮中心轴、直线槽中心线和靠轮中心轴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使靠轮的施力不会产生分力,得以更有效,也使滚珠在直线槽中的运动更为顺畅。

8、通过设置调节螺钉,得以调节靠轮对拉管或拉绳的侧向力,从而可适应不同口径的拉管或拉绳,也能针对不同外表面的拉管或拉绳调节侧向力。

9、通过设置销钉,使靠轮的回转面与销钉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减少,使靠轮得以更好地转动。

10、转轮持轴单元设置为轴孔或轴两种,不影响转轮的转动。

11、设置辅轮,使拉管或拉绳得以限位,升降运动不易变形。

12、采用上述悬停定位装置的抽拉式龙头,得以实现抽拉过程中软管的悬停,从而使消费者在手持抽拉水嘴时,不用再随重锤的重力,获得很好的客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悬停定位装置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悬停定位装置实施例一盒体中的盒本体的主视图;

图3为悬停定位装置实施例一中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悬停定位装置实施例一中图3的c-c向剖视图;

图5为悬停定位装置实施例一中图3的e-e向剖视图;

图6为悬停定位装置实施例一中定位面的示意图;

图7为悬停定位装置实施例二中定位面的示意图;

图8为抽拉式龙头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悬停定位装置实施例一,实施例一中,悬停定位装置包括盒体1、滚珠2、转轮3、靠轮4、辅轮5、销钉6和调节螺钉7和连接螺母8。

其中盒体1包括盒本体11和盒盖12。盒本体11包括上孔111、下孔112、转轮持轴单元113、直线槽114、靠轮持轴单元115、第二螺纹孔116和辅轮持轴单元117。其中,盒盖12与盒体体11扣合。上孔111和下孔112间形成通道供拉管或拉绳升降;转轮持轴单元113和直线槽114设于通道的左边,靠轮持轴单元115、第二螺纹孔116和辅轮持轴单元117设于通道的右边。其中,第二螺纹孔116设于盒本体11的侧面。

转轮持轴单元113在本实施例中为转轮轴,靠轮持轴单元115在本实施例中为水平槽,该水平槽供靠轮轴和销钉在其内水平滑动。辅轮持轴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为供辅轮的轴穿过的轴孔。当然,在盒盖12上,也分别设有相应的定位和支撑结构。而转轮轴的中心轴、直线槽114的中心线、水平槽的中心线和第二螺纹孔116的中心线均在一个水平面上,从而使靠轮4的施力不会产生分力,得以更有效,也使滚珠在直线槽114中的运动更为顺畅。辅轮持轴单元117的轴孔位于水平槽的上方。设置辅轮,使拉管或拉绳得以限位,升降运动不易变形。

本实施例中,靠轮4由靠轮持轴单元115即水平槽支撑,使其能水平滑动并转动。调节螺钉7与第二螺纹孔116螺接后伸入盒本体11内顶抵销钉6,销钉6水平设置于靠轮持轴单元115的水平槽中,销钉6再顶抵靠轮4,使靠轮4紧抵拉管或拉绳,以使拉管或拉绳与转轮3只能相对滚动,而无法相对滑移。通过调整调节螺钉7旋入的深度,可以调整靠轮4的水平位置,以减少或增加靠轮4对拉管或拉绳的压力。通过设置调节螺钉7,得以调节靠轮4对拉管或拉绳的侧向力,从而可适应不同口径的拉管或拉绳,也能针对不同外表面的拉管或拉绳调节侧向力。通过设置销钉6,使靠轮4的回转面与销钉6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减少,使靠轮4得以更好地转动。

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母8固接于盒本体11上端,连接螺母8的第一螺纹孔与上孔111连通。通过设置连接螺母8,使悬停定位装置得以与抽拉式龙头的下套管螺接固定,实现对悬停定位装置相对软管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转轮3包括定位轮31和摩擦套32,定位轮31上还设有定位面310。定位面310朝向直线槽114。摩擦套32套设于定位轮31的回转面上并与定位轮31通过花键连接。通过设置摩擦套32,增加摩擦力,使转轮3与拉管或拉绳间更不易发生滑移。通过花键连接定位轮31和摩擦套32,使定位轮和摩擦套之间不产生相对转动。定位面上设有滚珠槽,滚珠2分别与直线槽114和定位面310上的滚珠槽配合,拉管或拉绳升降带动转轮3转动并驱动滚珠2在直线槽114内直线运动。

本实施例中,滚珠槽包括第一弧段311、第二弧段312和第三弧段313。

第二弧段312的一端设有停靠位3121,第二弧段312从停靠位3121经逆向旋转后另一端3122逆向切接第三弧段313的外侧。

第一弧段311的一端3111顺向切接第二弧段312的外侧并由此连接停靠位3121。第一弧段311从上所述的一端3111经逆向旋转后另一端3112逆向切接第一弧段311本身的外侧。

第三弧段313的一端3131逆向切接第一弧段3131的内侧,第三弧段313从上所述的一端3131经顺向旋转后另一端3132顺向切接第三弧段313本身的内侧。

且各切接端槽深均小于被切接段槽深;所述逆向为拉管或拉绳向下运动时定位面旋转方向;所述的顺向为拉管或拉绳向上运动时定位面旋转方向。

将上述悬停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一用于抽拉式龙头即如图8所示,所述的抽拉式龙头的实施例包括龙头本体100,可转动地装设于龙头本体100上的上套管200、与龙头本体100固定连接的下套管400和悬停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一500以及依次穿设于上套管200、龙头本体100、下套管400和悬停定位装置500后与进水管连接的软管600,软管600的另一端连接有抽拉水嘴300。在悬停定位装置500下,软管600还固定连接有重锤700。

使用者通过调整调节螺钉7旋入的深度,可以调整靠轮4的水平位置,以减少或增加靠轮4对拉管或拉绳的压力,从而使软管600与转轮3之间只能相对滚动。

使用者通过拉出抽拉水嘴300,使软管600拉出,转轮3顺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2逆向运动。如果滚珠2初始位置位于第三弧段313,则滚珠2逆向运动后,将从第三弧端313的一端3131切入第一弧端311,并可以第一弧段311中无阻碍地逆向绕圈。

如果使用者已经无需再拉出软管600,则软管600稍稍缩回向下运动,转轮3逆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2顺向运动。此时滚珠2将从第一弧段311的一端3111切入第二弧段312,并继续逆向运动至停靠点3121,至此,滚珠2无法再顺向运动,因此转轮3也就无法再逆向旋转。由于软管600与转轮3无法滑移,则软管600也无法再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悬停,因此软管600受转轮3摩擦力与重锤700的重力平衡,因此使用者在握持抽拉水嘴时,无需承担重锤700的重力,从而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使用者如需再拉出一段软管600,只需向上提拉,则转轮3顺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2逆向运动,从停靠点3121进入第二弧段312,并从第二弧段3122切入第三弧段313,再由第三弧段313的一端3131切入第一弧段311。如果无需再拉出,则重复前一段的描述,实现再次悬停。

使用者如果想从悬停状态将软管600收回初始位置,即抽拉喷嘴300欲座于上套管200上,则只需轻提一下软管600,再让软管600向下运动至初始位置即可。此时的运动方式为,轻提软管600,软管600向上运动,转轮3顺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2逆向运动,从悬停位3131经第二弧段312至第二弧段312的另一端3122并切入第三弧段313,此时软管600再向下运动,转轮3逆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2顺向运动,则滚珠2在第三弧段313中无阻碍地逆向绕圈(因为第三弧段的另一端3132槽底高于第三弧段313被切入处的槽底,因此可以绕圈,且因第二弧段312的另一端3122槽度高于第三弧段313被切入处的槽度,因此在绕位置圈时无法退入第二弧段312),直至将软管600收回初始位置。

悬停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定位面310上,滚珠槽只有第一弧段311和停靠位3121。其中第一弧段311的一端3111连接停靠位3121,第一弧段311从其一端3111经逆向旋转后另一端3112逆向切接第一弧段311本身的外侧。同样,切接端3112槽深小于被切接段槽深;所述逆向为拉管或拉绳向下运动时定位面旋转方向;所述的顺向为拉管或拉绳向上运动时定位面旋转方向。

悬停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二主要用于拉绳或拉管单向拉出时的悬停定位。拉绳或拉管单向拉出时,转轮3顺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2逆向运动,能够在第一弧段311无阻碍地逆向绕圈。如果因意外拉绳或拉管缩回,则转轮3逆向旋转,相对而言滚珠2顺向运动,从第一弧段311的一端3111进入停靠位3121,并无法再滚动,因此转轮3也无法再逆向旋转,从而使拉管或拉绳实现悬停。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通过本发明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