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雨水的渗蓄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900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高位雨水的渗蓄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水处理与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位雨水的渗蓄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的雨水问题,是水量分布不均、雨水污染和暴雨高温集中等问题的综合作用,雨水的储蓄利用也需相应改进。此前的雨水利用措施分为生态措施和机械措施,前者通过人造坑塘等将雨水滞留、下渗、溢出,施工量大,且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后者将雨水直接引入人造设备中储存后通过机械回用,需要持续的人工维护。

为更高效地利用城市雨水,缓解城市内涝、水污染和热岛效应,需要一种就地消解缓慢释放雨水的系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

公开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位雨水的渗蓄回用系统,包括:

基础围护结构围绕系统四周和底部形成稳定的不透水结构,其上部留有构造孔洞,下部具有出水口;生态混凝土模块,设置在基础围护结构上部构造孔洞内,具有透水性,用于使雨水渗透通过,作为系统的入水口;下部结构,设置在基础围护结构中,包括:下部缓冲结构,竖直设置于基础围护结构中部,并且两边与基础围护结构侧壁连接,用于使水渗透通过,减缓前期进入系统中雨水的流速,雨水可以渗透通过该结构,进入系统内用于存储雨水的下部储水空腔;下部净化模块,设置于基础围护结构底部,下部缓冲结构一侧,靠近生态混凝土模块;下部吸附模块,设置于基础围护结构底部,下部缓冲结构另一侧,靠近出水口,用于吸附水中的金属离子。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下部结构还包括:下部渗水结构,设置于下部储水空腔中,在基础围护结构的出水口处,经过下部渗水结构的水分可以通过出水口流出系统;下部保护结构,位于下部储水空腔中,紧贴下部渗水结构设置,用于保护下部渗水结构免受水流的直接冲击。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高位雨水的渗蓄回用系统还包括外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包括:外部缓冲结构,紧贴下部渗水结构设置,位于靠近出水口一侧,用于维持下部渗水结构的完整性,防止其中的填充物向外逸出;外部保护结构,位于出水口与外部环境之间,自身具有稳定性和透水性,用于防止外部的粉尘、污水等对内部物质的影响。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高位雨水的渗蓄回用系统还包括:上部结构,设置在基础围护结构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上部供行人使用并且维持系统封闭性。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围护结构自身材料不具有透水性,所述出水口在基础围护结构中预制作,其中填充透水物质。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生态混凝土模块为自承重,其尺寸与基础围护结构上部构造孔洞的尺寸相适应。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集蓄后的雨水以渗透回用为疏解去向,利用下部渗水结构中材料的透水性回用雨水。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部净化模块采用级配石块,所述下部吸附模块采用煤炉渣结构,所述下部渗水结构采用袋装沙土,所述下部保护结构、外部缓冲结构以及外部保护结构采用生态混凝土结构。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生态混凝土模块作为雨水的入口,下部渗水结构作为雨水渗透排出的出口;所述生态混凝土模块和下部渗水结构可适应不同区域雨水进入和流出的速率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渗蓄回用系统为可拆卸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各个模块可拆卸更换。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由于设置了用于雨水的净化、沉降的下部结构,所收集的雨水,经过下部净化模块、下部缓冲模块和下部吸附模块等的净化,水质比较纯净,寻常生物难以到达,不易发臭、变质;

(2)系统通过自身材料和外部环境作用实现水的高效生态循环,不需要大量地人为维护管理,可操作性更强;

(3)借用高差实现雨水的收集、缓释,从而提升了系统对雨水的处理能力,降低了降雨时的河道径流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防止污染地下水;

(4)由于系统可以拆卸,从而可以便利地维护、检修、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内部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本公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基础围护结构;2、生态混凝土模块

3、下部净化模块;4、下部缓冲结构

5、下部吸附模块;6、下部渗水结构

7、下部保护结构;8、外部缓冲结构

9、外部保护结构;10、出水口

11、上部结构;12、下部储水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公开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在本公开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图1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公开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包括:基础围护结构1,生态混凝土模块2和下部结构。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基础围护结构1为围绕系统四周和底部形成稳定的不透水结构,其上部和下部分别留有构造孔洞,用于通过自身构造形成系统内的储水空间,存储雨水;所述基础围护结构1自身材料不具有透水性,是系统的主体构件,其上部打开,用于放置生态混凝土模块2;所述基础围护结构1还包括其下部的出水口10,其中填充透水物质,所述出水口10在基础围护结构1中预制作。

所述生态混凝土模块2设置在基础围护结构1上部,透水性好,用于使雨水渗透通过,作为系统的入水口;所述生态混凝土模块2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自承重,其宽度和高度可结合基础围护结构1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汇水速率,用于使雨水渗入系统,隔绝外部蚊虫对内部环境的影响。

所述下部结构设置在基础围护结构1中,包括:

下部净化模块3,设置于基础围护结构1底部,靠近生态混凝土模块2一侧,采用级配石块,和前期进入雨水有良好接触,其材料间具有一定缝隙,用于使雨水减速,沉降并储存部分颗粒污染物,净化水质;并且隔离已沉降污染物,防止其在雨水冲击下悬浮;优选地,所述下部净化模块3定期清理更换,以维持其净化效果;

下部缓冲结构4,竖直设置于基础围护结构1中部,并且两边与基础围护结构1侧壁连接,和进入模块中雨水充分接触,其采用生态混凝土结构,自承重,具有稳定性和透水性,用于使水渗透通过,可以减缓前期进入系统中雨水的流速,使其先行沉降,保证雨水具有一定的沉降时间,保证系统内水质,雨水可以渗透通过该结构,进入系统内用于存储雨水的下部储水空腔12;优选地,所述下部缓冲结构,其材料需定期更换,以维持其净化效果;

下部吸附模块5,设置于基础围护结构1底部,靠近出水口10一侧,煤炉渣结构,自承重,用于吸附水中的金属离子,保证流出水质;并使得系统内过量雨水缓慢净化、渗透回补到地下;优选地,所述下部吸附模块,其材料需定期更换,以维持其净化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部结构还包括:

下部渗水结构6,设置在基础围护结构的出水口10处,经过下部渗水结构6的水分可以通过出水口10流出系统,采用袋装沙土,其材料间具有一定缝隙,雨水可通过缝隙缓慢流出系统,回补到外部环境;下部渗水结构和下部储水空腔12中雨水有良好接触;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具有一定净化雨水作用;优选地,所述下部渗水结构,需定期清理更换,以维持其渗透、净化效果;

下部保护结构7,位于下部储水空腔12中,紧贴下部渗水结构6设置,采用生态混凝土结构,自承重,雨水可以渗透通过该结构,进入下部渗水结构6,所述下部保护结构7和进入下部储水空腔12中雨水充分接触,用于减缓进入下部渗水结构6的雨水流速,保护下部渗水结构免受水流的直接冲击,并且维持下部渗水结构6的完整性,防止其中的填充物向内逸出;优选地,所述下部保护结构,其材料需定期更换,以维持其强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还包括:

外部结构,包括:

外部缓冲结构8,紧贴下部渗水结构6设置,位于靠近出水口一侧,生态混凝土结构,自承重;用于维持下部渗水结构6的完整性,防止其中的填充物向外逸出;优选地,所述外部缓冲结构,其材料需定期检查更换,以维持其强度。

外部保护结构9,位于出水口10与外部环境之间,和外部环境充分接触;生态混凝土结构,自承重,自身具有稳定性和透水性;用于防止外部的粉尘、污水等对内部物质的影响;优选地,所述外部保护结构9,其材料需定期更换,以维持其强度。

上部结构11,设置在基础围护结构1上,所述上部结构1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具有很好的强度,用于上部供行人使用并且维持系统封闭性,所述上部结构11可以移动,便于对系统内部结构进行定期清理维护。

以城市暴雨下的雨水渗蓄回用为例,雨水可以是河道护坡道路雨水或建筑屋顶雨水,降雨时,地表出现径流,雨水可通过地形的处理进入系统周边,通过生态混凝土模块2的渗透进入系统,在基础围护结构1中储存下来,降低周边地表径流,同时对雨水进行一定的净化。

进入系统中的雨水,首先被下部缓冲模块4阻隔,在系统中进行沉降净化,缓慢渗透后进入下部储水空腔12,在下部吸附模块5中进一步净化后,通过下部渗水模块6,将模块中的水缓慢疏解到外部环境,调节外部雨水径流量,同时净化初期雨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高位雨水由上部生态混凝土模块进入,经下部渗水模块渗透排出;优选地,系统中上部生态混凝土模块和下部渗水模块可调节,适应不同区域雨水进入和流出的速率。

优选地,系统基础围护结构边壁和底部不透水;系统中下部净化模块、下部缓冲模块、下部吸附模块等,都具有水处理功能,用于防止水质变差。

优选地,集蓄后的雨水以渗透回用为疏解去向;系统根据下部渗水模块中材料的透水性回用雨水,正常工作期间,不需要人为的管理维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装置可拆卸,维护方便,可以吸附一定污染物。至此,本公开第一实施例高位雨水渗蓄回用系统介绍完毕。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并且,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公开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公开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公开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