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放矿池田及放矿抑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0949阅读:17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尾矿泥浆的抑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尾矿库放矿池田及放矿抑尘方法。



背景技术:

铁矿山尾矿库干滩在旱季或风季将产生区域性粉尘污染问题,由于尾矿库主要功能是储存金属矿山生产过程中排尾矿渣及通过自然过滤回收环水供选厂循环使用,尾矿库包括坝体、干滩、汇水区,其中干滩都是选矿厂尾矿自然沉淀形成,在旱季或风季会形成粉尘污染问题,现在比较成熟的抑尘方法是喷洒抑尘剂固化干滩表面及洒水抑尘法。喷洒抑尘剂抑尘效果较好,但干滩面积大,而且动态放矿,而抑尘剂固化后再次放矿就会失效,所以对已闭库的尾矿库适用。洒水抑尘法的缺点是喷洒面积大,前期投资费用大,后期维护成本大,而且坝面不断增高,洒水管线定期还需要抬高,而且大量适用库内存水,影响库内回水量。本方法就是针对尾矿库干滩面积大,放矿位置不固定的特点,利用工程机械改变坝内地表形态,用矿浆将干滩全覆盖,保持干滩表面湿润,抑制扬尘。现尾矿库普遍采用的多管放矿抑尘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坝内干滩为接近坝体的部分地势高,接近汇水区的干滩地势低,放矿后矿浆沿地势流动,形成深沟,矿浆在沟内流动,覆盖干滩面积非常小,85%以上干滩无法被矿浆覆盖,坝内干滩扬尘严重。二是,被矿浆覆盖部分干滩,由于矿浆停留时间短,水渗透到干滩表层下浅,所以放矿后很快就再次干燥起尘,在春季、秋季等干旱风季,一般放矿后干滩晾晒2天左右就开始再次起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大大减少了尾矿库内干滩起尘面积,抑尘效果好的尾矿库放矿池田及放矿抑尘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尾矿库放矿池田,其特征在于:在尾矿库干滩表面沿坝方向制作若干组放矿池田,在尾矿库环坝铺设的放矿主管道上设置多个放矿支管,每组放矿池田由两个以上的长方形池田所组成,每个长方形池田由二个以上的池子组成,每个池子由池壁、隔断坝和放矿口所组成,每个放矿口对应一个以上放矿支管。

长方形池田内的池子的长度由坝根向坝内依次递增,且后一个池子的隔断坝的坝顶高度均比对应的前一个池子隔断坝坝根高300mm-500mm。

所述的放矿主管道上每隔25-30米处设置一个放矿支管。

在所述的隔断坝表面覆盖防尘网或草垫。

本发明的一种尾矿库放矿池田的放矿抑尘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池田的制作

在尾矿库干滩表面沿坝方向制作若干组放矿池田,在尾矿库环坝铺设的放矿主管道上设置多个放矿支管,每组放矿池田由两个以上的长方形池田所组成,

每个长方形池田由二个以上的池子组成,每个池子由池壁、隔断坝和放矿口所组成,每个放矿口对应一个以上放矿支管;

2)放矿

根据主管道尾矿量按从坝头到坝尾的顺序打开每一组池田的放矿支管进行顺序放矿;第一组放矿池田放矿时,同时打开第一组池田内每个池子对应的放矿支管,让第一组池田内的所有池子同时进矿,待池子内的干滩90%以上被矿浆覆盖后就关闭相应的放矿支管,按顺序对下一组放矿池田内的池子进行放矿,放矿方式以此类推,从坝头的放矿池田按顺序放到坝尾的放矿池田,实现闭环放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每个池子有单独的放矿支管,这样就实现每个池子单独进矿、停矿,池子的池壁及隔断坝不会被矿浆损坏,可以反复放矿使用。这种放矿方法,能使将矿浆存留在池田内,池田内部干滩表面被矿浆全覆盖,矿浆覆盖干滩面积大,矿浆覆盖干滩面积可以达到90%以上,大大减少了坝内干滩起尘面积,起到有效抑尘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尾矿库放矿池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尾矿库放矿池田,其特征在于:在尾矿库干滩表面沿坝方向制作若干组放矿池田,在尾矿库环坝铺设的放矿主管道1上设置多个放矿支管2,每组放矿池田由两个以上的长方形池田3所组成,每个长方形池田3由二个以上的池子组成,每个池子由池壁3-2、隔断坝3-3和放矿口3-1所组成,每个放矿口3-1对应一个以上放矿支管2。

作为实施例,本发明在环形放矿主管道1上每隔30米设置放一个矿支管2,每三个支管或六个支管道制作一组长方形池田3,每组长方形池田3内三个池子,每个池子对应一个或两个放矿管2,长方形池田3内的池子的长度由坝根向坝内依次递增,且后一个池子的隔断坝3-3的坝顶高度均比对应的前一个池子隔断坝3-3坝根高300mm-500mm。这样可以保证每组放矿池田内的每一个池子都是单独供矿、停矿。靠近坝根的池子向库区内延伸的距离短,因为放矿支管2放矿会造成坝边的地势较高,池子向坝内延伸过长会造成池内局部地势低的部位积水过深,侧压力过大,根据库区内实际地势情况一般长度设置25米到50米之间为宜;池田内的第二个池子由于距离坝边较远,地势较为平坦,向库区内延伸方向可以为50米到100米之间,长方形池田3内第三个池子向库区内的延伸深度可以根据库区内的实际坝面强度制作的150-200米;池田的宽度是根据初期对池内放矿的放矿支管数量确定的,例如三个放矿支管2的放矿池田的宽度就为100米,六个放矿支管2放矿池田的宽度就为200米。长方形池田3的隔断坝3-2都是由挖掘机用坝内矿渣制作,为了更好地抑制隔断坝3-2起尘,本发明在隔断坝3-2表面覆盖防尘网或草垫。

2)放矿

根据主管道尾矿量按从坝头到坝尾的顺序打开每一组长方形池田3的放矿支管2进行顺序放矿;第一组长方形池田3放矿时,打开第一组长方形池田3内①号池子对应的放矿支管2,矿浆通过放矿口3-1向①号池子内放矿,同时打开②号池子对应的放矿支管2,矿浆通过②号池子的放矿口3-1和导流渠4进入对应的②号池子内,再同时打开③号池子的放矿口3-1和导流渠5进入对应的③号池子内,因为每组池田内的池子的大小不同,分别观察每个池子的放矿情况,待池子内的干滩90%以上被矿浆覆盖后,将池子对应的放矿支管道关闭,按从坝头到坝尾的顺序对下组池田的池子进行放矿,以此类推,实现闭环放矿。

每次放矿时间根据当时的气温、风力等因素的影响确定,第一次放矿后,每组池田的每个池子放矿后会有一定深度的矿浆,矿浆通过重力作用自然沉淀,1-2天内慢慢渗透到坝内,这个过程矿浆内的矿渣按颗粒大小实现重力分级,夹杂在矿浆中的大颗粒、小颗粒混合沉降,悬浮矿浆中可沉降的的细小颗粒最后附着在干滩表层,另外池内存留矿浆澄清后自然渗透到坝内的过程,相当于一个干滩表面自然重力压实的过程,待池内积水渗到干滩下后,使池内干滩表面形成一层堆积密度很大的表层,待干滩表面完全干燥后,干滩表面会板结,板结层没有破坏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出现起尘现象,会延长起尘时间。

放矿次数越多,池田内的干滩表面会越平,积水会越少,放矿时间也越来越短,所以不会影响坝体安全,放矿后池内干滩表面可以维持15天以上的湿润,不会起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矿库放矿池田及放矿抑尘法,其特征在于:在尾矿库干滩表面沿坝方向制作若干组放矿池田,在尾矿库环坝铺设的放矿主管道上设置多个放矿支管,每组放矿池田由两个以上的长方形池田所组成,每个长方形池田由二个以上的池子组成,每个池子由池壁、隔断坝和放矿口所组成,每个放矿口对应一个以上放矿支管。放矿时,根据主管道尾矿量按从坝头到坝尾的顺序打开每一组池田的放矿支管进行顺序放矿。这种尾矿库放矿池田和放矿方法,能使将矿浆存留在池田内,池田内部干滩表面被矿浆全覆盖,矿浆覆盖干滩面积大,矿浆覆盖干滩面积可以达到90%以上,大大减少了坝内干滩起尘面积,起到有效抑尘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马纪鑫;徐连生;黄贵臣;孙孝东;陈小艳;胡国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0
技术公布日:2018.02.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