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下段模板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9341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下段模板及制作方法,是为解决装配式地下管廊的部件工厂化制作而设计的,属于建筑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为解决城市雨季严重的内涝问题,国家正在推行地下管廊技术,以解决我国地下管道长期混乱设置,城市雨季排水困难的问题,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目前国家决策在全国56个大中城市中进行地下管廊设置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各城市推广使用;试点能否成功,取决于投资、设计、施工、监理等方方面面的努力;我国在大型工厂建设中曾采用过地下管廊,对于工厂的管道在地下的规范设置,以及工程地面快速排水,起到过重要作用,但这些地下管廊都采用现浇混凝土的管廊施工,施工过程长,全部是湿作业,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作为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农民工群体大多到了退休与接近退休的年龄,而新的劳力大多是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也不可能接替过去的农民工来从事建筑业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推行建筑部品部件的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下段模板及制作方法,可以解决地下管廊的部品部件工厂化制作问题。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下段模板,是由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管廊内外模板支撑拉杆、管廊上段内模板体系、管廊上段外模板体系、企口模板、管廊人孔模板组成的;

其中,装配式地下管廊下段模板由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管廊内外模板支撑拉杆与企口模板组成的;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与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分别位于管廊上段的内外侧;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由管廊下段内模板、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管廊下段内模板横向支撑、管廊排水沟模板与管廊排水沟预留孔组成的;

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由管廊下段外模板、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与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组成的;管廊内外模板支撑拉杆由管廊内外模板竖向支撑拉杆与管廊内外模板横向支撑拉杆组成的;企口模板由管廊阴企口模板和管廊阳企口模板组成的;管廊阴企口模板和管廊阳企口模板设置在管廊下段内模板和管廊下段外模板的上口,分设于两侧壁,与管廊下段内模板和管廊下段外模板垂直相交且固结;

地下管廊的分段制作主要是考虑制作、运输、安装的方便与吊装设备的起吊能力,优先推荐采用6米长段分段制作,这样模板的长度也以6米为一段制作。

管廊下段模板体系与管廊上段模板体系是将截面为矩形的地下管廊分层制作形成的不同模板体系,管廊下段模板体系与管廊上段模板体系的分层部位是地下管廊侧壁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且利于防水施工的部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优先推荐在地下管廊底板以上500毫米的侧壁处作为分界线,以上部位(包括两侧板、顶板)作为地下管廊上段,以下部位为地下管廊下段,出于防水要求,在上下端安装的接口处设置企口,制作时要注意设置的阴阳企口要配合好,为防止弄错,优先推荐采用地下管廊上段制作为阳企口,地下管廊下段制作时为阴企口,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设置,也可以两侧交互设置。

管廊下段内模板的底板是板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6毫米厚的钢板制作,为增加板的刚度,采用宽40毫米,厚3毫米的扁钢带作为加劲肋,加劲肋与板垂直,与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沿板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加劲肋的间距250毫米;管廊下段内模板的底板沿着长度方向在中间部位断开后,分别与管廊排水沟模板的两侧垂直相交密贴但不连接;管廊排水沟模板采用厚度6毫米的钢板,压成“︺”形,上口宽300毫米。下口宽250毫米,沟深150毫米,管廊下段内模板的底板的中间部位断开的距离与管廊排水沟模板的外侧宽度相等,管廊排水沟模板上侧的水平模板与底板平行且密贴但不连接。

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的侧板,优先推荐采用6毫米厚的钢板制作,为增加板的刚度,采用宽40毫米,厚3毫米的扁钢带作为加劲肋,加劲肋与板垂直,与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沿板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加劲肋的间距250毫米;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的侧板之间相互平行,分别与底板两侧垂直相交固结。

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沿管廊长度方向,在侧板的最上端(与企口模板相交的部位)和最下端(与底板相交的部位)的外侧,通长设置加劲肋,在两侧板外部的中间部位也通长设置加劲肋,加劲肋与侧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

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沿管廊长度方向在加劲肋的外侧与加劲肋垂直设置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并通过管廊下段内模板横向支撑将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的侧板连接成整体。

管廊下段外模板的底板优先推荐采用6毫米厚的钢板制作,为增加板的刚度,采用宽40毫米,厚3毫米的扁钢带作为加劲肋,加劲肋与板垂直,与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沿板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加劲肋的间距250毫米;管廊下段外模板是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的矩形板,底板外侧沿管廊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加劲肋,加劲肋设置在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中间间隔设置,加劲肋的垂直方向局部横撑,加劲肋与底板外侧,加劲肋与横撑之间均固结;底板两侧分别与管廊下段外模板垂直相交固结。

两侧管廊下段外模板的侧板之间相互平行,分别与底板两侧垂直相交且固结;下端与底板两侧垂直相交且固结;管廊下段外模板侧板的最上端(与企口模板侧板相交的部位)和最下端(与底板相交的部位)的外侧,设置加劲肋,中间间隔250毫米设置加劲肋,加劲肋与侧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

两侧管廊下段外模板沿管廊长度方向在加劲肋的外侧与加劲肋垂直设置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并通过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与底板将两侧的管廊下段外模板的侧板连接成整体;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与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优先推荐采用6号槽钢制作。

两侧管廊下段外模板与管廊下段内模板之间间隔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优先推荐采用直径16-20毫米的短钢筋制作,支撑件的长度等于管廊侧壁的厚度,两侧管廊下段外模板的上口在同一水平面上,沿管廊纵向通长分别与管廊阴企口模板和管廊阳企口模板垂直相交且连接。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模板的制作方法是,包括地下管廊上段模板的制作、地下管廊下段模板的制作和管廊人孔模板7的模板制作;制作前先将管廊分段并分层,分段是沿管廊的长度方向划分便于制作、运输的长度单位;分层是将矩形截面的管廊,按照方便制作、方便运输、所受剪力较小、便于防水施工、便于安装连接的原则划分制作的管廊上段与管廊下段,分别进行模板制作。

地下管廊下段模板的制作包括,先对制作模板的板材进行放样、切割,分别制作出地下管廊下段模板的管廊下段内模板的底板、两侧板和管廊排水沟模板;将管廊下段内模板的两底板、两侧板分别拼装并设置加劲肋,使加劲肋与各板固结;将管廊排水沟模板置于管廊下段内模板的两底板之间,使之密贴后,对管廊下段内模板的两底板、两侧板分别用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管廊下段内模板横向支撑进行连接加固,使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形成整体;

再制作拼装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分别制作出管廊下段外模板的底模板和两侧模板,对管廊下段外模板的底模板和两侧模板设置加劲肋并固结;用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与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进行加固连接,使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形成整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模板及制作方法可以使地下管廊部品部件工厂化制作,可提高制作精度,减少现场支模,使管廊制作定型化、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管廊下段模板示意图。

图2是管廊下段模板平面示意图。

图3是管廊阴企口模板示意图。

图4是管廊阳企口模板示意图。

图5是排水沟模板示意图。

图中:1-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11-管廊下段内模板;12-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13-管廊下段内模板横向支撑;14-管廊排水沟模板;15-管廊排水沟预留孔;2-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21-管廊下段外模板;22-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23-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3-管廊内外模板支撑拉杆;31-管廊内外模板竖向支撑拉杆;32-管廊内外模板横向支撑拉杆;4-企口模板;41-管廊阴企口模板;42-管廊阳企口模板;5-管廊下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某地下管廊工程长350米,管廊截面高度6米,宽度4米,顶板厚400米,侧壁厚300毫米,底板厚500毫米;为方便施工,将地下管廊划分为长度为6.0米长为单元制作,采用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

采用如图1-5的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下段模板制作。装配式地下管廊下段模板是由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1、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2、管廊内外模板支撑拉杆3与企口模板4组成的;

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1与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2分别位于管廊5的内外侧;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1由管廊下段内模板11、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12、管廊下段内模板横向支撑13、管廊排水沟模板14与管廊排水沟预留孔15组成的;

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2由管廊下段外模板21、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22与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23组成的;管廊内外模板支撑拉杆3由管廊内外模板竖向支撑拉杆31与管廊内外模板横向支撑拉杆32组成的;企口模板4由管廊阴企口模板41和管廊阳企口模板42组成的;管廊阴企口模板41和管廊阳企口模板42设置在管廊下段内模板11和管廊下段外模板21的上口,分设于两侧壁,与管廊下段内模板11和管廊下段外模板21垂直相交且固结;

管廊下段模板体系与管廊上段模板体系是将截面为矩形的地下管廊分层制作形成的不同模板体系,管廊下段模板体系与管廊上段模板体系的分层部位是地下管廊侧壁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且利于防水施工的部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地下管廊底板以上500毫米的侧壁处作为分界线,以上部位(包括两侧板、顶板)作为地下管廊上段,高度为5米,以下部位为地下管廊下段,高度为1米,出于防水要求,在上下端安装的接口处设置企口,制作时要注意设置的阴阳企口要配合好,为防止弄错,优先推荐采用地下管廊上段制作为阳企口,地下管廊下段制作时为阴企口,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设置,也可以两侧交互设置。

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底板是板状部件,采用6毫米厚的钢板制作,为增加板的刚度,采用宽40毫米,厚3毫米的扁钢带作为加劲肋,加劲肋与板垂直,与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沿板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加劲肋的间距250毫米;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底板沿着长度方向在中间部位断开后,分别与管廊排水沟模板14的两侧垂直相交密贴但不连接;管廊排水沟模板14采用厚度6毫米的钢板,压成“︺”形,上口宽300毫米。下口宽250毫米,沟深150毫米,在沟底的排水管15部位的排水沟14的底部预留直径50毫米的管孔;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底板的中间部位断开的距离与管廊排水沟模板14的外侧宽度相等,管廊排水沟模板14上侧的水平模板与底板平行且密贴但不连接。

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侧板,采用6毫米厚的钢板制作,为增加板的刚度,采用宽40毫米,厚3毫米的扁钢带作为加劲肋,加劲肋与板垂直,与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沿板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加劲肋的间距250毫米;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侧板之间相互平行,分别与底板两侧垂直相交固结。

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11沿管廊长度方向,在侧板的最上端(与企口模板6相交的部位)和最下端(与底板相交的部位)的外侧,通长设置加劲肋,在两侧板外部的中间部位也通长设置加劲肋,加劲肋与侧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

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11沿管廊长度方向在加劲肋的外侧与加劲肋垂直设置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12,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12并通过管廊下段内模板横向支撑13将两侧的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侧板连接成整体。

管廊下段外模板21的底板优先推荐采用6毫米厚的钢板制作,为增加板的刚度,采用宽40毫米,厚3毫米的扁钢带作为加劲肋,加劲肋与板垂直,与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沿板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加劲肋的间距250毫米;管廊下段外模板21是沿管廊长度方向设置的矩形板,底板外侧沿管廊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加劲肋,加劲肋设置在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中间间隔设置,加劲肋的垂直方向局部横撑,加劲肋与底板外侧,加劲肋与横撑之间均固结;底板两侧分别与管廊下段外模板21垂直相交固结。

两侧管廊下段外模板21的侧板之间相互平行,分别与底板两侧垂直相交且固结;下端与底板两侧垂直相交且固结;管廊下段外模板21侧板的最上端(与企口模板4侧板相交的部位)和最下端(与底板相交的部位)的外侧,设置加劲肋,中间间隔250毫米设置加劲肋,加劲肋与侧板每隔200毫米进行点焊连接。

两侧管廊下段外模板21沿管廊长度方向在加劲肋的外侧与加劲肋垂直设置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22,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22并通过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23与底板将两侧的管廊下段外模板21的侧板连接成整体;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22与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23优先推荐采用6号槽钢制作。

两侧管廊下段外模板21与管廊下段内模板11之间间隔设置支撑件,支撑件采用直径16-20毫米的短钢筋制作,支撑件的长度等于管廊侧壁的厚度,两侧管廊下段外模板21的上口在同一水平面上,沿管廊纵向通长分别与管廊阴企口模板41和管廊阳企口模板42垂直相交且连接。

一种装配式地下管廊模板的制作方法是,包括地下管廊上段模板的制作、地下管廊下段模板的制作和管廊人孔模板7的模板制作;制作前先将管廊分段并分层,分段是沿管廊的长度方向划分便于制作、运输的长度单位;分层是将矩形截面的管廊,按照方便制作、方便运输、所受剪力较小、便于防水施工、便于安装连接的原则划分制作的管廊上段与管廊下段,分别进行模板制作。

地下管廊下段模板的制作包括,先对制作模板的板材进行放样、切割,分别制作出地下管廊下段模板的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底板、两侧板和管廊排水沟模板14;将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两底板、两侧板分别拼装并设置加劲肋,使加劲肋与各板固结;将管廊排水沟模板14置于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两底板之间,使之密贴后,对管廊下段内模板11的两底板、两侧板分别用管廊下段内模板竖向支撑12、管廊下段内模板横向支撑13进行连接加固,使管廊下段内模板体系1形成整体。

再制作拼装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2;分别制作出管廊下段外模板21的底模板和两侧模板,对管廊下段外模板21的底模板和两侧模板设置加劲肋并固结;用管廊下段外模板竖向支撑22与管廊下段外模板横向支撑23进行加固连接,使管廊下段外模板体系2形成整体。

企口模板4参照图3、图4所示,采用“凸”型钢和“凹”型钢制作,“凸”和“凹”的水平尺寸各占管廊下段5的宽度的1/3,“凸”的高度、“凹”的深度均为30毫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