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水箱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878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坐便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低水箱坐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坐便器大多应用陶瓷材料,随着坐便器的普及和使用量的增加,陶瓷废料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料量少的坐便器设计,以便节约资源、降低污染。

如果坐便器水箱的高度设计成与坐便器座圈面持平,那么陶瓷的用料量将大幅减少,预计一个坐便器可以减少12公斤左右的陶瓷用料量。但是由于坐便器水箱的工作水位低于座圈面,即水箱的水无法流到座圈管道洗刷落便池,而且在如此低势能的基础上,排污管道也难以产生虹吸。

因此,如何在降低资源消耗及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冲刷效率,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刷洗效果的低水箱坐便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水箱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体,其设有用于对所述坐便器本体底部进行冲洗的底洗水路、及用于对所述坐便器本体内壁进行冲洗的壁洗水路;水箱,其内设有对应连通所述底洗水路的排水阀、与所述壁洗水路相连通的引射机构、及与所述引射机构相连通的辅助阀;及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辅助阀相连通;其中,所述排水阀和所述辅助阀联动设置,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水箱连通,且所述引射机构还与所述水箱相连通,当开启所述排水阀对所述底洗水路内供水时,所述排水阀带动所述辅助阀开启,所述辅助阀对所述引射机构供水,使得所述引射机构内产生负压,所述引射机构将所述水箱中的水吸入所述壁洗水路内。

优选地,所述引射机构包括与所述壁洗水路相连通的引射管、及与所述辅助阀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引射管的进水口不仅与所述水箱相连通,还正对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所述引射管的进水口的管径大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的管径,水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射入所述引射管的进水口后,所述引射管的进水口周围产生负压,将所述水箱中的存水吸入所述壁洗水路中。

优选地,所述引射管是文丘里管。

优选地,还包括实现所述排水阀和所述辅助阀之间联动设置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泄压连杆和泄压抬杆、及固定于所述泄压抬杆的止水塞,所述排水阀设有用于控制开启或关闭的止水抬杆,所述辅助阀设有用于控制开启或关闭的泄压口;所述泄压连杆与所述止水抬杆活动连接;所述泄压抬杆铰接于所述辅助阀,所述止水塞用于封堵或开启所述泄压口。

优选地,所述止水抬杆还延伸出用于与所述泄压连杆活动连接的辅助连杆,所述泄压连杆对应所述辅助连杆的一端设有控制座,所述控制座内设有控制槽;所述辅助连杆伸入所述控制槽内,当拉起所述止水抬杆,所述止水抬杆带动所述辅助连杆移动并抵接所述控制槽时,所述辅助连杆通过所述控制槽带动所述泄压连杆移动。

优选地,所述泄压连杆还装设有配重块。

优选地,所述辅助阀包括:辅助阀体;及隔膜组件,用于将所述辅助阀体分隔为进水腔、背压腔和出水腔,且所述隔膜组件能够随着所述背压腔内水压变化而发生形变;其中,所述隔膜组件内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背压腔的过水孔,且所述背压腔与所述辅助阀的泄压口相连通,当所述泄压口处于密封状态时,水从所述进水腔内通过所述过水孔进入所述背压腔内,使得所述背压腔内水压增大导致所述隔膜组件变形而密封所述出水腔的进水口,所述辅助阀处于停止供水状态;当所述泄压口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背压腔内的水从所述泄压口流出,使得所述背压腔内水压变小导致所述隔膜组件变形而解封所述出水腔的进水口,所述辅助阀处于供水状态。

优选地,所述出水腔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水腔和出水管路,所述过水腔的进水口朝向所述隔膜组件,所述过水腔的出水口竖直滑设有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滑动盖,当水流经所述过水腔时,水将所述滑动盖竖直地顶起并从所述过水腔流入所述出水管路;当所述过水腔内水静止时,所述滑动盖在重力作用竖直地滑落而盖设于所述过水腔的出水口。

优选地,当所述滑动盖盖设于所述过水腔的出水口后,所述滑动盖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还形成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连通所述过水腔和所述出水管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所述低水箱坐便器内,当开启所述排水阀对所述底洗水路内供水时,所述排水阀带动所述辅助阀开启,所述辅助阀对所述引射机构供水,使得所述引射机构内产生负压,所述引射机构将所述水箱中的水吸入所述壁洗水路内,通过独立的辅助阀对所述引射机构供水,从而可以通过所述辅助阀实现所述壁洗水路的大补水功能,提高壁洗水路的冲洗能力;

2、所述引射管的进水口的管径大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的管径,水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射入所述引射管的进水口后,所述引射管的进水口周围产生负压,将所述水箱中的存水吸入所述壁洗水路中,实现所述引射机构将水箱内的水引流至壁洗水路中,结构简单,而且稳定性高;

3、所述引射管是文丘里管,没有过多的结构,从而保证水流在引射管不会损失过多的流速,保证壁洗水路中水的流速;

4、在所述联动结构中,所述泄压连杆与所述止水抬杆活动连接;所述泄压抬杆铰接于所述辅助阀,所述止水塞用于封堵或开启所述泄压口,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实现所述排水阀和所述辅助阀之间的联动,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5、所述辅助连杆伸入所述控制槽内,当拉起所述止水抬杆,所述止水抬杆带动所述辅助连杆移动并抵接所述控制槽时,所述辅助连杆通过所述控制槽带动所述泄压连杆移动;通过控制槽与所述辅助连杆的相互配合,当辅助连杆抵接控制槽时,所述止水抬杆才会带动所述泄压连杆移动;当辅助连杆在所述控制槽内移动时,所述止水抬杆与所述泄压连杆互不影响,从而保证了当所述止水抬杆落下后,所述泄压连杆缓慢移动,避免排水阀和控制阀在关闭时相互影响,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6、所述泄压连杆还装设有配重块,保证泄压连杆稳定地带动所述泄压抬杆移动,进而保证所述辅助阀处于稳定的关闭状态;

7、所述过水腔的出水口滑设有滑动盖,当水流经所述过水腔时,水将所述滑动盖顶起并从所述过水腔流入所述出水管路;当所述过水腔内水静止时,所述滑动盖在重力作用滑落而盖设于所述过水腔的出水口,所述滑动盖可以在所述辅助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密封所述过水腔的出水口;

8、当所述滑动盖在重力作用竖直地滑落而盖设于所述过水腔的出水口后,所述滑动盖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还形成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连通所述过水腔和所述出水管路,使得当供水管道突然断水产生负压时空气从所述进气间隙进入所述过水腔,从而补偿由于断水而引起的负压,防止发生虹吸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水箱坐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低水箱坐便器一个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低水箱坐便器另一个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低水箱坐便器又一个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低水箱坐便器中辅助阀和排水阀组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辅助阀和排水阀组装结构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辅助阀和排水阀组装结构中顶部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参阅图1-7,一种低水箱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体10、水箱20、进水管路30、排水阀40、引射机构50、辅助阀60、联动机构70、和进水阀80。所述水箱20装设于所述坐便器本体10内,为冲洗所述坐便器本体10提供清洗用水;所述排水阀40、所述引射机构50、所述辅助阀60、所述联动机构70、和所述进水阀80均装设于所述水箱20内。

其中,所述坐便器本体10设有用于对所述坐便器本体10底部进行冲洗的底洗水路101、及用于对所述坐便器本体10内壁进行冲洗的壁洗水路102。

所述水箱20分别与所述排水阀40、所述引射机构50和所述进水阀70相连通;所述进水管路30不仅与外界水路相连通,还分别与所述进水阀70和所述辅助阀60相连通,用于将外界水引入所述水箱20和所述辅助阀60内。应当理解,所述进水管路30是所述低水箱坐便器的进水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阀40对应连通所述底洗水路101,所述引射机构50对应连通所述壁洗水路102,所述辅助阀60对应连通所述引射机构50。

而且,所述排水阀40和所述辅助阀60联动设置,当开启所述排水阀40对所述底洗水路101供水时,所述排水阀40带动所述辅助阀60开启,所述辅助阀60对所述引射机构50供水,使得所述引射机构50内产生负压,所述引射机构50将所述水箱20中的水吸入所述壁洗水路102内。

具体的,所述引射机构50包括与所述壁洗水路102相连通的引射管51、及与所述辅助阀60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52。所述引射管51的进水口不仅与所述水箱20相连通,还正对所述进水管52的出水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射管51的进水口的管径大于所述进水管52的出水口的管径。水从所述进水管52的出水口射入所述引射管51的进水口后,所述引射管51的进水口周围产生负压,将所述水箱20中的存水吸入所述壁洗水路102中。优选地,所述引射管51是文丘里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排水阀40是常规的坐便器排水阀,其内部结构与常规的排水阀的内部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辅助阀60包括辅助阀体61、及装设于所述辅助阀体61内的隔膜组件62。所述隔膜组件62用于将所述辅助阀体61分隔为进水腔601、背压腔602和出水腔603,且所述隔膜组件62内还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601和所述背压腔602的过水孔604,所述背压腔602与所述辅助阀60的泄压口601相连通。

其中,所述隔膜组件62能够随着所述背压腔602内水压变化而发生形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膜组件62包括固定于所述辅助阀体61的隔膜621、及固定于所述隔膜621的隔膜支座622。所述隔膜621随着所述背压腔602内水压变化而发生形变,所述隔膜621带动所述隔膜支座622移动,进而相互配合实现密封所述出水腔603的进水口。当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隔膜组件62还可以不包括所述隔膜支座622,仅包括所述隔膜621,这需要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对所述辅助阀60而言,当所述泄压口601处于密封状态时,水从所述进水腔601内通过所述过水孔604进入所述背压腔602内,使得所述背压腔602内水压增大导致所述隔膜组件62变形而密封所述出水腔603的进水口,所述辅助阀60处于停止供水状态;当所述泄压口601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背压腔602内的水从所述泄压口601流出,使得所述背压腔602内水压变小导致所述隔膜组件62变形而解封所述出水腔603的进水口,所述辅助阀60处于供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腔603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水腔605和出水管路606;其中,所述过水腔605竖直设置,且所述过水腔605的进水口朝向所述隔膜组件62,所述过水腔605的出水口竖直滑设有具有防虹吸功能的滑动盖63。

当水流经所述过水腔605时,水将所述滑动盖63竖直地顶起并从所述过水腔605流入所述出水管路606;当所述过水腔605内水静止时,所述滑动盖63在重力作用竖直地滑落而盖设于所述过水腔605的出水口。

而且,当所述滑动盖63盖设于所述过水腔605的出水口后,所述滑动盖63与所述出水口605之间还形成有进气间隙607,所述进气间隙607连通所述过水腔605和所述出水管路606。

此外,为了实现所述排水阀40和所述辅助阀60之间联动设置,所述联动机构70包括活动连接的泄压连杆71和泄压抬杆72、及固定于所述泄压抬杆72的止水塞73。

其中,所述排水阀40设有用于控制开启或关闭的止水抬杆401,所述辅助阀60设有用于控制开启或关闭的泄压口6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泄压连杆71与所述止水抬杆401活动连接;所述泄压抬杆72铰接于所述辅助阀60,且所述止水塞73用于封堵或开启所述泄压口601。

为了实现所述泄压连杆71和所述止水抬杆401之间的活动连接,所述止水抬杆401还延伸出用于与所述泄压连杆71活动连接的辅助连杆402。

具体的,所述泄压连杆71对应所述辅助连杆402的一端设有控制座711,所述控制座711内设有控制槽7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连杆402伸入所述控制槽701内,当拉起所述止水抬杆401,所述止水抬杆401带动所述辅助连杆402移动并抵接所述控制槽701时,所述辅助连杆402通过所述控制槽701带动所述泄压连杆71移动。

为了保证所述泄压连杆71的运动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泄压连杆71还装设有配重块74。

所述低水箱坐便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对所述低水箱坐便器进行冲洗时,拉起所述排水阀40的止水抬杆401,所述止水抬杆401带动所述辅助连杆402在所述控制槽701内移动,当所述辅助连杆402抵接所述控制槽701时,所述辅助连杆402通过所述控制槽701带动所述泄压连杆71移动,所述泄压连杆71带动所述泄压抬杆72移动,并使得所述止水塞73开启所述泄压口601;

即,所述止水抬杆401同步开始所述排水阀40和所述辅助阀60,使得所述排水阀40和所述辅助阀60同步开启,所述排水阀40将所述水箱20内的水排出至所述坐便器本体10内的底洗水路101,对所述坐便器本体10底部进行冲洗;所述辅助阀60对所述引射机构50供水,使得所述引射机构50内产生负压,所述引射机构50将所述水箱20中的水吸入所述壁洗水路102内。

当对所述低水箱坐便器完成冲洗后,松开所述排水阀40的止水抬杆401并使其在重力作用下落下,所述泄压连杆71在所述配重块74的作用下缓慢下落,并通过所述泄压抬杆72带动所述止水塞73密封所述辅助阀60的泄压口601,使得所述排水阀40和所述止水阀60均停止工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