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12885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的建筑大多向竖向化、大体量化发展,因此避免不了出现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刚度和重量相差较大,或持力层土质不均匀,引起建筑物不同部分的沉降差很大,为了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通常设置沉降缝,沉降缝是在房屋构件中设置的贯穿建筑物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变形缝。

沉降缝按其所处部位分为地下结构部分和墙体部分,地下结构部分的防水处理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目前沉降缝的防水方法有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两大类,当建筑物相对变形较大时,刚性防水材料会开裂漏水;柔性防水材料虽然弹性大,但工作面狭窄,施工质量难于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以解决刚性防水开裂渗水、柔性防水结构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复合止水带和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

所述的固定框架,用于固定复合止水带、与建筑物连接及作为注浆孔道使用,包括连接口、预留注浆孔、排气孔、连接筋和连接钢板;所述的固定框架包括上腔和下腔;上、下腔上均设置有预留注浆孔和排气孔;所述固定框架下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复合止水带连接的连接口和连接钢板;固定框架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筋;

所述的复合止水带包括预制钢板、橡胶外包袋、镀锌铁皮;所述的预制钢板设置于橡胶外包袋内;包有橡胶外包带的预制钢板的两端穿过连接口与两侧的固定框架连接;所述的镀锌铁皮的两端与固定框架的连接钢板焊接连接;橡胶外包袋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镀锌铁皮;镀锌铁皮与包有橡胶外包袋之间形成注浆空间;所述的注浆空间及固定框架的下腔均填满所述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

进一步地,固定框架的下腔一端布置注浆孔、另一端的最上侧布置一个排气孔,通过向注浆孔注浆,使浆液充满下腔并通过侧向注浆孔流入到橡胶包袋和镀锌铁皮形成的空腔。

进一步地,固定框架的上腔等间距布置注浆孔、顶端最上侧布置一个排气孔,修复时在上腔的一端注浆,浆液通过侧面的注浆孔流入到镀锌铁破的上侧。

进一步地,下腔注浆时,当排气孔有连续浆液排出时,停止注浆。

进一步地,连接筋等间距焊接在固定框架的上、下表面,在施工中通过绑扎或焊接与主体结构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预制钢板通过三个转轴连接,三个转轴分别位于两侧的连接口处和整个结构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制钢板的两端与i形端板焊接;预制钢板和i形端板设置于橡胶外包袋内。

进一步地,橡胶外包袋包裹在预制钢板外侧,且内侧涂有润滑剂,防止浆液和预制钢板接触。

进一步地,包裹有橡胶外包袋的预制钢板的上、下两侧各一块镀锌铁皮,所述的镀锌铁皮为大波浪形,通过固定框架内侧的连接钢板与所述的固定框架焊接连接。

本发明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制: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确定沉降缝结构的各部分的尺寸,轧出固定框架,下料钢板、连接钢板、镀锌铁皮、i型端板,定制橡胶外包袋,将四块预制钢板通过转轴连接、两端与i型端板焊接,并将其装入橡胶外包袋内,充入润滑剂、排出气体后封口,再将连接钢板焊接在固定框架上;

(2)现场连接和浇筑:将其运往现场,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将固定框连接在主体结构钢筋上,将下侧的镀锌铁皮与固定框架下侧的连接钢板焊接连接,再将步骤(1)处理好的预制钢板推入固定框架的连接口,最后将上侧镀锌铁皮与固定框架上侧连接钢板焊接,即连接全部完成,之后同主体一起浇筑。

(3)注浆:浇筑完成后通过下腔一端的预留注浆孔向固定框架的下腔内注入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浆液通过固定框架的侧面注浆孔流入镀锌铁皮与橡胶包袋形成的空间,使浆液充满下腔以及镀锌铁皮与橡胶包袋形成的空间,当排气孔有浆液排除时,停止注浆,沉降缝施工完成;

(4)二次注浆:若后期出现沉降缝渗漏问题时,通过向固定框架上腔一端的注浆孔注浆,浆液通过侧面预留注浆孔流出到上镀锌铁皮的上表面,当浆液达到所需的深度后,停止补注浆,从而达到后期修复、封堵地下水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固定钢架和复合止水带均通过工厂预制方法得到,其尺寸、质量和性能易于保证;固定框架的使用使复合止水带的定位精确,避免止水带出现翻折、翘曲等现场不易控制的情况;止水带的型式改为含三个转动轴且两端带有i形端板的预制钢板+水波形镀锌铁板+预留注浆孔的复合型式后,可允许的变形量增大,由于拉裂漏水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注浆材料柔韧性、强度、抗拉、抗剪性能良好,且遇水膨胀、无水情况下恢复原状、遇水再膨胀的特殊性能,能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固定钢架上腔预留注浆孔的设置,便于日后沉降缝出现漏水问题及时修补,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地下沉降缝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下沉降缝结构俯视图;。

图3为地下沉降缝结构正剖面图。

图4为地下沉降缝结构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包括固定框架1、复合止水带2和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3;

所述的固定框架1,用于固定复合止水带2、与建筑物连接及作为注浆孔道使用,包括连接口11、预留注浆孔12、排气孔13和连接筋14和连接钢板15;所述的固定框架1包括上腔和下腔;上、下腔均预留注浆孔12和排气孔13;固定框架1的上腔等间距布置侧面注浆孔12、一边顶端布置一个注浆孔12、另一端布置排气孔13,供修复时注浆排气时使用。

所述固定框架下腔的内侧设置有与复合止水带连接的连接口、连接钢板和侧向注浆孔(图中未画出);固定框架的上下表面均焊接有连接筋;在施工中通过绑扎或焊接与主体钢筋连接。

所述的复合止水带2包括预制钢板21、橡胶外包袋23、镀锌铁皮24;预制钢板21由四块钢板本体通过三个转动轴连接而成,三个转动轴分别位于两侧的连接口处和整个结构的中间位置;预制钢板21的两端与i形端板22焊接;整体构成了h型;预制钢板21和i形端板22设置于橡胶外包袋23内;橡胶外包袋23内侧涂有润滑剂,确保预制钢板21在橡胶外包22构成的封闭空间内自由移动,此外橡胶外包22防水,可以阻止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3与预制钢板21接触。预制钢板21的两端穿过连接口11与两侧的固定框架1连接;所述的镀锌铁皮24的两端与固定框架1上的连接钢板15焊接连接;橡胶外包袋23的上侧和下侧各一块波浪形的镀锌铁皮24;镀锌铁皮24通过固定框架1内侧的连接钢板15与所述的固定框架1焊接连接;镀锌铁皮24与包有橡胶外包袋23的预制钢板21之间形成注浆空间;所述的注浆空间及固定框架1的下腔均填满所述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3。

本发明新型地下沉降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制: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确定沉降缝结构的各部分的尺寸,轧出固定框架,下料钢板、连接钢板、镀锌铁皮、i型端板,定制橡胶外包袋,将三块预制钢板通过转动轴连接、两端与i型端板焊接,并将其装入橡胶外包袋内,充入润滑剂、排出气体后封口,将连接钢板与固定框架焊接;

(2)现场连接和浇筑:将其运往现场,通过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将固定框连接在主体结构钢筋上,将下侧的镀锌铁皮与固定框架下侧的连接钢板焊接连接,再将步骤(1)处理好的预制钢板推入固定框架的连接口,将上侧镀锌铁皮与固定支架上侧连接钢板焊接,即连接全部完成,之后主体框架同主体一起浇筑。

(3)注浆:浇筑完成后通过下腔一端的预留注浆孔向固定框架的下腔内注入氰凝水溶性氨脂化学浆液,浆液通过固定框架的侧面注浆孔流4镀锌铁皮与橡胶包袋形成的空间,使浆液充满下腔以及镀锌铁皮与橡胶包袋形成的空间,当排气孔有浆液排除时,停止注浆,沉降缝施工完成;

(4)二次注浆:若后期出现沉降缝渗漏问题时,通过向固定框架上腔一端的注浆孔注浆,浆液通过侧面预留注浆孔流到上侧镀锌铁皮的上表面,直到浆液达到所需的深度后,停止注浆,从而达到后期修复、封堵地下水的目的。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