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的排水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各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建筑排水系统是市政建筑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城市中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城市垃圾很容易经过地面排水口进入下水道,造成下水道堵塞,尤其在夏季的雨天,下水道堵塞,更容易造成城市内涝,从而给城市的清堵增加麻烦,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污染。虽然在一些城市中对下水道采取了一定的防堵措施,但往往效果不很理想。同时传统的建筑排水系统大多采用UPVC塑料管,但是,相对铸铁管来说,塑料管存在强度不足、噪音相对较高的缺点,特别是应用于高层建筑时,由于塑料管道内壁光滑、摩擦力小,水流势能大,使立管内水流流速大,对管道的强度、密封性及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当有硬的杂物随水流一起下落时易破坏立管底部的弯头,且传统的建筑排水系统中没有反馈装置,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蓄水池内水量的数据,不能第一时间排出蓄水池内多余的水,会影响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包括底面排水装置、地下排水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底面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和除杂装置,所述排水管设置在高层建筑墙体外侧,所述除杂装置设置在排水管的底部,所述地下排水装置包括蓄水池、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蓄水池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排水管的底部对应的地面上,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蓄水池内,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包括上接头管件、下接头管件、第一输送管件、第二输送管件和缓冲管件,所述第一输送管件的两端分别与上接头管件和缓冲管件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件与下接头管件和缓冲管件下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件内设有第一弧形水流导板和第一弧形水流导板,所述第一弧形水流导板和第一弧形水流导板设置在缓冲管件内部相对两侧,且第一弧形水流导板所处的位置高于第一弧形水流导板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一弧形水流导板和第一弧形水流导板的弧度设置方向为相同方向。
优选的,所述除杂装置包括驱动轮、从动轮、过滤带和集杂盒,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水平对称设置,所述过滤带套接在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集杂盒设置在从动轮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集杂盒靠近从动轮的一侧设有导物板,所述导物板为倾斜设置,所述导物板一端与过滤带下侧接触,所述导物板的另一端与集杂盒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靠近出水口的一端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蓄水池内增设的压力传感器设计,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蓄水池内压力的情况,便于及时排出蓄水池内多余的水,保证了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排水管内增添的缓冲管件设计,能实现水流平缓转弯,能有效避免水流在管内左右冲突、流态紊乱,既能有效消除水流能量,又可降低排水噪音,减小排水管的空间,能避免排水管水流流速过大造成管道内负压抽吸现象,从而增加了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3、除杂装置的增添设计,能够在异物通过第一管道到达蓄水池之前将异物拦下,并集中收集处理,便于工程人员取出集杂盒清理异物,保证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不会因异物而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面排水装置,2-地下排水装置,3-压力传感器,4-控制装置,5-排水管,6-除杂装置,7-蓄水池,8-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10-进水口,11-出水口,12-上接头管件,13-下接头管件,14-第一输送管件,15-第二输送管件,16-缓冲管件,17-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8-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9-驱动轮,20-从动轮,21-过滤带,22-集杂盒,23-导物板,24-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主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包括底面排水装置1、地下排水装置2、压力传感器3和控制装置4,所述底面排水装置1包括排水管5和除杂装置6,所述排水管5设置在高层建筑墙体外侧,所述排水管5包括上接头管件12、下接头管件13、第一输送管件14、第二输送管件15和缓冲管件16,所述第一输送管件14的两端分别与上接头管件12和缓冲管件16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件15与下接头管件13和缓冲管件16下端连接,所述缓冲管件16内设有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7和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8,所述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7和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8设置在缓冲管件16内部相对两侧,且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7所处的位置高于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8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7和第一弧形水流导板18的弧度设置方向为相同方向,所述除杂装置6设置在排水管5的底部,所述除杂装置6包括驱动轮19、从动轮20、过滤带21和集杂盒22,所述驱动轮19和从动轮20水平对称设置,所述过滤带21套接在驱动轮19和从动轮20,所述集杂盒22设置在从动轮20的一侧,所述集杂盒22靠近从动轮20的一侧设有导物板23,所述导物板23为倾斜设置,所述导物板23一端与过滤带21下侧接触,所述导物板23的另一端与集杂盒22连接,所述地下排水装置2包括蓄水池7、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所述蓄水池7上设有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所述第一管道8的一端设置在排水管5的底部对应的地面上,所述第一管道8的另一端与进水口10连通,所述第二管道9与出水口11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3设置在蓄水池7内,所述压力传感器3与控制装置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管道9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上设有电磁阀24,所述电磁阀24与控制装置4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排水管5上设有的缓冲管件16,能实现水流平缓转弯,能有效避免水流在排水管5内左右冲突、流态紊乱,既能有效消除水流能量,又可降低排水噪音,减小排水管5的空间,能避免排水管5水流流速过大造成管道内负压抽吸现象,从而增加了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其次排水管5底部设有的除杂装置6,能够在异物通过第一管道8到达蓄水池7之前将异物拦下,并集中收集处理,便于工程人员取出集杂盒22清理异物,保证了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不会因异物而堵塞,最后蓄水池7内设有的压力传感器3,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蓄水池7内压力的情况,便于及时排出蓄水池7内多余的水,保证了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主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