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埋场库底废水出水及液流状态的判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75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埋场库底废水出水及液流状态的判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填埋场库底废水排放导排系统,特别是一种填埋场库底废水出水及液流状态的判断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填埋场堆体的稳定及安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尽量减少堆体内部的存积液(废水),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如图1所示的穿坝排放管将存积液外排到废水调节池,此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自穿坝排放管10排出的废水长期冲刷挡坝60边坡的坡面,会造成出水口部位局部凹陷,对边坡和挡坝60的稳定性造成威胁;2、管道内废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流出过程中,废水不能充满管道,在出水口高于调节池液面时,空气从出水端的管口进入,空气中的CO2或O2与废液中的Ca2+、Mg2+等离子反应后形成结垢附着于管道内壁,逐步造成管道堵塞且难以修复;3、管道内废水过流时没有充满管道,不便于使用流量计量仪在管道上进行流量计量;4、若出水口淹没于调节池的液面下时,不能直观的看出是否有废水流入调节池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穿坝排放管堵塞、且能直观看出是否有废水流出的填埋场库底废水出水及液流状态的判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填埋场库底废水出水及液流状态的判断装置,包括直管状的穿坝排放管、膜制卷筒以及膜制排水管;

所述穿坝排放管的进水端插入堆体库底、出水端倾斜向下地放置在调节池的池顶平台上,穿坝排放管的出水端连通有上弯头,所述上弯头的顶端低于穿坝排放管进水端管底的高度;

用来承接上弯头涌出的废水并使所述废水混合空气形成的气水混合物流入膜制排水管的膜制卷筒为下部两侧开有缺口、顶部敞口的桶状,所述上弯头通过膜制卷筒一侧的缺口设置于膜制卷筒内腔,且该缺口与穿坝排放管的外管壁密封焊接,膜制卷筒另一侧的缺口焊接有与膜制卷筒连通的膜制排水管,膜制卷筒的过水面积A≥1.2倍上弯头的管口面积,膜制卷筒的顶端超出上弯头顶部的距离为30~50cm;

所述膜制排水管整体向下倾斜,无气水混合物流入时尾部沉入调节池液面、有气水混合物流入时尾部浮出调节池液面的所述膜制排水管的管径与穿坝排放管的管径相同,膜制排水管可沉入调节池液面下的长度为3~5米。

所述穿坝排放管上安装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上游的穿坝排放管充满废水的满管管段长度大于或等于1米。

所述穿坝排放管的管径为管长大于等于25m,坡度为2~3%,上弯头的上弯高度为10~15cm。

所述膜制卷筒的直径为穿坝排放管直径的两倍,高为55cm,所述上弯头的高度为15cm,所述膜制排水管的长度为7米,膜制排水管可沉入调节池液面下的长度为4米。

所述膜制卷筒采用2.0mm的HDPE膜材质制成,所述膜制排水管采用1.0~2.0mm的HDPE膜焊制。

所述膜制排水管采用1.5mm的HDPE膜焊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上游穿坝排放管没有来水时,液面下管段沉没于水中;当上游穿坝排放管来水时,膜制排水管的尾部漂浮于水面上,工作人员通过观察膜制排水管尾部的状态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出穿坝排放管内是否有废水流出。

2,流水时膜制排水管的出水口自动漂浮起来,避免出水口对水池边坡的长期冲刷,从而避免了池体崩塌及对坝体稳定性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3,流量计上游充满废水的满管管段长度不少于1米,确保流量计能准确的计量流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解释。

图1是现有技术中穿坝排放管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穿坝排放管无水排出时膜制排水管的尾部沉入调节池液面下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穿坝排放管来水时膜制排水管的尾部浮出调节池液面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膜制卷筒的过水断面面积与上弯头的管口面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4所示,一种填埋场库底废水出水及液流状态的判断装置,包括直管状的穿坝排放管10、膜制卷筒20以及膜制排水管30;所述穿坝排放管10的进水端插入堆体50库底,出水端倾斜向下地放置在调节池60的池顶平台61上,穿坝排放管10的出水端连通有上弯头11,所述上弯头11的顶端低于穿坝排放管10进水端管底的高度,既确保库底的积水能排放完全,同时上弯头11内的积水又起到水封的作用,无论穿坝排放管10是否排水,上弯头11内始终保持有废水,空气无法由此进入穿坝排放管10,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气进入穿坝排放管10导致管内壁结垢引起的堵塞问题。

所述穿坝排放管10上安装有流量计40,所述流量计40的上游充满废水的满管管段长度不少于1米,使得流量计40的上游具有不少于1米的稳定流状态的流段,确保流量计40能准确的计量流量。

所述膜制卷筒20为下部两侧开有缺口、顶部敞口的桶状,采用2.0mm的HDPE膜材质制成,直径为穿坝排放管10直径的两倍,高度为55cm,所述上弯头11通过膜制卷筒20一侧的缺口设置于膜制卷筒20的内腔,且该缺口与穿坝排放管10的外管壁密封焊接,膜制卷筒20另一侧的缺口焊接有与膜制卷筒20连通的膜制排水管30,膜制排水管30整体向下倾斜,其尾部可沉入调节池60液面下。膜制卷筒20用来承接上弯头11涌出的废水并将废水导入后段的膜制排水管30中,如图3所示,当废水自上弯头11涌出落入膜制卷筒20时,快速下落的水流表面附近形成负压区,引入小气泡90(部分空气)随同废水一起形成气水混合物进入膜制排水管30内。

所述膜制排水管30整体向下倾斜,采用1.5mm(也可为1.0~2.0mm)的HDPE膜焊制,管径与穿坝排放管10相同,长度为7m,膜制排水管30的尾部可沉入调节池60液面下的长度为4米(通常为3~5米)。膜制排水管30的长度也可根据调节池60的深度合理设置,通常采用6-8m。采用HDPE膜焊制膜制排水管30,利用其柔性及可漂浮性,HDPE膜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当上游穿坝排放管10没有来水时,膜制排水管30的尾部沉没于水中(如图2所示);当上游穿坝排放管10来水时,废水经膜制卷筒20形成气水混合物进入膜制排水管30,气水混合物的密度小于膜管外的废水的密度,由于膜制排水管30柔软的特性,位于液面下的膜制排水管30的尾部就会漂浮于水面(如图3所示),观察膜制排水管30尾部的状态,工作人员很容易直观地判断出穿坝排放管10内是否有废水流出。更重要的是,流水时膜制排水管30的出水口自动漂浮起来,避免出水口对水池边坡的长期冲刷,从而避免了池体崩塌及对坝体稳定性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穿坝排放管10的管径通常为管长大于坝底宽度,通常不小于25m,常用坡度为2~3%,穿坝排放管10进出口高差一般大于50cm;上弯头11的上弯高度为10~15cm,上弯头11前满管水的长度为3~5m,完全可满足安装流量计40的要求;膜制卷筒20的过水断面面积A≥1.2倍上弯头11的管口面积B(如图4所示),确保过流通畅即可;膜制卷筒20的高度可采用45-65cm,其顶端超出上弯头11顶部的距离为30~50cm,确保废水不溢出膜制卷筒20。

填埋场库底废水出水及液流状态的判断装置可按以下步骤制作:

1、根据工程实际,测量或计算以下数据:

测量穿坝排放管10的管径、管长及坡度、及穿坝排放管10进出口高度差;计算上弯头11的上弯高度、膜制卷筒20的直径及高度、以及膜制排水管30的长度;

2、根据1中所得数据,裁剪膜制卷筒20的侧面膜、底膜以及膜制排水管30的膜片,并完成膜制卷筒20、膜制排水管30的焊接。

3、将上弯头11焊接到穿坝排放管10的出水端;

4、在膜制卷筒20的一侧开孔,将上弯头11深入膜制卷筒20的内腔,并将膜制卷筒20的一侧开孔与上弯头11焊接在一起;

5、在膜制卷筒20的另一侧开孔,将膜制排水管30与膜制卷筒20另一侧的开孔焊接。

最后将膜制排水管30的尾部放入调节池60即完成装置的制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