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排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550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排灌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灌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农田排灌系统。



背景技术:

排灌是排水和灌溉的总称,农田进行作物种植时,需要进行排水和灌溉等操作。

目前农田进行灌溉时,农田内的水分流入流出不好控制,且农田内部的水分不平衡,有些部位土壤干燥有些部位水分过多,不利于作物生长,造成作物生长不平衡,局部长势良好,局部长势较差,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便于控制水分流入流出,且能有效调节农田内水分平衡的农田排灌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目前农田进行灌溉时,农田内的水分流入流出不好控制,且农田内部的水分不平衡,有些部位土壤干燥有些部位水分过多,不利于作物生长,造成作物生长不平衡,局部长势良好,局部长势较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田排灌系统。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农田排灌系统,包括有田埂、田块、水渠、水阀和内部水分输送系统,田块外围设有田埂,田块内的泥土底部深埋有内部水分输送系统,田块左侧的田埂中间位置设有水阀,田埂左侧设有水渠。

优选地,内部水分输送系统包括有大管和小管,大管深埋于田块内底部,大管内部设有小管,小管交叉设置,小管之间的夹角为60°,小管的上端与大管内部固定连接,小管上部设有排水孔,小管的下端穿过大管底部,小管下端设有排灌孔。

优选地,还包括有进出水控制系统,进出水控制系统包括有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二阀门、第三挡块和第一阀门,田块左侧的田埂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阀门,田埂左侧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三挡块,且第一挡块位于第一阀门上方,第三挡块位于第一阀门下方,水渠内左侧设有第二挡块,且第二挡块位于第一挡块和第三挡块之间,第二挡块底部右侧和第三挡块顶部左侧之间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地,还包括有滤网,小管内底部设有滤网,滤网的材质为不锈钢,滤网边缘与小管内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滤网的形状为圆形,滤网的孔隙大小均匀。

优选地,还包括有加强筋,第二挡块顶部和底部与水渠内左侧之间还有第一挡块顶部和第三挡块底部与田埂左侧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为倾斜设置。

优选地,大管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地,田块的长宽之比为1:1.1。

工作原理:田块内的内部水分输送系统可以调节田块内的水分平衡,水渠内有水,田块内需要水分进行灌溉时,人将水阀打开,水渠内的水流入田块内,田块内的水达到适量时,关闭水阀,田块内的水分过量需要排出时,人将水阀打开,田块内的水流入水渠内,当田块内的水流至适量时,关闭水阀,从而对田块内的水量多少进行调节,便于作物灌溉。

因为内部水分输送系统包括有大管和小管,大管深埋于田块内底部,大管内部设有小管,小管交叉设置,小管之间的夹角为60°,小管的上端与大管内部固定连接,小管上部设有排水孔,小管的下端穿过大管底部,小管下端设有排灌孔,所以田块内泥沙中的水分会由于压力作用从排灌孔渗入小管内,而泥沙本身具有过滤作用,相当于一层滤网膜,使得水分进入小管内,而泥沙本身不易进入小管内,当小管内的水分达到排水孔的高度时,小管内的水分便会从排水孔流出,进入大管内,并在大管内流动,大管内的水位高度大致相同,在田块内土壤比较干燥的部位,当大管内水位高于排水孔时,大管内的水分会从排水孔流入小管内,并从小管底部的排灌孔流出,渗入较干燥的土壤内,从而达到调节田块内的土壤的水分平衡的效果。

因为还包括有进出水控制系统,进出水控制系统包括有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二阀门、第三挡块和第一阀门,田块左侧的田埂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阀门,田埂左侧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三挡块,且第一挡块位于第一阀门上方,第三挡块位于第一阀门下方,水渠内左侧设有第二挡块,且第二挡块位于第一挡块和第三挡块之间,第二挡块底部右侧和第三挡块顶部左侧之间设有第二阀门,所以当田块需要通水进行灌溉时,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水渠内的水流入田块内,水分流入至适量时,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当田块内的水分过量需要排出时,打开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水分排出至适量时,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从而使田块内水分的进出调节效果更好。

因为还包括有滤网,小管内底部设有滤网,滤网的材质为不锈钢,滤网边缘与小管内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滤网的形状为圆形,滤网的孔隙大小均匀,所以可以有效防止泥沙进入小管内,有利于小管内的水分流动。

因为还包括有加强筋,第二挡块顶部和底部与水渠内左侧之间还有第一挡块顶部和第三挡块底部与田埂左侧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为倾斜设置,所以使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还有第三挡块的固定效果更稳固。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便于控制水分流入流出,且能有效调节农田内水分平衡的效果,通过设置内部水分输送系统,便于控制农田内部的水分平衡,通过设置进出水控制系统,便于控制水分的流入和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水分输送系统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水控制系统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水分输送系统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水控制系统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田埂,2-田块,3-水渠,4-水阀,5-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01-大管,502-排水孔,503-小管,504-排灌孔,6-进出水控制系统,601-第一挡块,602-第二挡块,603-第二阀门,604-第三挡块,605-第一阀门,7-滤网,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农田排灌系统,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田埂1、田块2、水渠3、水阀4和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田块2外围设有田埂1,田块2内的泥土底部深埋有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田块2左侧的田埂1中间位置设有水阀4,田埂1左侧设有水渠3。

实施例2

一种农田排灌系统,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田埂1、田块2、水渠3、水阀4和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田块2外围设有田埂1,田块2内的泥土底部深埋有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田块2左侧的田埂1中间位置设有水阀4,田埂1左侧设有水渠3。

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包括有大管501和小管503,大管501深埋于田块2内底部,大管501内部设有小管503,小管503交叉设置,小管503之间的夹角为60°,小管503的上端与大管501内部固定连接,小管503上部设有排水孔502,小管503的下端穿过大管501底部,小管503下端设有排灌孔504。

实施例3

一种农田排灌系统,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田埂1、田块2、水渠3、水阀4和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田块2外围设有田埂1,田块2内的泥土底部深埋有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田块2左侧的田埂1中间位置设有水阀4,田埂1左侧设有水渠3。

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包括有大管501和小管503,大管501深埋于田块2内底部,大管501内部设有小管503,小管503交叉设置,小管503之间的夹角为60°,小管503的上端与大管501内部固定连接,小管503上部设有排水孔502,小管503的下端穿过大管501底部,小管503下端设有排灌孔504。

还包括有进出水控制系统6,进出水控制系统6包括有第一挡块601、第二挡块602、第二阀门603、第三挡块604和第一阀门605,田块2左侧的田埂1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阀门605,田埂1左侧设有第一挡块601和第三挡块604,且第一挡块601位于第一阀门605上方,第三挡块604位于第一阀门605下方,水渠3内左侧设有第二挡块602,且第二挡块602位于第一挡块601和第三挡块604之间,第二挡块602底部右侧和第三挡块604顶部左侧之间设有第二阀门603。

实施例4

一种农田排灌系统,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田埂1、田块2、水渠3、水阀4和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田块2外围设有田埂1,田块2内的泥土底部深埋有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田块2左侧的田埂1中间位置设有水阀4,田埂1左侧设有水渠3。

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包括有大管501和小管503,大管501深埋于田块2内底部,大管501内部设有小管503,小管503交叉设置,小管503之间的夹角为60°,小管503的上端与大管501内部固定连接,小管503上部设有排水孔502,小管503的下端穿过大管501底部,小管503下端设有排灌孔504。

还包括有进出水控制系统6,进出水控制系统6包括有第一挡块601、第二挡块602、第二阀门603、第三挡块604和第一阀门605,田块2左侧的田埂1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阀门605,田埂1左侧设有第一挡块601和第三挡块604,且第一挡块601位于第一阀门605上方,第三挡块604位于第一阀门605下方,水渠3内左侧设有第二挡块602,且第二挡块602位于第一挡块601和第三挡块604之间,第二挡块602底部右侧和第三挡块604顶部左侧之间设有第二阀门603。

还包括有滤网7,小管503内底部设有滤网7,滤网7的材质为不锈钢,滤网7边缘与小管503内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滤网7的形状为圆形,滤网7的孔隙大小均匀。

还包括有加强筋8,第二挡块602顶部和底部与水渠3内左侧之间还有第一挡块601顶部和第三挡块604底部与田埂1左侧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加强筋8,加强筋8为倾斜设置。

大管501的形状为圆形。

田块2的长宽之比为1:1.1。

工作原理:田块2内的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可以调节田块2内的水分平衡,水渠3内有水,田块2内需要水分进行灌溉时,人将水阀4打开,水渠3内的水流入田块2内,田块2内的水达到适量时,关闭水阀4,田块2内的水分过量需要排出时,人将水阀4打开,田块2内的水流入水渠3内,当田块2内的水流至适量时,关闭水阀4,从而对田块2内的水量多少进行调节,便于作物灌溉。

因为内部水分输送系统5包括有大管501和小管503,大管501深埋于田块2内底部,大管501内部设有小管503,小管503交叉设置,小管503之间的夹角为60°,小管503的上端与大管501内部固定连接,小管503上部设有排水孔502,小管503的下端穿过大管501底部,小管503下端设有排灌孔504,所以田块2内泥沙中的水分会由于压力作用从排灌孔504渗入小管503内,而泥沙本身具有过滤作用,相当于一层滤网7膜,使得水分进入小管503内,而泥沙本身不易进入小管503内,当小管503内的水分达到排水孔502的高度时,小管503内的水分便会从排水孔502流出,进入大管501内,并在大管501内流动,大管501内的水位高度大致相同,在田块2内土壤比较干燥的部位,当大管501内水位高于排水孔502时,大管501内的水分会从排水孔502流入小管503内,并从小管503底部的排灌孔504流出,渗入较干燥的土壤内,从而达到调节田块2内的土壤的水分平衡的效果。

因为还包括有进出水控制系统6,进出水控制系统6包括有第一挡块601、第二挡块602、第二阀门603、第三挡块604和第一阀门605,田块2左侧的田埂1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阀门605,田埂1左侧设有第一挡块601和第三挡块604,且第一挡块601位于第一阀门605上方,第三挡块604位于第一阀门605下方,水渠3内左侧设有第二挡块602,且第二挡块602位于第一挡块601和第三挡块604之间,第二挡块602底部右侧和第三挡块604顶部左侧之间设有第二阀门603,所以当田块2需要通水进行灌溉时,打开第一阀门605,关闭第二阀门603,水渠3内的水流入田块2内,水分流入至适量时,关闭第一阀门605,打开第二阀门603,当田块2内的水分过量需要排出时,打开第一阀门605,打开第二阀门603,水分排出至适量时,关闭第一阀门605,打开第二阀门603,从而使田块2内水分的进出调节效果更好。

因为还包括有滤网7,小管503内底部设有滤网7,滤网7的材质为不锈钢,滤网7边缘与小管503内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滤网7的形状为圆形,滤网7的孔隙大小均匀,所以可以有效防止泥沙进入小管503内,有利于小管503内的水分流动。

因为还包括有加强筋8,第二挡块602顶部和底部与水渠3内左侧之间还有第一挡块601顶部和第三挡块604底部与田埂1左侧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加强筋8,加强筋8为倾斜设置,所以使第一挡块601和第二挡块602还有第三挡块604的固定效果更稳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