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孔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938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挖孔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挖孔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孔桩。



背景技术:

挖孔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因为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好多城市的地基条件比较差,不能直接承受由高层建筑所传来的压力,地表以下存在着厚度很大的软土或这流沙层,建造高层建筑如仍沿用当时通用的摩擦桩,必然产生很大的沉降。

由于施工场地砂层厚度较大、透水性强等问题使得孔避暑易坍塌,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井下透水层中的水在开挖时破坏了其平衡状态时,周围的水会充入桩孔内,施工时一般会在桩孔内挖集水坑,使水渗到集水坑,随挖土随用吊桶,将泥水一起吊出,然而因集水坑设置位置不固定,施工人员极易掉入集水坑,造成安全隐患,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挖孔桩,本实用新型的挖孔桩结构简单,施工成本较低,速度较快,防水能力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挖孔桩,包括人工孔和护壁,所述护壁由多节护壁单元组成,每节护壁单元均包括拉结筋和混凝土层,所述拉结筋包括多根横向钢筋及多根纵向钢筋,该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纵横交错连接,所述混凝土层浇灌于拉结筋外侧,所述混凝土层表面纵向设置有排水沟;所述人工孔的底部为上凸的弧形底。

较佳地,所述每节护壁单元下端的厚度小于上端的厚度,下一节护壁单元的上端相对于上一节护壁单元的下端形成一凸台。

较佳地,所述护壁设有贯穿其侧壁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上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管口延伸至排水沟。

较佳地,所述人工孔的底部靠近护壁的周边开设有环形集水沟。

较佳地,所述排水沟的横向深度为1-2mm。

较佳地,所述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为焊接连接。

较佳地,所述每节护壁单元的高度≤2m。

较佳地,所述第一节护壁单元的高度高出地平面20cm。

较佳地,所述每节护壁单元下端的厚度≥10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排水沟可防止水在混凝土护壁浸流造成坍孔,人工孔的底部为上凸的弧形底,便于施工并可及时将水抽走排除;导水管在护壁形成前预埋,扩大了导水的范围,减小护壁侧压力,紧实土层,有利于护壁的施工成型,增加护壁的稳定性,可有效防止塌孔,排除隐患,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工孔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人工孔,2-护壁,3-弧形底,4-凸台,5-导水管,6-环形集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挖孔桩,包括人工孔1和护壁2,所述护壁2由多节护壁单元组成,每节护壁单元均包括拉结筋和混凝土层,所述拉结筋包括多根横向钢筋及多根纵向钢筋,该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纵横交错连接,所述混凝土层浇灌于拉结筋外侧,所述混凝土层表面纵向设置有排水沟;所述人工孔1的底部为上凸的弧形底3;所述每节护壁单元下端的厚度小于上端的厚度,下一节护壁单元的上端相对于上一节护壁单元的下端形成一凸台4,凸台4的设置便于施工操作;所述护壁设有贯穿其侧壁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上设置有导水管5,所述导水管5的管口延伸至排水沟;所述人工孔1的底部靠近护壁2的周边开设有环形集水沟6;环形集水沟6便于收集渗透出的水,并进行排除。

较佳地,所述排水沟的横向深度为1-2mm,便于将水排除,防止其在混凝土护壁浸流造成坍孔。

较佳地,所述每节护壁单元的高度≤2m;所述第一节护壁单元的高度高出地平面20cm;所述每节护壁单元下端的厚度≥100mm。

较佳地,所述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为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挖孔桩的施工过程如下:平稳场地,施放桩位点,开挖人工孔1,第一节护壁单元高出地平面20cm,每节护壁单元的高度为1-2m,绑扎拉结筋的横向钢筋及竖向钢筋,支模,预埋导水管5,借助护壁模板及拉结筋构成混凝土层,然后浇注混凝土层,构筑排水沟并养护;然后开挖下一节护壁单元,当渗水量稍多时,将人工孔的底部挖成上凸的弧形底3,并挖设环形集水沟6,再安装护壁模板,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桩孔到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