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上预制桩的抱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9381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上预制桩的抱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码头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预制桩的抱箍结构。



背景技术:

在浇筑码头平台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在海水下的地基上浇筑预制桩,再在相邻的预制桩上搭建模板,搭建模板前需要在预制桩的外周壁上固定抱箍,再在相邻的抱箍上放置工字钢,然后才可以方便地在工字钢上搭建用于浇筑码头平台的模板。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195277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桩码头钢抱箍支撑结构,钢片连接有钢牛腿,所述钢牛腿与钢片间设有加筋板,所述钢片内侧设有橡胶块,所述钢片上还设有紧固件,紧固件为常用的螺栓和螺母,钢片为半圆形瓦片状,钢牛腿上还设有钻孔,钢片为两片,两钢片之间设有调节间距。

但是,由于浇筑码头平台的施工周期较长,难免会有涨潮的情况,由于上述抱箍的螺栓和螺母较低,从而螺栓和螺母非常容易处于海水中的状态,进而不仅不利于工作人员旋紧螺栓和螺母,而且螺栓和螺母长时间浸泡于海水中也不利于长久使用。因此,上述抱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预制桩的抱箍结构,具有方便旋紧和旋松螺栓和螺母,且有利于螺栓和螺母长久使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海上预制桩的抱箍结构,包括两片呈半圆形的下抱箍片,所述下抱箍片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工字钢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方设有两片呈半圆形的上抱箍片,两片所述上抱箍片的两端均设有延伸边,相邻的两个所述延伸边之间通过多组螺母和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下抱箍片上增加支撑环和上抱箍片,并把延伸边设在上抱箍片,从而提高了延伸边的高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海水涨潮时延伸边被海水淹没,从而方便旋拧螺母和螺栓,也减少了螺母和螺栓被海水腐蚀而导致损坏的现象;支撑环在码头浇筑平台搭建过程中增加了与工字钢与支撑环的安装面积,方便了工字钢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抱箍片和支撑环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加强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加强筋板使支撑环与下抱箍片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有效解决了支撑环因承受上端工字钢压力过大而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抱箍片和延伸边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筋板使上抱箍片与延伸边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有效解决了在使用螺母和螺栓固定两个延伸边过程中,延伸边因承受压力过大而变形,使上抱箍片不能紧抱预制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抱箍片上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抵接于预制桩的抵接螺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抵接螺丝通过螺纹孔将上抱箍片抵接在预制桩上,使上抱箍片与预制桩的结构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抱箍片、下抱箍片与预制桩之间设有增加彼此之间摩擦力的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增加了上抱箍片、下抱箍片与预制桩之间的摩擦力,使上抱箍片、下抱箍片与预制桩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同时橡胶层作为上抱箍片和预制桩之间的缓冲层,使上抱箍片更容易通过螺母和螺栓连接两个延伸边,从而紧抱预制桩,使结构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抱箍片和下抱箍片的内侧壁上还设有防止橡胶层滑移的第一防滑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滑结构增加了上抱箍片、下抱箍片和橡胶层之间的摩擦系数,使上抱箍片、下抱箍片与橡胶层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使结构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橡胶层的内侧壁设有防止其在预制桩外周壁滑移的第二防滑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滑结构增加了橡胶层和预制桩之间的摩擦系数,使橡胶层与预制桩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使结构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防滑结构和第二防滑结构均呈网格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格状的防滑结构和单线形的防滑结构相比,能使接触的两者在各个方向上都不易发生相对滑动,进一步增加了结构的牢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下抱箍片上增加一体成型的支撑环和上抱箍片,并把延伸边设在上抱箍片,当海水涨潮淹没下抱箍片,在上抱箍片延伸边上的螺母和螺栓依然可以方便人工操作,同时减少了螺母与螺栓被海水腐蚀的问题。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牢固,方便操作,且螺母与螺栓不易被腐蚀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下抱箍片和上抱箍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橡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抱箍片;2、支撑环;3、上抱箍片;4、延伸边;5、螺栓;6、螺母;7、第一加强筋板;8、第二加强筋板;9、螺纹孔;10、抵接螺丝;11、橡胶层;12、第一防滑结构;13、第二防滑结构;14、预制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用于海上预制桩的抱箍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两片呈半圆形的下抱箍片1,下抱箍片1上端一体成型有用于支撑工字钢的支撑环2,支撑环2上方一体成型有两片呈半圆形的上抱箍片3,两片上抱箍片3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延伸边4,相邻的两个延伸边4之间通过三组螺母6和螺栓5固定。

每片下抱箍片1和支撑环2之间焊接有五个呈圆周均匀布置的第一加强筋板7,第一加强筋板7呈三角形状,呈圆周均匀布置的第一加强筋板7使支撑环2与下抱箍片1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有效解决了支撑环2因承受上端工字钢的压力过大而损坏的问题。

上抱箍片3和延伸边4之间焊接有两个第二加强筋板8,第二加强筋板8呈三角形状且分别位于相邻组螺母6和螺栓5之间,呈三角形状的第一加强筋板7和第二加强筋板8更加牢固,第二加强筋板8使上抱箍片3与延伸边4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有效解决了在使用螺母6和螺栓5固定两个延伸边4过程中,延伸边4因承受螺栓6和螺母5的压力过大而发生变形,使上抱箍片3不能紧抱预制桩14的问题。

上抱箍片3、下抱箍片1与预制桩14之间套有增加彼此之间摩擦力的橡胶层11,橡胶层11具体由氟橡胶制成,从而的橡胶层具有较佳地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较佳的抗腐蚀性,尤其适合海上作业。橡胶层11使上抱箍片3、下抱箍片1与预制桩14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同时橡胶层11作为上抱箍片3、下抱箍片1和预制桩14之间的缓冲层,使上抱箍片3更容易通过旋紧延伸边4上的螺母6与螺栓5紧抱预制桩14,使结构稳定性更高。

如图1和图2所示,每片呈半圆形的上抱箍片3上开有三组呈圆周均匀布置的螺纹孔9,每组螺纹孔9上包括两个竖直布置且大小相同的螺纹孔9,螺纹孔9螺纹连接有抵接于预制桩14的抵接螺丝10,抵接螺丝10通过螺纹孔9将上抱箍片3抵接在预制桩14上,使上抱箍片3与预制桩14的结构稳定性更高。

上抱箍片3和下抱箍片1的内侧壁上还留有防止橡胶层11滑移的呈网格状的第一防滑结构12,第一防滑结构12具体由纵横交错的凸棱构成,第一防滑结构12增加了上抱箍片3、下抱箍片1和橡胶层11之间的摩擦系数,使上抱箍片3、下抱箍片1与橡胶层11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使结构稳定性更高。

如图3所示,橡胶层11呈圆环形状,橡胶层11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止其在预制桩14(如图1所示)外周壁滑移的呈网格状的第二防滑结构13,第二防滑结构13具体由纵横交错的凹槽构成,第二防滑结构13增加了橡胶层11和预制桩14之间的摩擦系数,使橡胶层11与预制桩14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使结构稳定性更高。

工作过程与原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下抱箍片1上增加一体成型的支撑环2和上抱箍片3,并把延伸边4设在上抱箍片3上,当海水涨潮淹没下抱箍片1时,在上抱箍片3延伸边4上的螺母6和螺栓5依然高于海面,可以方便人工操作,同时减少了螺母6与螺栓5被海水腐蚀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