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节水节田供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652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节水节田供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种植农田灌溉供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稻节水节田供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主要生产粮食作物。通常水稻种植都是用土进行堵或放水,浪费水资源,并且费时费力。带着这个问题,查找和检索了许多有关资料发现,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7000年,是世界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我国现有水稻种植面积5亿亩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亿方,仅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5.6%,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8%,而水稻用水占农业用水的70%左右,因此,研究水稻节水灌溉供排水方法及其设施或装置,提高灌溉用水的生产效率,对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进步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节水灌溉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防渗和灌溉制度的研究上,前者主要是从如何减少输水损失的角度加以研究,后者则是从水稻的灌溉方式上加以研究以减少灌水量。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大多是以各个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水稻种植时,通常用土或者编织袋装土进行堵或放水,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编织袋易老化 ,污染环境,特别是在水渠、晒水池及分直流水壕交叉处的水流大,堵或放水更加困难,跑、冒、漏水问题更严重。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灌溉水渠闸门,但是,大多数灌溉水渠闸门无法任意调整控制闸门的角度,这样就无法调整控制灌溉水流流量的大小,使用不方便。目前,最新的统计表明,我国耕地面积18亿亩,但耕地面积占用问题十分严峻,现有水田5亿亩耕地面积中,因道路,水渠,田埂等占地面积约8-10%,传统支渠(或称斗渠)占地面积较大约5%。降低了耕地有效使用面积。同时农民在种植期排灌水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工,成为制约农户扩大种植面积的瓶颈之一,另外现有水田或农田斗渠排灌方式每年因渗漏、漫灌问题,也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和流失。因此,研制一种水稻节水节田供排水装置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环境污染,经久耐用,节约农田,解决渗漏、漫灌,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节省水资源的一种水稻节水节田供排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节水节田供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供水支渠和排水支渠,以及供水支渠和排水支渠内每个水稻田块之间的供排水管道装置, 其特征是:在供水支渠和排水支渠之内每个水稻田块之间的田埂上设置供排水管道装置,供排水管道装置设计为分体的U型结构,该分体的U型结构的供排水管道装置由水平供排水管7,水平供排水管7两端设置的90度的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上分别设置的垂直供排水管12,以及垂直供排水管12上依次设置的导向套4和调节管3组成,其中,在垂直供排水管12和调节管3通过导向套4配合密封连接使调节管3上下移动调节高低,如图1-5所示。

水平供排水管7两端的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上分别设置的垂直供排水管12,该垂直供排水管12和调节管3之间通过导向套4配合密封连接使调节管3上下移动调节高低,其中,导向套4设计为倒“山”字型恰好将垂直供排水管12和调节管3间配合密封连接且使调节管3可上下移动,如图1-5所示。

供排水管道装置的水平供排水管7的下面设有排水孔9,排水孔9是在水平供排水管7上直接设置排水孔9或左侧弯头11或右侧弯头10上直接设置排水孔9,或在水平供排水管7上通过三通13或右侧三通14设置排水孔9,如图1-5所示。

水平供排水管7,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供排水管12,调节管3,三通13和右侧三通14采用金属或塑料或其它复合材料制造,导向套4采用橡胶或塑料或其它复合材料制造,这里的导向套4是起到配合密封连接作用,具体应用中,也可以采用自行车或者摩托车的里带内胎剪下来作为导向套4套在调节管3和垂直供排水管12之间即可,如图1-5所示。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水稻农作物种植和稻田灌溉水渠控制的供排水管道装置,通常水稻种植都是用土进行堵或放水,浪费水资源,并且费时费力。本技术的特点是在供水支渠和排水支渠内每个水稻田块之间的供排水管道装置, 即在供水支渠和排水支渠之内每个水稻田块之间的田埂上设置供排水管道装置,供排水管道装置设计为分体的U型结构,该分体的U型结构的供排水管道装置由水平供排水管7,水平供排水管7两端设置的90度的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上分别设置的垂直供排水管12,以及垂直供排水管12上依次设置的导向套4和调节管3组成,其中,在垂直供排水管12和调节管3通过导向套4配合密封连接使调节管3上下移动调节高低,如图1-5所示。这样可以用本技术进行供排水,调节水位的高低,例如每个水稻田块之间的田埂两侧的地势或者地面高度不同,通过调节调节管3上下移动使高水位的田块内的水向低水位的田块内流动进行灌溉,可任意控制调解水流大小,节省水资源,并且控制调解非常方便,解决了目前水稻灌溉费时费力的问题,方便实用;设计排水孔9是考虑到,本技术冬天时不需要拆卸或者取下来,来年继续使用,因此设置的排水孔9使水平供排水管7两端设置的90度的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上分别设置的垂直供排水管12,以及垂直供排水管12内的水自然渗到地下,防止冬天冻坏了,具有无环境污染,经久耐用,节约农田,解决了渗漏、漫灌,费时费力等问题。另外,本技术还可以设计制造L型结构,用于供水支渠方面,如图1-5所示。通常是在供水支渠与田块之间通过L型供排水管,将水引入田块内,在相邻田块的田埂下方埋设U型供排水管7,农田用水通过分体的U型结构供排水管道装置依次进入每个水稻田块内,末端水稻田块通过L型供排水管与排水支渠相通,需要排水时依次可将水排入排水支渠中。

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环境污染,经久耐用,节约农田,节省水资源,解决渗漏、漫灌,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水平供排水管7上右侧弯头10直接设置排水孔9)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水平供排水管7上直接设置排水孔9)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水平供排水管7上通过三通13设置排水孔9)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水平供排水管7上通过右侧三通14设置排水孔9)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L型结构(水平供排水管7,垂直供排水管12,左侧弯头11构成分体的L型供排水管道装置)示意图。

图中1水稻田种植土(或称为水稻田水面下的种植土层),2左侧水稻田,3调节管,4导向套(或称为导向密封胶套),5田埂,6田埂上部,7(或称为水平固定长供排水管),8右侧水稻田,9排水孔(或称防冻的渗水孔),10右侧弯头,11左侧弯头,12垂直供排水管(或称为垂直固定短供排水管),13三通,14右侧三通,15供水支渠或排水支渠,16防堵网,17供水支渠或排水支渠内的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水稻节水节田供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供水支渠和排水支渠,以及供水支渠和排水支渠内每个水稻田块之间的供排水管道装置, 其特征是:在供水支渠和排水支渠之内每个水稻田块之间的田埂上设置供排水管道装置,供排水管道装置设计为分体的U型结构,该分体的U型结构的供排水管道装置由水平供排水管7,水平供排水管7两端设置的90度的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上分别设置的垂直供排水管12,以及垂直供排水管12上依次设置的导向套4和调节管3组成,其中,在垂直供排水管12和调节管3通过导向套4配合密封连接使调节管3上下移动调节高低,如图1-5所示。

水平供排水管7两端的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上分别设置的垂直供排水管12,该垂直供排水管12和调节管3之间通过导向套4配合密封连接使调节管3上下移动调节高低,其中,导向套4设计为倒“山”字型恰好将垂直供排水管12和调节管3间配合密封连接且使调节管3可上下移动,如图1-5所示。

供排水管道装置的水平供排水管7的下面设有排水孔9,排水孔9是在水平供排水管7上直接设置排水孔9或左侧弯头11或右侧弯头10上直接设置排水孔9,或在水平供排水管7上通过三通13或右侧三通14设置排水孔9,如图1-5所示。

水平供排水管7,左侧弯头11和右侧弯头10,供排水管12,调节管3,三通13和右侧三通14采用金属或塑料或其它复合材料制造,导向套4采用橡胶或塑料或其它复合材料制造,这里的导向套4是起到配合密封连接作用,具体应用中,也可以采用自行车或者摩托车的里带内胎剪下来作为导向套4套在调节管3和垂直供排水管12之间即可,如图1-5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