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发电的高层建筑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574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发电的高层建筑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发电的高层建筑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层建筑物的供水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楼顶的水箱对每个楼层住户供水,另一种是通过水泵对每个楼层的住户进行供水,前一种方式浪费能源,低层的住户不需要从楼顶水箱供水就可以稳定供水,且往往需要在管道内增加减压阀,稳定水压;后者方式对高层的供水不是很稳定。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073684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12月14日,专利名称为利用大楼水箱下泄水发电的照明和指路显示装置,公开了一种利用水箱下泄发电的装置,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水管的维修不方便、需要借助外部的光源进行检修,且当只有低层用户用水时,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发电的高层建筑供水系统,不仅可以保证每个楼层住户的供水稳定、同时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发电的高层建筑供水系统,它包括位于楼顶的水箱、供水管道、水泵,所述供水管道包括低层供水管道、高层供水管道和水箱供水管道,所述水泵包括低层供水水泵和水箱供水水泵,所述低层供水水泵与低层供水管道连接,所述水箱供水水泵与水箱供水管道连接;

所述水箱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箱外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水箱供水水泵和水位传感器电路连接;

所述所述高层供水管道内设有水力发电机,所述水力发电机还连接有蓄电池;

所述高层供水管道外壁设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与蓄电池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控制装置、水位传感器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高层供水管道外部开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有设有电线。

进一步,所述槽口的横截面积从外到内逐渐增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低层住户的供水通过低层供水水泵直接供水,所述高层住户的供水由房顶上的水箱供水,保证每个楼层供水稳定、且节能环保;通过高层供水管道内设有的水力发电机便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通过水箱内的水位传感器和水箱外的控制装置,能及时启动和关闭水箱供水水泵的开闭,保证水箱内的水保持在一定范围之间;通过高层供水管道内设有的水力发电机可以利用水的流动发电,节能环保,同时减小水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层供水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2-供水管道;20-低层供水管道;21-高层供水管道;210-槽口;22-水箱供水管道;3-水泵;30-低层供水水泵;31-水箱供水水泵;4-水位传感器;5-控制装置;6-水力发电机;7-蓄电池;8-LED灯带;9-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发电的高层建筑供水系统,它包括位于楼顶的水箱1、供水管道2、水泵3,所述供水管道2包括低层供水管道20、高层供水管道21和水箱供水管道22,所述水泵3包括低层供水水泵30和水箱供水水泵31,所述低层供水水泵30与低层供水管道20连接,所述水箱供水水泵31与水箱供水管道22连接;

所述水箱1内设有水位传感器4,所述水箱1外设有控制装置5,所述控制装置5分别与水箱供水水泵31和水位传感器4电路连接;

所述所述高层供水管道21内设有水力发电机6,所述水力发电机6还连接有蓄电池7;

所述高层供水管道21外壁设有LED灯带8,所述LED灯带8与蓄电池7电路连接。

所述水箱1的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太阳能电池板9分别与控制装置5、水位传感器4电路连接,利用太阳能发电,节能环保。

所述高层供水管道21外部开有槽口210,所述槽口210内设有设有电线,不需要利用其他空间布一些电线,节省空间。

所述槽口210的横截面积从外到内逐渐增大,便于电线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低层住户的供水通过低层供水水泵30直接供水,所述高层住户的供水由房顶上的水箱1供水,保证每个楼层供水稳定、且节能环保;通过高层供水管道21内设有的水力发电机6便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通过水箱1内的水位传感器4和水箱1外的控制装置5,能及时启动和关闭水箱供水水泵31的开闭,保证水箱1内的水保持在一定范围之间;通过高层供水管道21内设有的水力发电机6可以利用水的流动发电,节能环保,同时减小水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