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11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基础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井盖。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下水道网络复杂,为了便于维修和排水,在地面修建有大量的下水道井,并盖有下水道井盖,尤其是在城市公路地面上以及人行道的地面上下水道井盖较多。在梅雨季节,会经常下大雨,有时路面会汇集较深的积水,为了加快积水的排放,许多工作人员会将下水道井盖完全打开,这样虽然能够加快积水的排放,但是需要有工作人员值守,否则行人车辆很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行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井盖,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井盖,包括井盖板、井盖底座,井盖板包括盖体、多个基板,基板呈圆形的布置在盖体的下端面上,且由基板所围成的圆的圆心与盖体的中心共心,相邻两个基板之间具有间隙;每个基板的上端均与盖体的下端面相连接,每个基板朝外的壁面均呈弧形,每个基板朝外的弧形壁面上均设有外螺纹;井盖底座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部分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每个基板上的外螺纹均与第一通孔的孔壁上的内螺纹相旋合;井盖板还包括多个拉环,每个拉环的两端均与盖体的上端转动连接;盖体上设有若干排水口;盖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警示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积水较小时,可以利用盖体上的排水口排放到下水道井内,当积水较深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拉环去旋动井盖板,使得井盖板上升到一定高度,让基板部分外露,即控制井盖板的开合度,积水可以通过基板之间的间隙进入到下水道井内,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能够保障行人的安全,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警示件的加入,方便行人和车辆提前注意到井盖板的存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井盖板还包括多个支撑结构,盖体上在每个基板的安装处均设有一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基板和盖体相连接。

进一步,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呈三角形,第一支撑板的其中两个边分别与基板朝内的壁面和盖体的下端面相连接。

进一步,支撑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分别布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两侧,第二支撑板呈三角形,第一支撑板的三个边分别与基板朝内的壁面、盖体的下端面和第一支撑板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保证基板的稳定性,以及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延长了安全井盖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基板的数量为六个,相邻两个基板之间的夹角为60°,每个基板的弧形角度为20°至30°,由基板所围成的圆的直径等于盖体直径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支撑结构的数量为六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确保了安全井盖的稳定性。

进一步,拉环呈弧形,拉环设置在盖体的边沿上,盖体的上端面的边沿上在设置拉坏的位置设有缺口,拉环的两端均与缺口的壁面转动连接。

进一步,盖体上设有用于收纳警示件的容纳槽。

进一步,警示件包括连接座、伸缩杆、警示牌,连接座设置在容纳槽内上,伸缩杆的下端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连接座上,警示牌固定在伸缩杆的上端。

进一步,警示牌的正反两面均设有夜光标识。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在不使用警示件时,不影响安全井盖的使用,在夜间也方便人们提前了解到安全井盖的存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井盖在进行大流量排水时的状态图;

图3为井盖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井盖板的俯视图;

图5为井盖板的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井盖板,110、盖体,111、排水口,112、容纳槽,120、基板,130、拉环,140、支撑结构,141、第一支撑板,142、第二支撑板,150、警示件,151、连接座,152、伸缩杆,153、警示牌,2、井盖底座,210、第一通孔,220、过滤组件,221、挡块,222、过滤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安全井盖,包括井盖板1、井盖底座2,井盖板1盖合在井盖底座2上。

井盖板1包括盖体110、多个基板120,其中,基板1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当基板120的数量为一个时,基板120呈环状,并且,基板120的壁面上开设有若干通槽,在本实施例中,以基板120的数量为六个为例进行说明。六个基板120呈圆形的布置在盖体110的下端面上,且由基板120所围成的圆的圆心与盖体110的圆心共心,相邻两个基板120之间的夹角为60°。每个基板120的弧形角度为20°至30°,具体可以为,20°、23°、26°、28°、30°,最好为28°。另外,由基板120所围成的圆的直径等于盖体110直径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例如,当盖体110的直径为750mm时,由基板120所围成的圆的直径为500mm至600mm,具体可为500mm、526mm、537mm、546mm、562mm、578mm、600mm,最好为562mm。盖体110上设有若干排水口111。盖体110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加强筋。

相邻两个基板120之间具有间隙,而相邻两个基板12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方便雨水或杂物的通过。每个基板120的上端均与盖体11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而每个基板120的下端均为自由端,每个基板120朝外的壁面均呈弧形,每个基板120朝外壁面的弧形的直径等于由基板120所围成的圆的直径。每个基板120朝外的弧形壁面上均设有外螺纹。井盖底座2上设有第一通孔210,第一通孔210的部分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每个基板120上的外螺纹均与第一通孔210的孔壁上的内螺纹相旋合。每个基板120的长度为50mm至200mm,具体可为50mm、76mm、89mm、108mm、143mm、167mm、185mm、200mm,最好为89mm。而第一通孔210上设置内螺纹的部分的长度大于基板120的长度。第一通孔210设置内螺纹的部分经镀锌处理,基板120朝外的壁面也经过镀锌处理。

盖体110的上端面上设有警示件150,且盖体110上设有用于收纳警示件150的容纳槽112,即警示件150在不使用时可以完全收纳到容纳槽112内,而且不会凸出到容纳槽112外。警示件150包括连接座151、伸缩杆152、警示牌153,连接座151设置在容纳槽112内上,伸缩杆152的下端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连接座151上,松动锁紧螺栓后,伸缩杆152能以锁紧螺栓为轴绕着连接座151进行0°至180°的转动,警示牌153固定在伸缩杆152的上端。连接座151由两块连接板构成,两块连接板平行布置,两块连接板之间的间距值等于伸缩杆152的最大直径,伸缩杆152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能够进行长短伸缩的杆。警示牌153的正反两面均设有夜光标识。当路面积水较多,安全井盖需要进行大流量排水时,可以通过警示件150提示过往的车辆或行人,注意安全井盖的井盖板1已经升起。

井盖板1还包括多个拉环130,拉环130的具体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在本实施例中,以拉环130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每个拉环130的两端均与盖体110的上端转动连接,并且,两个拉环130之间的夹角为180°,其中,所谓的转动连接是指拉环130可以绕着盖体110在0至180°的范围内进行转动。

为了保证,拉环130不影响井盖板1的使用,拉环130呈弧形,并且将拉环130设置在盖体110的边沿上。在盖体110的上端面的边沿上设置缺口,缺口呈弧形,拉环130的两端均与缺口的壁面转动连接,拉坏130在不使用时,拉坏130不凸出到盖体110的上端面外。

另外,井盖板1还包括六个支撑结构140,盖体110上在每个基板120的安装处均设有一个支撑结构140,支撑结构140的两端分别与基板120和盖体110相连接。

其中,支撑结构140的具体结构如下:

支撑结构140包括第一支撑板141、两个第二支撑板142,第一支撑板141呈三角形,第一支撑板141的其中两个边分别与基板120朝内的壁面和盖体110的下端面相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142分别布置在第一支撑板141的两侧,第二支撑板142呈三角形,第一支撑板141的三个边分别与基板120朝内的壁面、盖体110的下端面和第一支撑板141相连接。

井盖底座2在第一通孔210内设有过滤组件220,过滤组件220包括多个挡块221、过滤篮222,挡块221呈圆形的布置在第一通孔210的孔壁上,挡块221的一端与第一通孔210未设置内螺纹的孔壁相连接,过滤篮222搁置在由多个挡块221所围成的圆形结构上。过滤篮22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在井盖板1达到一定开合度后,能够收集进入到下水道井内的杂物,避免杂物堵塞下水道井,同时后期清理下水道井时也更加方便。

盖体110的上端面设有防滑纹路圈,盖体110的上端面设有信息牌,其中,信息牌设置有多条信息栏,信息栏上用于记录设立时间、出厂时间。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