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289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灌桩过程中一般会在桩体内安装荷载箱,用于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然而由于荷载箱底面水平布置,在成桩灌注过程中,容易造成桩底沉渣滞留在荷载箱底部的问题,影响了桩基承载力检测的准确性,甚至会影响到桩体的混凝土灌注质量。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113825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其技术方案为:具有荷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荷载盒下方设有与之一体制作的倒锥形导流体, 所述导流体内部填充强度性能不低于试验桩体强度的填充物。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荷载盒在加压膨胀时,桩体会对导流体产生巨大的挤压力,即使填充物的强度性能高于试验桩体的强度,填充物与导流体的接触面还是会存在破碎的情况,产生虚假位移,影响检测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在导流体中设支撑环、支撑柱和支撑杆,然后再填入填充物,从而使得填充物的结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避免填充物与导流体接触的面产生破碎的情况,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包括荷载盒和导流体,导流体为倒置的圆锥状,其上端具有开口,并安装于荷载箱,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环、支撑柱和支撑杆;所述支撑环设于导流体内,并与导流体同轴且支撑环的外壁与导流体的内壁贴合抵靠;所述支撑柱设于导流体内,并与导流体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设有多个,每一个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支撑环,另一端连接支撑柱;所述导流体中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的强度大于桩体的强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体中增设支撑环、支撑柱和支撑杆再填入填充物后,使得填充物与支撑环、支撑柱和支撑杆混合凝固,进而使结构强度得到显著的提升,有效的避免了桩体对导流体挤压时,将填充物压碎的情况,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连接于支撑柱一端的高度高于其连接于支撑环一端的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流体的侧壁为倾斜设置,所以当导流体对混凝土挤压时,会产生一个倾斜的挤压力,将支撑杆设置成倾斜状,可以减小支撑杆对支撑环的支撑力和挤压力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支撑杆、支撑柱和支撑环对导流体的侧壁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以确保导流体和填充物整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和支撑柱均为空心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可降低支撑杆和支撑柱的质量,从而以降低导流体的质量,而不影响其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从上至下设有多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可进一步的增加导流体以及填充物凝固后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荷载盒的下表面上设有上连接环,所述导流体的开口上设有下连接环,所述下连接环套接于上连接环上并焊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实现初始状态下,荷载盒与导流体为分体结构,以便于运输;通过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的套接,并予以焊接,可实现两者之间稳定且牢固的连接,有效的保证了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与导流体焊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可保证支撑环和导流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撑环、支撑杆和支撑柱对导流体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中导流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带导流结构的荷载箱,包括荷载盒6和导流体1,导流体1为倒置的圆锥状,其上端具有开口,并安装于荷载箱的下表面;还包括支撑环2、支撑柱4和支撑杆3;所述支撑环2设有三个呈上下排列的方式均设于导流体1内,并与导流体1同轴设置,支撑环2的外壁与导流体1的内壁贴合抵靠,并且相互之间焊接;所述支撑柱4设于导流体1内,与导流体1同轴设置,其底端悬空,上端抵靠于荷载盒6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杆3设有多个,每一个支撑杆3的一端焊接或是插接于支撑环2,另一端焊接或是插接在支撑柱4,每一个支撑环2和支撑柱4之间均设有支撑杆3;最后导流体1内再填入填充物,使得填充物与支撑环2、支撑柱4和支撑杆3混为一体,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3连接于支撑柱4一端的高度高于其连接于支撑环2一端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3和支撑柱4均为空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荷载盒6的下表面上设有上连接环7,所述导流体1的开口上设有下连接环5,所述下连接环5套接于上连接环7上并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2与导流体1焊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