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45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为解决高层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常用二次供水水泵提高供水的压力,为了避免在自来水管网中产生负压,影响管网中其他用户用水,现有的二次供水设备大都采用无负压供水。现有无负压供水设备结构复杂,功能完善不足,且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用以实现结构简单、无负压且使用方便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水箱主体;

所述水箱主体的一侧面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连接自来水网,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主体的内部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水箱主体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水箱主体上还设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之间设有一安全水位空间,所述安全水位空间内安装有加压水泵,所述加压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主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加压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防倒吸机构,所述水箱主体上的上部安装有真空抑制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防倒吸机构包括包括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以及总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连接有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连接有所述第三单向阀,且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共同连接于所述总出水管的进水端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总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用户水网。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水管位于靠近所述水箱主体底部的侧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水端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且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进水端下方的边沿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水箱主体的内部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水箱主体的内部的顶面上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水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水箱主体;水箱主体的一侧面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进水口连接自来水网,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水箱主体的内部相连通,且进水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水箱主体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与水箱主体相连通,水箱主体上还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水箱主体的内部相连通,且第二出水管位于第一出水管的上方,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之间设有一安全水位空间,安全水位空间内安装有加压水泵,加压水泵的输入端与水箱主体的内部相连通,加压水泵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防倒吸机构,水箱主体上的上部安装有真空抑制器,基于以上结构,进水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可以防止水箱主体内部的水倒流,当水箱主体内部的压力达到用户要求时,水会从第二出水管中流到用户水网中,当水箱主体内部的压力达不到用户要求,位于安全水位空间内部的加压水泵会工作,因加压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水箱主体内部,会将水箱主体内部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流入到用户水网中,第二出水管位置高于第一出水管是为了保证水箱主体内存有水以供应加压水泵运行,当水箱主体内部加水的过程中时,真空抑制器打开,防止产生负压,当水箱主体内部的水灌满时,真空抑制器关闭,处于稳压状态。

防倒吸机构包括包括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以及总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出水管上连接有第三单向阀,且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共同连接于总出水管的进水端上,总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用户水网,基于以上结构,第一出水管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出水管上连接有第三单向阀,当水箱主体内的水从第一出水管流出时,利用第三单向阀可防止从第二出水管内回流,同理,当水箱主体内的水从第二出水管流出时,利用第二单向阀可防止从第一出水管内回流,其中第一出水管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出水管上连接有第三单向阀,可防止用户水网中的水从总出水管流进水箱主体内部。

进水管位于靠近水箱主体底部的侧面上,基于以上结构,设计合理,进水管靠近于水箱主体的底部,方便加压水泵工作时,直接将自来水网抽进水箱主体内部。

第二出水管的进水端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且第一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二出水管的进水端下方的边沿上,基于以上结构,当水位低于第一液位传感器时,第一液位传感器会给主控电路发送信号,驱动加压水泵工作,当水位高于第一液位传感器时,加压水泵停止工作,水箱主体内部的水便可以通过第二出水管流入到用户水网中。

水箱主体的内部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水箱主体的内部的顶面上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基于以上结构,当水箱主体内部的水位低于第二液位传感器时,加压水泵停止工作,水箱主体内进行灌水,当水位到第三液位传感器时,保持压力,灌水结束,水从第二出水管进入到用户水网中。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结构简单、无负压且使用方便的技术效果。该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主体;2-进水管;3-第一单向阀;4-加压水泵;5-第一出水管;6-第二出水管;7-第二单向阀;8-第三单向阀;9-总出水管;10-第一液位传感器;11-第二液位传感器;12-第三液位传感器;13-真空抑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水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包括水箱主体1;水箱主体1的一侧面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的进水口连接自来水网,进水管2的出水口与水箱主体1的内部相连通,且进水管2上设有第一单向阀3,水箱主体1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出水管5,第一出水管5与水箱主体1相连通,水箱主体1上还设有第二出水管6,第二出水管6与水箱主体1的内部相连通,且第二出水管6位于第一出水管5的上方,第一出水管5与第二出水管6之间设有一安全水位空间,安全水位空间内安装有加压水泵4,加压水泵4的输入端与水箱主体1的内部相连通,加压水泵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出水管5的进水端,第一出水管5的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管6的出水端连接有防倒吸机构,水箱主体1上的上部安装有真空抑制器13。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2上设有第一单向阀3可以防止水箱主体1内部的水倒流,当水箱主体1内部的压力达到用户要求时,水会从第二出水管6中流到用户水网中,当水箱主体1内部的压力达不到用户要求,位于安全水位空间内部的加压水泵4会工作,因加压水泵4的输入端连接水箱主体1内部,会将水箱主体1内部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5流入到用户水网中,第二出水管6位置高于第一出水管5是为了保证水箱主体1内存有水以供应加压水泵4运行,当水箱主体1内部加水的过程中时,真空抑制器13打开,防止产生负压,当水箱主体1内部的水灌满时,真空抑制器13关闭,处于稳压状态,其中真空抑制器 13为市面所常见的,属于公知技术,所以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防倒吸机构包括包括第二单向阀7、第三单向阀8以及总出水管9,第一出水管5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7,第二出水管6上连接有第三单向阀8,且第一出水管5的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管6的出水端共同连接于总出水管9 的进水端上,总出水管9的出水端连接用户水网,第一出水管5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7,第二出水管6上连接有第三单向阀8,当水箱主体1内的水从第一出水管5流出时,利用第三单向阀8可防止从第二出水管6内回流,同理,当水箱主体1内的水从第二出水管6流出时,利用第二单向阀7可防止从第一出水管5内回流,其中第一出水管5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7,第二出水管6上连接有第三单向阀8,可防止用户水网中的水从总出水管9流进水箱主体1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2位于靠近水箱主体1底部的侧面上,设计合理,进水管2靠近于水箱主体1的底部,方便加压水泵4工作时,直接将自来水网抽进水箱主体1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水管6的进水端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0,且第一液位传感器10位于第二出水管6的进水端下方的边沿上,当水位低于第一液位传感器10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0会给主控电路发送信号,驱动加压水泵4工作,当水位高于第一液位传感器10时,加压水泵4停止工作,水箱主体1内部的水便可以通过第二出水管6流入到用户水网中,其中主控电路为市面所常见的,属于公知技术,所以在此不做赘述,其创新点在于硬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安装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主体1的内部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1,水箱主体1的内部的顶面上设有第三液位传感器12,当水箱主体1内部的水位低于第二液位传感器11时,加压水泵4停止工作,水箱主体1内进行灌水,当水位到第三液位传感器12时,保持压力,灌水结束,水从第二出水管6进入到用户水网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