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流稳压组合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44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调压设备,具体为一种稳流稳压组合罐。



背景技术:

市政供水系统在向用水客户供水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压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变化,比如供水泵的启停瞬间以及多级级供水用户的增多减少,都会导致水压不稳,这样容易对用户的进水管路系统造成伤害,特别是接头以及阀头处,导致出现管路漏水,给用户带来麻烦。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稳流稳压组合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稳流稳压组合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稳流稳压组合罐,包括稳压罐和立架,所述稳压罐为圆柱形罐体结构,且横置固定在立架上,所述稳压罐内部设置有进水低压腔和高压球囊,所述进水低压腔为橄榄球状空腔结构,且上下两端均贯穿稳压罐的侧壁外露至稳压罐的外部,所述稳压罐的外侧壁上对应进水低压腔的上下两端一侧分别设置有上插接管和下插接管,所述上插接管和下插接管均为直管状结构,且一端位于稳压罐的内部,另一端位于稳压罐的外部,所述上插接管和下插接管位于稳压罐内部的端口分别密封固定连接高压球囊,并与高压球囊的内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水低压腔的下端口通过法兰端盖连接送水管,上端通过法兰端盖连接进水管,所述下插接管位于稳压罐外部的端口通过三通密封固定连接送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插接管位于稳压罐外部端口连接设置有真空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稳压罐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充气嘴,且充气嘴与稳压罐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该种组合罐安装在用户进水总管与市政供水管路之间,针对供水压力变化,通过高压球囊的胀大收缩以及稳压罐内部气压变化,进行对进水压力补偿从而实现稳压稳流的作用,保持用户的进水管路系统正常工作,提高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漏水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稳流稳压组合罐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稳压罐;2-立架;3-进水低压腔;4-送水管;5-进水管;6-三通;7-真空帽;8-上插接管;9-下插接管;10-高压球囊;11-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稳流稳压组合罐,包括稳压罐1和立架2,所述稳压罐1为圆柱形罐体结构,且横置固定在立架2上,所述稳压罐1内部设置有进水低压腔3和高压球囊10,所述进水低压腔3为橄榄球状空腔结构,且上下两端均贯穿稳压罐1的侧壁外露至稳压罐1的外部,所述稳压罐1的外侧壁上对应进水低压腔3的上下两端一侧分别设置有上插接管8和下插接管9,所述上插接管8和下插接管9均为直管状结构,且一端位于稳压罐1的内部,另一端位于稳压罐1的外部,所述上插接管8和下插接管9位于稳压罐1内部的端口分别密封固定连接高压球囊10,并与高压球囊10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水低压腔3的下端口通过法兰端盖连接送水管4,上端通过法兰端盖连接进水管5,所述下插接管9位于稳压罐1外部的端口通过三通6密封固定连接送水管4,所述上插接管8位于稳压罐1外部端口连接设置有真空帽7,所述稳压罐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充气嘴11,且充气嘴11与稳压罐1内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水低压腔3采用硬质材质,高压球囊10为耐压柔性材质,稳压罐1内部通过充气嘴11向内部充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进水管5连接市政供水出水管路,送水管4连接用户家中的进水总管,市政供水时,进水低压腔3和高压球囊10内部均灌满水。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该种稳流稳压组合罐,市政供水时,由于进水低压腔3与高压球囊10之间通过三通6和送水管4连通,当进水低压腔3内部呈现高压态时,高压球囊10压力随之增加,进行胀大减压,同时进水低压腔3内部压力减小,保持正常供水压力,当进水低压腔3内部呈现低压态时,高压球囊10收缩增压和稳压罐1内部气体同时挤压高压球囊10对低压进水腔3进行压力补偿,提高进水低压腔3内部压力保持正常供水压力,实现对市政供水压力的稳压稳流作用,保持用户的进水管路系统正常工作,提高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漏水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