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7561发布日期:2018-06-30 04:1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滑桩,具体涉及一种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属于土建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绿色防护是边坡防护的发展方向,抗滑桩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抗滑桩均为实体浇筑长方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桩板墙或桩间挡土墙等均为混凝土结构,无法进行绿化,白色抢眼效应明显。抗滑桩作为一种有效的加固防护技术,因为外观效果较差,在某些地方因为景观问题限制了其推广使用。对于斜坡地段设置抗滑桩,一般设计要求抗滑桩设置在道路外侧,由于抗滑桩不能占用道路宽度,抗滑桩需要外移。抗滑桩桩位外移,还要增加抗滑桩高度,甚至桩截面也要加大,相应增加工程量。而抗滑桩高度越大,工程风险越大。

根据抗滑桩受力分析,在抗滑桩上部,特别是顶面附近受力很小,长期以来桩顶横断面没有根据受力情况进行设计,一根抗滑桩均采用相同截面,导致抗滑桩设计存在一定的浪费,桩板墙作为一种长期暴露在大众视野中的构筑物,通过优化外观设计,截去桩顶棱角,桩顶设置绿化槽,施工方便,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和技术风险,能够达到平顺美观、便于绿化的目的,还可以减少工程量,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如果与斜插式桩板墙结合应用,可以达到工程加固防护与绿化的完美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改善抗滑桩外观效果,解决抗滑桩绿化问题,节省投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的桩顶至少一侧截角,从侧面观察,桩顶一侧为斜边,另一侧为直角边,或者两侧都为斜边,所述桩顶还包括水平面,所述水平面上还设有绿化槽。抗滑桩为一受弯结构,根据抗滑桩受力分析,桩顶部分所受剪力及弯矩很小,桩顶侧面截角及中部设置绿化槽不影响抗滑桩结构稳定性,即对抗滑桩的使用功能没有任何影响。抗滑桩钢筋沿四周布置,桩顶中心均为素混凝土,顶部不用浇筑截角部分混凝土,节省了工程量,抗滑桩截角后顶部变得更加平顺,视角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包括锚固桩、若干斜插板和钢筋构件,所述斜插板两侧通过钢筋构件水平设于锚固桩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桩顶的水平面面积为2-4平方米。

进一步地,所述绿化槽为素混凝土,绿化槽的长度为0.8m,宽度为0.8-1.4m,深度为0.8米。

进一步地,所述绿化槽靠近道路侧设置,距离桩外侧边缘为0.2m左右,槽底两侧以上0.2m各预留一个泄水孔,且泄水孔进口处设有碎石。绿化槽内填种植土或清表土,植生槽内种植垂吊植物及攀缘植物,绿化效果良好。

进一步地,所述截角宽度根据抗滑桩截面确定,截角后宽度为1.0m,截角高度为3.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抗滑桩的顶部不用浇筑截角部分混凝土,施工时将截角对应位置直立模板设置成斜模板即可,减少了顶部混凝土浇筑,不仅节省了工程量,而且抗滑桩顶部变得更加平顺,视角效果更好。

解决了因桩顶占用道路空间,抗滑桩必须往外移,从而增加桩后土石方和用地的问题,其中一般填方抗滑桩在填土一侧(抗滑桩内侧)截角,桩顶截角后由于截角部分桩位不占用道路位置,因此桩位可以适当内移,从而减少填方数量及用地,斜坡地段可以有效减少抗滑桩长度,从而减少工程量,同时增加了工程安全度。对于挖方或有景观要求的填方抗滑桩,在桩顶外侧截角,消除了桩顶棱角,桩顶外侧较为平顺,可以有效改善桩体外观效果,既减少了工程量,也有利于抗滑桩绿化。

通过在抗滑桩顶部设置绿化槽,解决抗滑桩及上部坡面绿化问题。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施,节省工程量,绿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挖方情况下的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填方情况下的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抗滑桩、2-桩顶斜面、3-斜插板、4-桩顶绿化槽、5-人行道或草坪、6-绿化带、7-山坡、8-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的桩顶一侧截角成为斜面2,截角宽度为1.25m,长度为1.5m,截角高度为3.0m,截角靠道路或草坪5,从侧面观察,桩顶一侧为斜边,另一侧为直角边,所述桩顶还包括水平面,桩顶的水平面面积为2-4平方米,水平面上还设有绿化槽4。绿化槽4为素混凝土,绿化槽的长度为0.8m,宽度为0.8-1.4m,深度为0.8米。绿化槽4槽底两侧以上0.2m各预留一个φ80mm泄水孔,且泄水孔进口处设有碎石。抗滑桩的钢筋布置在抗滑桩四周,桩顶设置绿化槽位置没有钢筋影响,其顶部不用浇筑截角部分混凝土,施工时将截角对应位置直立模板设置成斜模板即可,抗滑桩浇筑至桩顶时放置一个与植生槽尺寸一样大小的长方体,泄水孔位置埋置PVC管,混凝土凝固后取出埋置的长方体即可。抗滑桩包括锚固桩1、若干斜插板3和钢筋构件,所述斜插板3两侧通过钢筋构件水平设于锚固桩1之间,斜插板3的倾斜角度相同,相邻的斜插板之间为绿化带6。

本实施例桩顶截角的钢筋混凝土为2.81立方米,桩顶在浇桩时预留深度0.8m,长度和宽度分别为0.8m和1.2m的绿化槽(不浇筑混凝土),节省混凝土为0.76立方米,单根抗滑桩共节省混凝土3.5立方米左右。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基于挖方的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靠道路5侧(临空面一侧)截角,抗滑桩的另一侧是山坡7。绿化槽靠近道路侧设置,距离桩外侧边缘为0.2m左右,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基于填方的桩顶截角的绿化抗滑桩,在道路8填土一侧截角,还可以同时在外侧(临空一侧)截角,使得抗滑桩桩顶从侧面观察,两边都是斜边。

桩顶截角后由于截角部分桩位不占用道路位置,因此桩位可以适当内移,从而减少填方数量及用地,斜坡地段可以有效减少抗滑桩长度,从而减少工程量,同时增加了工程安全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