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手持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49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手持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液压手持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震动夯体积大,操作难度大,工人劳动强度大,使用时故障多,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压手持夯,采用合理的结构使之操作方便灵活,降低劳动强度,既方便于维修又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手持夯,所述手持夯自上而下设置上夯体、阀块和下夯体;所述上夯体、下夯体分别固定于阀块的上、下端面;所述上夯体顶部设有开关阀体;所述开关阀体一侧连接进油管和回油管;另一侧设有夯开关;所述开关阀体下部以手柄管与阀块相连;手柄管内设有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与阀块内的阀块油路相通;阀块油路包括换向驱动阀芯;所述阀块油路与下夯体内的活塞油路相通以驱动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与夯头相连的活塞和置于下夯体内腔处的活塞换向阀,活塞组件以活塞驱动夯头上下运动进行作业。

所述夯开关为可自动复位的扳机形开关,所述扳机形开关处设有弹簧用于开关的自动复位。

所述手柄管外壁处设有半圆卡环和限位卡环;所述阀块油路以进油接头与进油油路相连;所述阀块油路以回油接头与回油油路相连。

所述换向驱动阀芯水平向设置于阀块内腔中央,换向驱动阀芯一侧设置阀芯顶座,阀芯顶座上设有阀芯弹簧;所述阀块内腔两侧端分别以静态堵头和弹簧堵头封闭。

所述夯头为圆夯头;所述活塞以圆夯头接头与夯头相连;所述圆夯头接头下部设有锥形螺母;所述下夯体下端处设有油封座。

所述进油油路位于手柄管内的油管为无缝高压油管。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把上夯体、阀块和下夯体分为三个功能明确的组件,上夯体用于手持、控制及压力油输送,阀块用于以换向驱动阀芯控制压力油往复流动,而下夯体则为动力输出端,三个组件内置的功能分工明确,从而为装配和维护提供了较大便利。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夯开关为可自动复位的扳机形开关,所述扳机形开关处设有弹簧用于开关的自动复位;该设计使得本产品易于操控,而且开关能在不使用时自动复位以切断动力,有利于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是阀块内腔处的示意图;

图中:1-开关阀体;3-夯开关;4-弹簧;5-进油管;6-回油管;7-半圆卡环;8-手柄管;9-限位卡环;10-回油油路;11-进油油路;12-上夯体;14-进油接头;15-回油接头;16-阀块;17-换向驱动阀芯;18-静态堵头;19-阀芯顶座;20-阀芯弹簧;21-弹簧堵头;22-下夯体;23-活塞换向阀;24-油封座;25-活塞;26-圆夯头接头;27-夯头;28-锥形螺母;101-阀块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液压手持夯,所述手持夯自上而下设置上夯体12、阀块16和下夯体22;所述上夯体、下夯体分别固定于阀块的上、下端面;所述上夯体顶部设有开关阀体1;所述开关阀体一侧连接进油管5和回油管6;另一侧设有夯开关3;所述开关阀体下部以手柄管8与阀块相连;手柄管内设有进油油路11和回油油路10与阀块内的阀块油路相通;阀块油路包括换向驱动阀芯17;所述阀块油路与下夯体内的活塞油路相通以驱动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与夯头27相连的活塞25和置于下夯体内腔处的活塞换向阀23,活塞组件以活塞驱动夯头上下运动进行作业。

所述夯开关为可自动复位的扳机形开关,所述扳机形开关处设有弹簧4用于开关的自动复位。

所述手柄管外壁处设有半圆卡环7和限位卡环9;所述阀块油路以进油接头14与进油油路11相连;所述阀块油路以回油接头15与回油油路10相连。

所述换向驱动阀芯17水平向设置于阀块内腔101中央,换向驱动阀芯一侧设置阀芯顶座19,阀芯顶座19上设有阀芯弹簧20;所述阀块内腔两侧端分别以静态堵头18和弹簧堵头21封闭。

所述夯头为圆夯头;所述活塞25以圆夯头接头26与夯头相连;所述圆夯头接头26下部设有锥形螺母28;所述下夯体22下端处设有油封座24。

所述进油油路位于手柄管8内的油管为无缝高压油管。

实施例:

在操作过程中,扳下扳机形的夯开关3,使得压力油通过开关阀体1进入到阀块16中,由于换向驱动阀芯17的作用,压力油在活塞组件的活塞油路内往复流动,进而驱动活塞25作升降运动,实现手持夯的作业流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