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注浆的预制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3603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注浆的预制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注浆的预制桩。



背景技术: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预制桩是一种质量可靠的常用桩型,具有节省材料和结构强度较高的优点。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单一的预制柱的承载能力已经满足不了一些特定的高层建筑的筑基要求。为了能够满足这些高层建筑的筑基要求,一般工程会使用基础加固或者工程补桩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的工程造价昂贵,补桩密度过大,对相邻建筑的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种后注浆的预制桩开始被使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73094Y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砼桩心后注浆桩(后注浆的预制桩),包括预制桩本体以及预埋在预制桩本体中的注浆管,其中预制桩本体中设置有与注浆管相通的出浆口,通过先固定预制桩本体,之后通过注浆的方式,提高后注浆的预制柱的承载能力。

但是上述的后注浆的预制桩进行安装时,出浆口容易发生堵塞,影响后注浆的预制桩的正常出浆,使后注浆的预制桩产生出浆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注浆的预制桩,所述后注浆的预制桩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减少出浆口堵塞的概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注浆的预制桩,包括预制桩本体以及预埋在预制桩本体内的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设置有若干注浆支管组,所述注浆支管组包括若干与注浆管相通的注浆支管,所述注浆支管与预制桩本体的外侧壁相通且在预制桩本体的外侧壁上形成出浆口,所述预制桩本体在出浆口的下方设置有向上翻折的金属板倒刺,所述预制桩本体还设置有将出浆口盖合的胶片,所述胶片的一面为粘结在预制桩本体外侧壁的胶粘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当预制桩本体初步安装完成后,能够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操作来加强预制桩本体的承载能力。金属板倒刺的设置在进行预制桩本体的安装时能够起到对出浆口进行了保护。同时,胶片的设置能够对出浆口进行保护,防止注浆支管内进入杂质而堵塞,从而保证了整个预制桩本体的出浆均匀。在进行注浆操作时,在注浆管内的浆液能够推开胶片,实现正常出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片为圆形胶片,所述胶片外径与出浆口孔径的差值不大于1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浆过程中,位于注浆支管中的浆液能够更加轻易地将胶片推开,实现注浆支管的正常注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桩本体还设置有从预制桩本体的底端延伸至预制桩本体的顶端的总拉绳,所述总拉绳设置有与胶片相连的拉绳分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桩本体安装后,拉动总拉绳,总拉绳能够驱动拉绳分支将胶片扯下,避免了胶片没有被浆液冲开的状态,实现了整个预制桩本体的正常出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片所述胶片在远离预制桩本体的端面边沿周向布置有四根拉线分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片胶片均配置有四根拉线分支,使胶片能够更容易从预制桩本体上扯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浆管沿注浆管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至少5组注浆支管组,每个所述注浆支管组主要包括沿注浆管周向设置的四个注浆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根预制桩本体的出浆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整根预制桩本体的承载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浆管的管径不小于50mm,所述注浆支管的管径不小于2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管不小于50mm,注浆支管的孔径不小于25mm,主要是为了保证浆液在注浆管和注浆支管中的正常流动,即保证了出浆口的正常出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桩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预埋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埋钢板的设置主要方便用于连接相邻的后注浆的预制桩,只需要使用钢板将相邻的预埋钢板焊接固定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胶片的设置和金属板倒刺的设置主要是应用于保护出浆口,使注浆支管不会因为进入异物而发生堵塞;

2、胶片是圆形胶片,总拉绳和拉绳分支的设置,主要是方便将胶片从预制桩中取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后注浆的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注浆的预制桩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胶片、拉绳分支和总拉绳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预制桩本体;11、尖锥头;2、注浆管;21、注浆口;3、注浆支管组;31、注浆支管;32、出浆口;4、胶片;41、胶粘面;5、总拉绳;51、拉绳分支;6、金属板倒刺;61、第二通孔;7、预埋钢板;71、第一通孔;8、加强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后注浆的预制桩,主要包括预制桩本体1以及预埋在预制桩本体1内的注浆管2。其中,注浆管2沿预制桩本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注浆管2在预制桩本体1的顶端形成注浆口21。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桩本体1呈长方体状,且预制桩本体1底端设置有方便预制桩本体1插入地面的尖锥头11。

注浆管2还设置有若干注浆支管组3,其中,注浆支管组3沿注浆管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注浆支管组3包括若干与注浆管2连通且与预制桩本体1外侧壁相通的注浆支管31。在本实施例中,注浆支管组3包括四根注浆支管31,四根注浆支管31沿注浆管2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根注浆支管31在预制桩本体1的外侧壁上形成出浆口32。出浆口32均位于预制桩本体1的外侧面的竖直方向的中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注浆管2上设置有三组注浆支管31,且注浆管2的管径为50mm,注浆支管31的管径为25mm。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预制桩本体1还设置有将出浆口32盖合的胶片4,其中,胶片4的一面为粘结在预制桩本体1外侧壁上的胶粘面41。胶片4为圆形胶片,且胶片4的外径与出浆口32的孔径的差值不大于15mm,在本实施例中,胶片4的外径为35mm。

预制桩本体1外还设置有从预制桩本体1的底端延伸至预制桩本体1的顶端的总拉绳5,总拉绳5设置有与胶片4相连的拉绳分支51。其中,每片胶片4在远离预制桩本体1的端面边沿周向布置有四根拉线分支51。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桩本体1设置有四个外侧壁,每个预制桩本体1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根总拉绳5,即预制桩本体1设置有四根总拉绳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预制桩本体1的外侧壁在出浆口32的下方设置有向上翻折的金属板倒刺6,金属板倒刺6为预埋在预制桩本体1中,在预制桩本体1的安装过程中,对出浆口32起到保护作用。金属板倒刺6的两端还设置有预埋入预制桩本体1内的加强侧板8。加强侧板8的设置,能够对金属板倒刺6进行支撑,在预制桩本体1被压入地下时,防止金属板倒刺6发生变形而堵塞出浆口32。金属板倒刺6还设置供总拉绳5穿过的第二通孔61。

如图4所示,预制桩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预埋钢板7,预埋钢板7上设置有供注浆管2插入的第一通孔71。预埋钢板7的设置能够辅助预制桩本体1与相邻的预制桩本体1之间的连接,方便整个地基的搭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