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547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



背景技术:

桩尖是一种建筑预制构件,相比传统的现场施工而言,采用桩尖能够大大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工人的劳动量,提高工程质量,但是现有的桩尖大多为一体结构,体积大,搬运和安装不方便,且桩尖多为混凝土结构,当遇到硬质层时,容易损坏,造成状体倾斜,反复施工,成本增加。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装配速度快,结构牢固,运输方便,施工简单的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研发出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解决了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包括桩尖本体、中心柱、加强筋和锥形板,

所述桩尖本体包括桩尖和连接于所述桩尖上端的连接部,所述桩尖为四棱锥,所述连接部为矩形柱,所述连接部上端设有相互垂直交叉的矩形榫槽,所述连接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连接部下端和所述桩尖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中心柱为矩形柱,所述中心柱下端设有相互垂直交叉的矩形榫头,所述矩形榫头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中心柱通过所述矩形榫头与所述矩形榫槽配合连接;

所述加强筋包括应力筋和箍筋,所述应力筋竖直置于所述桩尖本体和所述中心柱内,所述箍筋沿所述中心柱和所述桩尖本体水平方向的形状等间隔绑扎于所述应力筋上;

所述锥形板的形状与所述桩尖外轮廓的形状相同,所述锥形板前后两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锥形板套于所述桩尖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头部由前至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和所述第三圆形通孔,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栓头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矩形榫头下端设有外倒角。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矩形榫槽内设有与所述外倒角相配合的内倒角。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下端焊接连接于所述中心柱上端内的所述应力筋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柱上端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半球形凹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辅助连接套,所述辅助连接套下端左右两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止挡凸起支脚,所述半球形止挡凸起支脚与所述半球形凹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连接套上端面设有条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降低施工工人的劳动量,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装配速度快,结构牢固,施工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所需安装辅助工具少,适合多种环境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的所述中心柱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的所述矩形榫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的所述锥形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尖本体,2、中心柱,3、加强筋,4、锥形板,11、桩尖,12、连接部,13、矩形榫槽,121、第一圆形通孔,21、矩形榫头,211、第二圆形通孔,31、应力筋,32、箍筋,41、矩形板,411、第三圆形通孔,5、螺栓,6、螺母,212、外倒角,131、内倒角,7、连接筋,8、半球形凹槽,9、辅助连接套,91、半球形止挡凸起支脚,92、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包括桩尖本体1、中心柱2、加强筋3和锥形板4,

所述桩尖本体1包括桩尖11和连接于所述桩尖11上端的连接部12,所述桩尖1为四棱锥,所述连接部12为矩形柱,所述连接部12上端设有相互垂直交叉的矩形榫槽13,所述连接部12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圆形通孔121,所述连接部12下端和所述桩尖11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中心柱2为矩形柱,所述中心柱2下端设有相互垂直交叉的矩形榫头 21,所述矩形榫头21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圆形通孔211,所述中心柱2通过所述矩形榫头21与所述矩形榫槽13配合连接;

所述加强筋3包括应力筋31和箍筋32,所述应力筋31竖直置于所述桩尖本体1和所述中心柱2内,所述箍筋32沿所述中心柱2和所述桩尖本体1水平方向的形状等间隔绑扎于所述应力筋31上;

所述锥形板4的形状与所述桩尖11外轮廓的形状相同,所述锥形板4前后两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41,所述矩形板41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三圆形通孔 411,所述锥形板4套于所述桩尖11上。

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采用拼合连接,所述桩尖本体1、所述中心柱2和所述锥形板4可单独装车运输,减少了装车难度,运输方便快捷。

所述矩形榫槽13和所述矩形榫头21的配合连接,提高了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的安装速度,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所述加强筋3提高了所述中心柱2和所述桩尖本体1的强度。

所述锥形板4可增加所述桩尖11的刚度和强度,防止所述桩尖11损坏,适应多种复杂环境。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螺栓5和螺母6,所述螺栓5头部由前至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圆形通孔411、所述第一圆形通孔121、所述第二圆形通孔211和所述第三圆形通孔411,所述螺母6和所述螺栓5头部螺纹连接。

采用此结构,既能防止所述桩尖本体1和所述中心柱2产生竖直方向的位移,又能很好的固定所述锥形板4,连接可靠牢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矩形榫头21下端设有外倒角212。

所述外倒角212可防止所述矩形榫头21在运输过程中因发生碰撞而产生裂纹。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矩形榫槽13内设有与所述外倒角212 相配合的内倒角131。

实施例2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连接筋7,所述连接筋7下端焊接连接于所述中心柱2上端内的所述应力筋31上,所述连接筋7上端与所需连接的方桩内的钢筋焊接连接。

所述连接筋7使得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与所需连接的方桩连接牢固且为工人布筋提供方便,提高施工速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柱2上端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半球形凹槽8。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辅助连接套9,所述辅助连接套9下端左右两侧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止挡凸起支脚91,所述半球形止挡凸起支脚91与所述半球形凹槽8配合连接。

所述半球形止挡凸起支脚91与所述半球形凹槽8的配合连接,为所述辅助连接套9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定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连接套9上端面设有条形凹槽92。

采用此结构,再进行所述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上端的方桩浇注时,所述条形凹槽92为模板提供定位和固定,加快了施工速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拼合式实心方桩桩尖,降低施工工人的劳动量,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装配速度快,结构牢固,施工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所需安装辅助工具少,适合多种环境施工,适用于不同工程和地质条件的施工需要。广泛应用于构成住宅、厂房、交通、码头等建筑物的基础桩桩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法,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