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54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钻孔桩。



背景技术:

钻孔桩,又称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因其质量可靠,地层适应性强,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中。

钻孔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将桩头部分去除。长期以来,在工程施工中,基本采用传统的人工破除或人工辅助小型机械破除桩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速度很慢,对桩体质量、桩体钢筋损伤大,不能适应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要求的高效施工速度;桩头破除过程中还因扬尘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现有公开号为10258738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钻孔桩桩头整体破除方法。但是,由于套管内径一般比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筋直径大2mm~5mm,因此套管需要保证其轴线跟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筋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套入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筋。由于套入角度的要求,套管不能很快速准确地套入钻孔桩桩头部分钢筋笼主筋,不利于提高钻孔桩的灌注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桩,其具有施工快速、方便整体去除桩头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孔桩,包括主筋,桩头部分的所述主筋上设置有包裹结构,所述包裹结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包括铰接的两根半管,两根所述半管可以转动拼合成套设在主筋外的圆柱形套管;每一所述半管内弧形侧壁上均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在所述套管和主筋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以使所述套管与所述主筋的轴线重合;所述套管上设置有锁固件,所述套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由两根铰接的半管构成的套管替代通常施工中使用的整根套管,将两根半管打开使主筋位于两半管之间,拼合上套管,通过锁固件锁固即可完成套管的安装。避免了安装整根套管时,需要调整套入角度以使套管的轴线与主筋的轴线基本重合才能套入的不便,大大提高安装套管的效率。支撑件可以使主筋在套管内不会歪斜,同时对套管壁起到了支撑加固的作用,避免浇灌混凝土时,套管被压扁造成去除桩头时套管与主筋无法脱离。密封件将套管的两端密封,使得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进入套管内,不影响去除桩头时套管从主筋上的脱离,使得整体去除桩头时,套管可以快速从主筋上脱离,提高了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设置在所述半管内壁上的若干支脚,所述支脚垂直于所述半管的轴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脚垂直于套管的轴线设置,在套管内壁与主筋之间形成支撑,使得主筋在套管内不会歪斜,使得在整体去除桩头时,套管能从主筋上迅速脱离,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半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脚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槽内;铰接处设置有用于趋使所述支脚向套管顶端方向转动,以使支脚与套管的轴线垂直的弹性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扭簧的弹性作用下,支脚向套管的顶端方向转动,与套管的轴线垂直,在套管与主筋之间形成支撑。套管从主筋上脱离时,主筋相对于套管向套管的尾端方向移动,可以带动支脚转动并压缩弹性扭簧,从而减小支脚对套管脱离造成的阻力,使得套管更容易从主筋上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锁固件为卡套在所述套管上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若干弧形卡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根半管拼合形成套管套设在主筋上后,在套管上卡套弧形卡箍,可以对两根半管进行固定,使其不会分开,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进入套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卡箍的弧形内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弧形卡箍的端部,所述半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凸起卡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与卡槽的配合,使得弧形卡箍卡套在套管上不易松脱,加强了弧形卡箍对半管的锁固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套管顶端的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盖将套管的顶端封闭,起到了阻挡混凝土等杂质进入套管的作用,保证了去除桩头时套管可以正常从主筋上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封盖与所述套管之间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合上两半管后,旋上封盖即可,操作快速简便。同时,螺纹连接的封盖,对两根套管起到了锁固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还包括设置在套管底端的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共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半管内,所述橡胶块呈半圆形且圆心处开有用于卡固所述主筋的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块设置在套管的底端,安装好套管后,主筋卡嵌在两橡胶块的卡口之间,套管的底端被封堵,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进入套管内。同时,在去除桩头时,橡胶垫与主筋之间存在摩擦力,在巨大的起吊力的作用下,橡胶块可以随主筋相对于套管移动,从套管内脱离,不影响套管从主筋上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半管内壁设置有加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筋起到了增强半管强度的作用,使得在浇灌混凝土时,套管不会被混凝土压扁。

进一步地,两所述半管拼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使得两半管之间的缝隙被填满密封,混凝土不会通过两根半管拼合处的缝隙进入套管内,不会对套管最终从主筋上脱离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由两根半管组成的套管代替常用的整根套管,使得套管的安装更快速,提高了安装效率;

2、支脚在套管和主筋之间形成支撑,使得套管的轴线和主筋的轴线重合,同时使得套管不易被混凝土挤扁;

3、锁固件和密封件的设置,保证了混凝土不会渗入套管内,使得去除桩头时,套管可以顺利从主筋上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钻孔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套管的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中半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主筋;2、套管;21、半管;211、加固筋;212、安装槽;213、卡槽;3、支脚;31、弹性扭簧;4、弧形卡箍;41、凸起;5、封盖;6、橡胶块;61、卡口;7、密封垫;8、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钻孔桩,参照图1,其包括桩体8和位于桩体8内的若干主筋1,桩头部分的主筋1上套有套管2,浇灌混凝土时,套管2随主筋1一起被埋在桩体8的混凝土内。套管2由铰接的两根半管21组成,两根半管21相互抵接的侧面上设置有密封垫7,两根半管21拼合后密封垫7将两半管21之间的缝隙密封,可有效防止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套管2内。

参照图1和图2,套管2的顶端设置有封盖5,封盖5与套管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完套管2后,旋上封盖5将两根半管21固定,同时将套管2顶端的开口密封。封盖5可以阻挡混凝土从套管2的顶端进入套管2,保证了最终去除桩头时,套管2可以顺利地从主筋1上脱离。

参照图1和图3,半管2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加固筋211,加固筋211起到了加强半管21强度的作用,使得在浇灌混凝土时,半管21不会被混凝土挤扁。半管21的底端嵌设有半圆形的橡胶块6,橡胶块6上开有卡口61,两根半管21拼合后,主筋1被卡嵌在两橡胶块6的卡口61处。浇灌混凝土时,橡胶块6可以阻挡混凝土从套管2的底端进入套筒。去除桩头时,套管2与主筋1发生相对移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主筋1可以带动橡胶块6脱离套管2,不影响套管2从主筋1上脱离。

参照图4,套管2上卡套有若干弧形卡箍4,弧形卡箍4端部的内侧设置有凸起41,半管21的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卡槽213。弧形卡箍4卡套在套管2上后,凸起41卡入卡槽213内,两根半管21即被固定,安装使用方便。

参照图5和图6,半管2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支脚3,支脚3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半管21内壁上的安装槽212内,且转动处设置有弹性扭簧31。在弹性扭簧31的弹力作用下,支脚3向半管21的顶端方向转动并与安装槽212的上缘相抵,使得支脚3与半管21的轴线呈垂直状。两根半管21拼合后,支脚3两两一组对主筋1进行支撑,使得主筋1与半管21轴线重合。去除桩头时,主筋1相对于半管21向下移动,可以带动支脚3向下转动并压缩弹性扭簧31,,支脚3倾斜,有利于主筋1的抽出。

工作原理如下:

完成钻孔桩桩孔的开挖后,往桩孔内放入钢筋笼。浇灌混凝土前,在桩头部分的每一根主筋1上套设套管2。将两根半管21拼合在主筋1外,使半管21内壁上的支脚3与主筋1相抵,从而使得主筋1与半管21的轴线重合,两半管21底部的橡胶块6将主筋1卡嵌在卡口61处。在套管2上卡套弧形卡箍4,使弧形卡箍4上的凸起41卡入半管21上的卡槽213内,半管21被固定。随后,旋上套管2顶端的封盖5,完成套管2的安装,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浇灌完成后,待混凝土凝结到一定程度。借用工具对桩头部分进行去除。通过工具将桩头与桩体8分离后,对桩头进行整体起吊。在巨大的起吊力的作用下,桩头上移,套管2随桩头一起相对于主筋1向上移动脱离主筋1。套管2移动的过程中,主筋1会带动支脚3向下倾斜,不会阻碍套管2的脱离。套管2底端的橡胶块6也随主筋1一起从套管2内脱离。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