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6930发布日期:2018-06-29 19:28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排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虹吸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企业及市政方面的生产建设中,都需要进行排水。目前排水方式主要有水泵抽水、挖沟放水或埋管防水等。

然而,上述排水方式对设备和电能的要求较高,例如,水泵抽水,抽水量较高的话, 需要较大的水泵且耗费较多的电能;又如,挖沟放水,工程量大,经济效益不好,有些地方开挖工作难以实施。综上,可知,上述方式要么工程比较大,要么需要大型设备进行处理,耗时耗力,且需要的电能也较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供一种虹吸排水装置。

一种虹吸排水装置,包括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水位低于进水口水位,所述虹吸管为整条密封管,还包括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一端设置于虹吸管内高处,另一端从虹吸管的进水口伸出至外界,伸出外界的抽气管端连接有小型抽气机。

进一步的,所述虹吸管的出水口一端产生虹吸前需密封或加水密封。

上述虹吸排水装置,通过大气压的压强差,运用虹吸现象,巧妙的采用抽气管进行抽气,从而可将处于高水位的水排至较低的地势中,避免采用开挖工作时,难以开挖或者无法掩埋等外界干扰的影响,保持管道的完整性,本方案运用范围广,可在多个领域上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多次循环利用,操作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虹吸排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的一种虹吸排水装置包括虹吸管1,虹吸管1的一端为进水口2,另一端为出水口3,一般出水口3所处位置低于进水口1所处位置,虹吸管1的形状大致为倒“U”形。出水口3的水位较低,进水口2的位置较高,水才能从进水口2流入,通过虹吸管1从出水口3流出。

为能够排水。还包括抽气管4,抽气管4一端设置于虹吸管1内高处,另一端从虹吸管1的进水口2伸出至外界,伸出外界的抽气管4一端连接有小型抽气机5。抽气管4一般采用质地较硬的塑胶材料制成,便于伸入虹吸管1内。

本实施例中,进水口2和出水口3均沉入水中,使得空气无法从进水口2和出水口3进入,起到封堵进水口2和出水口3的作用;小型抽气机5启动,通过抽气管4抽出虹吸管1内的空气,优选的,在虹吸管内的抽气管一端设置于虹吸管1内的高点,这样设置,便于抽气管4抽气。虹吸管1内的空气被抽完后,产生完美的虹吸现象,水可源源不断的由虹吸管1的进水口2进入,从出水口3排出,如此,便可排水,直至进水和排水口水位平衡,排水停止。这样设置,无需在虹吸管1上开设阀体用来抽气,保存了虹吸管1的完整性,且开设有阀体的虹吸管1使用较久后,成本增加不说,其密闭性、可靠性会变差,导致整个虹吸管的排水效果较差甚至无法使用,而使用上述虹吸排水装置,只需从进水口或者出水口往虹吸管内插入抽气管即可,抽气结束后,由于抽气管有水,这时可以将抽空机取出,将抽气管原联接抽空机的一端放在最高处或放在水下,也可以直接将抽气管在确认虹吸管中抽完空气后取出;本装置做到方便快捷,无需对虹吸管1重新设计或者增加阀体,只需普通的管道即可,扩展和方便了虹吸管的使用范围。

而且可以采用小型的抽气机,就可以达到解决大口直径水管的虹吸产生的难题。也可以使用小型的直流抽气机加上电池,就可以方便解决供电不便地方使用几十厘米以上的大口直径水管的虹吸产生的工作,非常经济,节约能源。

实际使用时,如果虹吸只有一端有水,另一端无水的时使用本装置,需要将无水的虹吸一端先密封(产生虹吸时再拆除)或加上水密封就可以使用。

传统灌通管道时,灌水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设备对管道灌水,耗费较多的电能和设备费用及人工安装费用。

可通过上述原理,只需要在管道内沿管道进水口(或者出水口)对管道内部抽气,管道抽完气后,水会从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进入管道内,管道内部就会充满水,从而灌通管道,如此后,无需耗费较大功率的电能,且抽气管可随时从管道内抽出;并保持了管道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中,上述原理还可运用至其他领域中,例如,在山塘水库中使用本装置,可以很好解决常见的接水管需要安装许多堤坝解决进水口接水的问题,只需要将进水口连同小小的抽气管装配好,一齐放置到水深的地方,抽气完成后,水就可以从进水口不断地通过虹吸原理送到所需要的地方;解决用水时进水口较高,以及如果进水口放置低些,基建投资大、可靠性差等问题。在广大山区矿区使用,经济性和便利性以及长期的维护成本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不用破坏原来的水土结构,有利于水土资源保护。

上述虹吸排水装置,通过大气压的压强差,运用虹吸现象,巧妙的采用抽气管进行抽气,从而可将处于高水位的水排至较低的地势中,避免采用开挖工作时,难以开挖或者无法掩埋等外界干扰的影响,保持管道和土地的完整性,本方案运用范围广,可在多个领域上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可多次循环利用,操作简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