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091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



背景技术:

水土的流失、产生沉降会对河岸造成重大的影响,为了避免河岸遭受雨水或者外力的侵蚀,需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护坡。现有的河道护坡采用传统的混泥土制成,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不环保、后期混凝土易开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稳定、填充材料和植物根系不会移位、雨水随着生态墙的内部小孔而流走的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包括网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格结构由若干网格组成,所述的网格由护坡板组成;每个网格为中空结构,网格的侧面设有若干网格孔;所述的护坡板为波浪形。

前述的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所述的网格结构由若干网格连续排列形成,排列的方式为同时竖向和横向排列;网格为立体结构。若干网格焊接形成整体的网格结构。

前述的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每个网格的中空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植被层、土壤层、沙石层。

进一步地,沙石层下方还设有护坡垫,网格的中空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植被层、土壤层、沙石层、护坡垫,所述的护坡垫与网格的底部内表面粘接;所述的护坡垫为天然纤维胶结而成的垫状结构。

前述的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所述的植被层插入土壤层内。

前述的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所述的土壤层上部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竖直设置的水管,所述的水管表面设有若干出水孔。

前述的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所述的网格孔直径大于所述的出水孔。

前述的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所述的网格的侧面是指形成网格的四个面,四个面均由护坡板形成,网格顶面不由护坡板覆盖,网格底面由护坡垫覆盖。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生态墙网格之间焊接起来,形成由一个个网格组成的网格结构,将这种网格结构放在护坡上,形成破面的基础,再对各个网格里面填充沙石层、土壤层、等填充物,形成一个稳定的基础结构,生态墙的多孔、网格结构可以解决生态基础的稳定性,由于生态墙的设计结构不会让填充材料和植物根系产生移位,雨水会随着生态墙的内部小孔(即网格孔)而流走,植物生长不受影响,在较大的坡面上保证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基础稳定,不会让雨水的地表径流对护坡产生冲刷,可以永久的解决各类护坡问题;网格底部加入护坡垫,进一步提高护坡效果;土壤层上部设有水管,有助于水进入水管后通过出水孔向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均匀分散,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网格的结构图;

其中,1护坡板,2网格孔,3网格,4护坡垫,5沙石层,6土壤层,7植被层,8水管,9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2,一种河道护坡生态墙,包括网格结构,所述的网格结构由若干网格3组成,所述的网格由护坡板1组成;每个网格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即图1中附图标记3所指位置),网格的四个侧面设有若干网格孔2;所述的护坡板为波浪形。

所述的网格结构由若干网格连续排列形成,排列的方式为同时竖向和横向排列;网格为立体结构。若干网格焊接形成整体的网格结构。

每个网格的中空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植被层7、土壤层6、沙石层5。进一步地,沙石层下方还设有护坡垫4,网格的中空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植被层、土壤层、沙石层、护坡垫,所述的护坡垫与网格底部内表面粘接;所述的护坡垫为天然纤维胶结而成的垫状结构。所述的植被层插入土壤层上部内。

所述的土壤层上部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竖直设置的细小水管8,所述的水管表面设有若干出水孔9。所述的网格孔直径大于所述的出水孔。所述的网格的侧面是指形成网格的四个面,四个面均由护坡板形成(四个面即将网格近似为截面为菱形或矩形的立方体时,对应的4个竖直面),网格顶面不由护坡板覆盖,网格底面可以由护坡垫覆盖。

本实用新型利用生态墙的特殊结构(网格和多孔设计),为填充物沙石、土壤等聚集大量的水分和空气,大大减少积水的可能,每个网格间产生一定的拉力和强度,在护坡上更加稳定。同时生态墙的多孔结构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一定的生长空间,可以更好的稳定生态环境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