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337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预制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特别是一种全预制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CN205742265U公开了一种全预制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其底板为预制叠合底板,其侧墙或侧墙与中间墙体为预制夹心侧墙,其顶板为预制叠合顶板,底板、侧墙或侧墙与中间墙体、顶板三者通过现浇连接成整体地下综合管廊。其中的预制夹心侧墙包括两侧的预制层和中间的夹心现浇层,预制夹心侧墙的预制层内预埋有钢筋网片,两侧的预制层内钢筋网片通过绑扎在中间的桁架上连接固定。由中国专利申请CN205742265U可知,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相连接时,可直接在预制叠合底板的现浇层内埋设矩形钢筋笼,然后对预制叠合底板和预制夹心侧墙的现浇层分别进行现浇固定即可。但是很明显,这种连接方式的第一、第二现浇段连接位置正好位于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处,使得整体结构的抗剪能力较弱,无法保证其具有足够连接强度和良好的受力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稳固连接,且具有足够受力性能的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竖向”、“横向”、“纵向”、“上”、“下”是相对附图所示方向而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预制夹心侧墙和水平设置于预制夹心侧墙下方的预制叠合底板,预制叠合底板预制夹心侧墙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预制层和位于中间的第一现浇层,预制叠合底板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二预制层和位于第二预制层上的第二现浇层,预制夹心侧墙的两第一预制层内均布多根竖向钢筋,两第一预制层内的竖向钢筋之间设置第一桁架筋,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预制层和第二现浇层内均布横向钢筋,第二预制层和第二现浇层内的横向钢筋之间设置第二桁架筋,预制夹心侧墙的两侧第一预制层内的竖向钢筋向下延伸并相对弯折,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预制层上铺设钢筋垫板,钢筋垫板与预制夹心侧墙之间设置矩形钢筋笼,该矩形钢筋笼的上端与预制夹心侧墙的竖向钢筋相互嵌设;;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预制层内设置马凳钢筋,该马凳钢筋的顶部弯折成U字型并伸入位于第二现浇层内的矩形钢筋笼底部,且该马凳钢筋的两端弯折后向第二预制层内延伸;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现浇层及预制叠合底板与矩形钢筋笼交接处一起现浇混凝土并向上延伸一距离形成第一现浇段,预制夹心侧墙的第一现浇层与预制夹心侧墙的竖向钢筋延伸段一起现浇混凝土形成第二现浇段。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二现浇段相邻接,且相邻接处设置与预制夹心侧墙的竖向钢筋平行的止水钢板,以加强结构的防水性能。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止水钢板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二现浇段。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预制夹心侧墙的竖向钢筋与所述矩形钢筋笼的上端绑扎在一起,所述预制叠合板的第二现浇层内的横向钢筋、马凳钢筋与所述矩形钢筋笼的下端绑扎在一起。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马凳钢筋与所述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预制层内的横向钢筋绑扎在一起。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预制层在所述预制夹心侧墙外侧向上延伸,使第二预制层在所述预制叠合底板端头处呈L型设置。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矩形钢筋笼的周侧设置多根辅助连接钢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预制夹心侧墙的竖向钢筋向下延伸并相对弯折进入第二现浇段,且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之间设置矩形钢筋笼,该矩形钢筋笼通过钢筋垫板抵顶第二预制层,同时在预制叠合底板内的连接处增设马凳钢筋,现浇时,先将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现浇层现浇混凝土并向上延伸一距离形成第一现浇段,预制夹心侧墙的第一现浇层与预制夹心侧墙的竖向钢筋延伸段一起现浇混凝土形成第二现浇段,这样,本实用新型不仅通过钢筋分布的改变实现了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的连接强度,而且第一、二现浇段的连接处上移,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抗剪能力更强,有效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夹心侧墙;11第一预制层;12第一现浇层;13竖向钢筋;14第一桁架筋;2预制叠合底板;21第二预制层;22第二现浇层;23横向钢筋;3钢筋垫板;4马凳钢筋;5第一现浇段;6第二现浇段;7止水钢板;8纵向钢筋;9第二桁架筋;10矩形钢筋笼;101辅助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一实施例包括竖直设置的预制夹心侧墙1和水平设置于预制夹心侧墙1下方的预制叠合底板2。预制夹心侧墙1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预制层11和位于中间的第一现浇层12,两侧的第一预制层11内均布多根竖向钢筋13,且两侧第一预制层11内的竖向钢筋13向下延伸并相对弯折,两侧第一预制层11内的竖向钢筋13之间设置位于第一现浇层12内的第一桁架筋14。预制夹心侧墙1与预制叠合底板2之间设置矩形钢筋笼10,该矩形钢筋笼10内设置辅助连接钢筋101,且该矩形钢筋笼10的底部经钢筋垫板3抵顶预制叠合底板2的第二预制层21。预制叠合底板2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二预制层21和位于第二预制层21上的第二现浇层22,第二预制层21和第二现浇层22内均布多根横向钢筋23和多根纵向钢筋8,第二预制层21和第二现浇层22内的横向钢筋23之间设置第二桁架筋9。预制叠合底板2的第二预制层21内设置马凳钢筋4,该马凳钢筋4的顶部弯折成U字型且该U字型顶部伸入位于第二现浇层22内的矩形钢筋笼10内,且该马凳钢筋4的两端弯折后向第二预制层21内延伸。预制叠合底板1的第二现浇层22现浇混凝土并向上延伸一距离形成第一现浇段5,预制夹心侧墙2的第一现浇层12与预制夹心侧墙2的竖向钢筋延伸段一起现浇混凝土形成第二现浇段6。第一、二现浇段5、6相邻接,且相邻接处设置止水钢板7,以增强防水性能。

为进一步增强连接节点处的连接强度及受力性能,预制夹心侧墙1的竖向钢筋13、马凳钢筋4、预制叠合底板2的第二现浇层22内的横向钢筋23分别与矩形钢筋笼10绑扎在一起。马凳钢筋4的两端与预制叠合底板2的第二预制层21内的横向钢筋23绑扎在一起。

上述预制夹心侧墙与预制叠合底板连接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在地下管廊基坑上铺设垫层;

2)在垫层上铺设防水材料;

3)吊装已预设有马凳钢筋4和第二桁架筋9的预制叠合底板2,并水平铺设在防水材料上,同时在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预制层上与预制夹心侧墙相对处铺设钢筋垫板3;

4)在钢筋垫板上放置矩形钢筋笼10,并将矩形钢筋笼与马凳钢筋绑扎固定在一起;

5)在矩形钢筋笼的中部,即第一、二现浇段分界处设置止水钢板7,并使止水钢板均布于第一、二现浇段内;

6)绑扎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现浇层22内的钢筋,并将第二现浇层内的横向钢筋与矩形钢筋笼绑扎在一起;

7)在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现浇层和第一现浇段外侧安装挡边模;

8)用混凝土浇筑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现浇层22及第一现浇段直至止水钢板的中线位置;

9)拆除预制叠合底板的第二现浇层和第一现浇段外侧挡边模;

10)吊装已将两侧第一预制层内的竖向钢筋13向下延伸并相对弯折的预制夹心侧墙1,并放置至矩形钢筋笼上,并为预制夹心侧墙搭建支撑体系;

11)将预制夹心侧墙1的竖向钢筋延伸段与矩形钢筋笼10绑扎在一起;

12)在第二现浇段6外侧安装挡边模;

13)用混凝土浇筑预制夹心侧墙的第一现浇层12及第二现浇段6;

14)拆除第二现浇段外侧挡边模,即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