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截污管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4538发布日期:2018-08-24 20:2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截污管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和建筑群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其主要的目的是实现水体的收集、输送和处理。比如,采用一种方式对待所有废水的体制称合流制。它只有一个排水系统,称合流系统,其排水管道称合流管道。采用不同方式对待不同性质的废水的体制称分流制,它一般有两个排水系统。一个可以称为雨水系统,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染程度很低的、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水体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雨水管道。另一个可以称为污水系统,收集生活污水和需要处理后才能排放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污水管道。混流制是一种介于分流制和合流制之间的体制,其主要是由于在分流制的区域内管路错接、混接等导致部分管道出现了不同性质的废水,即雨水管道或污水管道实际上变成了合流管道。城市的污水管道和合流管道中的废水常统称城市污水。

随着现代房屋卫生设备和高层建筑的出现,人口密集,粪便用水流输送,大大增加城市污水的强度;再加上工业发达,工业废水大量增加,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就出现不能容忍的污染情况。于是增设污水处理厂,并用管道连接各个出水口,把各排水干管中的废水汇集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形成截流式合流系统。连接出水口并截流废水至污水处理厂的管道称截流管道或截污管道。

降雨时废水量骤增,如果把所有废水都截留,则截流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必然需要很大规模,过分增加工程费用。所以一般将排水干管和截流管相交处的检查井替换为分流井。分流井的构造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但是目前的设计并不完善,且针对不同的污水量和雨水量也没有做出改进。旱季时因管中只有污水,分流井可以将污水截住,流往污水管;雨季时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并流入污水管,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堰,继续流向下游。对于雨水和污水的流向,目前的控制方法中多数是采用水位或雨量来控制的,但现有的水位控制法或雨量控制法,对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控制并不是很好,从而失去了分流井存在的意义。

不仅如此,在降雨时,无论是初期雨水还是中后期雨水,其在地表径流时往往混入有大量的泥沙等固体颗粒物,所以这些颗粒物比较细小,但是现有的分流井中仅仅是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对于水体中夹杂的泥沙等颗粒物,并没有有效的去除方法,泥沙等颗粒物若不及时清理出去,必然会在分流井或管路中沉积,久而久之将堵塞管路,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排水系统的瘫痪。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截污管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用于雨水和/或污水的截流和分流,可以有效除去水体中夹杂的泥沙等固体颗粒物,避免下游管路发生堵塞等问题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分流井,所述分流井包括分流井井体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将分流井井体分为第一井体、第二井体和第三井体,其中,第一挡墙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一井体,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的为第二井体,第二挡墙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三井体;

所述分流井还包括四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所述入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或第二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

所述分流井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沿水平方向设置在靠近入水口开口处或入水口开口底部;

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在线处理设施,所述在线处理设施与第二出水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平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井体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入水口和所述第一挡墙之间;所述第二井体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之间;所述第三井体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所述第二挡墙和第二出水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高度没有具体的限定,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墙和/或第二挡墙的高度不高于入水口的底部高度;还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高度相同且均不高于入水口的底部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连并延伸至第二挡墙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滤网与入水口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相连并延伸至第二挡墙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滤网为现有技术已知的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滤网设置在入水口处,用于过滤进入该分流井井体中的颗粒物,水体经过滤分离后流入分流井井体;在分流井井体底部设置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可以进一步过滤水体中的泥沙。经滤网过滤后的水体经过第一挡墙时,水体中的剩余颗粒物沉积到第一井体底部,上部含有少量颗粒物或不含颗粒物的水体溢流通过第一挡墙进入第二井体中,第二井体中还包括直接经滤网过滤后的水体,由于第二井体中水体仍可能含有少量的颗粒物,这些少量的颗粒物同样会发生沉积作用,沉积到第二井体底部,上部含有少量颗粒物或不含颗粒物的水体再次溢流通过第二挡墙进入第三井体中,从而实现水体中泥沙的充分沉积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三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的过水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在线处理设施通过管路或廊道与第二出水口相连,例如通过在线处理管与第二出水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截污管;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截污管与污水处理厂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出水管;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一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截污管相连;排出第一出水口的水体,经滤网过滤,所述水体中含有少量的泥沙,可以达到排向截污管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截污管相连;排出第一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一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所述水体中仅含有少量的泥沙,可以达到排向截污管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二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排出第二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一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所述水体中仅含有少量泥沙,达到排向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二出水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相连;排出第二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两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一次溢流沉积,所述水体中几乎不再含有泥沙,完全达到排向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于第三井体中,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排出第三出水口的水体,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两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过滤和至少一次溢流沉积,所述水体中几乎不再含有泥沙,可以到达排向自然水体的排放标准,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TSS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在线TN监测仪、在线TP监测仪、在线NH3-N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内或分流井井体外。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井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内或井体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的形状和开口大小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和与其相连的管路或廊道的形状或与其设置的水利开关的形状相匹配即可。例如所述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的形状为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入水口在第一井体中的排列顺序和排布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井体设置的区域面积和地势高度合理的设置所述入水口在第一井体中的位置。例如所述入水口设置在第一井体的侧壁或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出水口在第一井体或第二井体中的排列顺序和排布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第一井体或第二井体设置的区域面积和地势高度合理的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在第一井体或第二井体的位置。例如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第一井体或第二井体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出水口在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中的排列顺序和排布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设置的区域面积和地势高度合理的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在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的位置。例如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第二井体或第三井体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三出水口在第三井体中的排列顺序和排布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第三井体设置的区域面积和地势高度合理的设置所述第三出水口在第三井体的位置。例如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在第三井体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在线处理设施在系统中的数量和排布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是串联或并联的多个在线处理设施;其具体排布方式可以根据使用该系统的区域面积进行合理的排布。所述在线处理设施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在线处理设施,例如包括生物滤池、在线处理池、絮凝池、斜板沉淀池、沉砂池或人工湿地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分别独立地选自阀门(球阀、闸阀、刀闸阀、蝶阀、升降式橡胶板截流止回阀等)、闸门(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等)、堰门(上开式堰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式堰门等)、拍门(截流拍门等)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水利开关可以实现最大限流功能,即保证通过所述第一水利开关的流量不会超过设定的流量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水利开关可以实现最大限流功能,即保证通过所述第三水利开关的流量不会超过设定的流量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出水管管路上或设置在从出水管管路分出的支路上。

当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出水管支路上时,在出水管管路上且在出水管支路分出位置的下游端设置第六水利开关。所述第六水利开关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六水利开关的开度。

当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出水管管路上时,水体流经出水管从调蓄设施的入口端流入调蓄设施进行存储,当调蓄设施的容量达到容纳上限时,水体从调蓄设施的出口端流入出水管下游端。

当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出水管支路上时;通过调节第六水利开关的开度调整水体的流向;当第六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部分水体流经出水管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部分水体流经设置在出水管旁的支路进入调蓄设施暂时存储;当第六水利开关处于截流状态时,全部水体流经支路进入调蓄设施暂时存储;当调蓄设施的容量达到容纳上限时,水体全部流经出水管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上述调蓄设施时,其还可以包括一体化处理设施;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与调蓄设施的出口端相连,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可以处理存储在调蓄设施中的水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调蓄设施在排水系统中的数量和排布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根据使用该系统的区域面积进行合理的排布,例如可以是串联或并联多个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调蓄设施,例如包括调蓄池、调蓄箱涵、深隧或浅隧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在系统中的数量和排布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是串联或并联的多个一体化处理设施;其具体排布方式可以根据使用该系统的区域面积进行合理的排布。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一体化处理设施,例如包括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六水利开关选自阀门(球阀、闸阀、刀闸阀、蝶阀、升降式橡胶板截流止回阀等)、闸门(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等)、堰门(上开式堰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式堰门等)、拍门(截流拍门等)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六水利开关可以实现最大限流功能,即保证通过所述第六水利开关的流量不会超过设定的流量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功能强大等优点,使用少量的土地面积就可以实现雨水和污水的有效分离处理。所述排水系统的使用不受场合的限定,可以适用于排水管网系统中的任一条管网。

2)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的分流井中包括滤网和挡墙,进入分流井井体中的水体经过滤网和挡墙沉积过滤后可以除去水体中夹杂的泥沙等固体颗粒物,避免下游管路发生堵塞等问题的出现。

3)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中设置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通过控制单元,可以实现闸门的自动调节,具有灵活多变等特点,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具有智能排水的效果,通过控制系统对该排水系统中的水利开关的开度及相关组件的合理控制实现水体的合理排放,在保证了行洪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对脏水或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在线处理设施。

4)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的第三出水口处还可以设置调蓄设施,以及任选的一体化处理设施;所述调蓄设施,以及任选的一体化处理设施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第四水利开关开启时仍混有的可污染自然水体的脏水,做到彻底地将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分流处理。

5)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与污水处理厂相连的分流井的排水控制问题。通过合理的控制脏水、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排放途径,最大限度的把脏水截流至在线处理设施中,把较干净的水排至自然水体。

6)通过在线处理设施在线处理雨水或者合流污水,可以有效弥补截污管在线截流量有限的问题,在降雨比较均匀、降雨历史比较长时,其优势就更加明显,最大限度地对排到自然水体雨水中的颗粒物进行去除拦截,从而保护了自然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入水口;2-第一出水口;3-第二出水口;4-第三出水口;5-第一挡墙;6-第二挡墙;7-第一井体;8-第二井体;9-第三井体;10-滤网;12-第一水利开关;13-第三水利开关;14-第四水利开关;21-在线处理设施;22-截污管;23-在线处理管;24-出水管;31-调蓄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并非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系统,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分流井,所述分流井包括分流井井体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的第一挡墙5和第二挡墙6;所述第一挡墙5和第二挡墙6将分流井井体分为第一井体7、第二井体8和第三井体9,其中,第一挡墙5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一井体7,第一挡墙5和第二挡墙6之间的为第二井体8,第二挡墙6和井体侧壁之间的为第三井体9;

所述分流井还包括四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1、第一出水口2、第二出水口3和第三出水口4;

所述入水口1设置于第一井体7中,所述第一出水口2设置于第一井体7或第二井体8中,所述第二出水口3设置于第二井体8或第三井体9中,所述第三出水口4设置于第三井体9中;

所述分流井还包括滤网10,所述滤网10沿水平方向设置在靠近入水口1开口处或入水口1开口底部;

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在线处理设施21,所述在线处理设施21与第二出水口3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水口2设置于第一井体7中,所述第二出水口3设置于第三井体9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墙5和第二挡墙6平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井体7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入水口1和所述第一挡墙5之间;所述第二井体8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所述第一挡墙5和第二挡墙6之间;所述第三井体9内还可以设置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位于所述第二挡墙6和第二出水口3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挡墙5和第二挡墙6的高度没有具体的限定,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墙5和/或第二挡墙6的高度不高于入水口1的底部高度;还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墙5和第二挡墙6的高度相同且均不高于入水口1的底部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10与入水口1所在的侧壁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10与入水口1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10与入水口1所在的侧壁相连并延伸至第二挡墙6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10与入水口1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侧壁相连并延伸至第二挡墙6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滤网10为现有技术已知的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10设置在入水口1处,用于过滤进入该分流井井体中的颗粒物,水体经过滤分离后流入分流井井体;在分流井井体底部设置的第一挡墙5和第二挡墙6可以进一步过滤水体中的泥沙。经滤网10过滤后的水体经过第一挡墙5时,水体中的剩余颗粒物沉积到第一井体7底部,上部含有少量颗粒物或不含颗粒物的水体溢流通过第一挡墙5进入第二井体8中,第二井体8中还包括直接经滤网10过滤后的水体,由于第二井体8中水体仍可能含有少量的颗粒物,这些少量的颗粒物同样会发生沉积作用,沉积到第二井体8底部,上部含有少量颗粒物或不含颗粒物的水体再次溢流通过第二挡墙6进入第三井体9中,从而实现水体中泥沙的充分沉积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2处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2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3处设置第三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3的过水量;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三出水口4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三出水口4的过水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线处理设施21通过管路或廊道与第二出水口3相连,例如通过在线处理管23与第二出水口3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截污管22;所述第一出水口2通过截污管22与污水处理厂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出水管24;所述第三出水口4通过出水管24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水口2设置于第一井体7中,所述第一出水口2与截污管22相连;排出第一出水口2的水体,经滤网10过滤,所述水体中含有少量的泥沙,可以达到排向截污管22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水口2设置于第二井体8中,所述第一出水口2与截污管22相连;排出第一出水口2的水体,或者经滤网10过滤和一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10过滤,所述水体中仅含有少量的泥沙,可以达到排向截污管22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水口3设置于第二井体8中,所述第二出水口3与在线处理设施21相连;排出第二出水口3的水体,或者经滤网10过滤和一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10过滤,所述水体中仅含有少量泥沙,达到排向在线处理设施21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水口3设置于第三井体9中,所述第二出水口3与在线处理设施21相连;排出第二出水口3的水体,或者经滤网10过滤和至少两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10过滤和至少一次溢流沉积,所述水体中几乎不再含有泥沙,完全达到排向在线处理设施21的排放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出水口4设置于第三井体9中,所述第三出水口4通过出水管24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排出第三出水口4的水体,或者经滤网10过滤和至少两次溢流沉积、或者经滤网10过滤和至少一次溢流沉积,所述水体中几乎不再含有泥沙,可以到达排向自然水体的排放标准,有效解决了泥沙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TSS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在线TN监测仪、在线TP监测仪、在线NH3-N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内或分流井井体外。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井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内或井体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入水口1、第一出水口2、第二出水口3和第三出水口4的形状和开口大小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和与其相连的管路或廊道的形状或与其设置的水利开关的形状相匹配即可。例如所述入水口1、第一出水口2、第二出水口3和第三出水口4的形状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入水口1在第一井体7中的排列顺序和排布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井体设置的区域面积和地势高度合理的设置所述入水口1在第一井体7中的位置。例如所述入水口1设置在第一井体7的侧壁或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出水口2在第一井体7或第二井体8中的排列顺序和排布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第一井体7或第二井体8设置的区域面积和地势高度合理的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2在第一井体7或第二井体8的位置。例如所述第一出水口2设置在第一井体7或第二井体8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出水口3在第二井体8或第三井体9中的排列顺序和排布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第二井体8或第三井体9设置的区域面积和地势高度合理的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3在第二井体8或第三井体9的位置。例如所述第二出水口3设置在第二井体8或第三井体9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三出水口4在第三井体9中的排列顺序和排布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根据第三井体9设置的区域面积和地势高度合理的设置所述第三出水口4在第三井体9的位置。例如所述第三出水口4设置在第三井体9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在线处理设施在系统中的数量和排布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是串联或并联的多个在线处理设施;其具体排布方式可以根据使用该系统的区域面积进行合理的排布。所述在线处理设施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在线处理设施,例如包括生物滤池、在线处理池、絮凝池、斜板沉淀池、沉砂池或人工湿地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分别独立地选自阀门(球阀、闸阀、刀闸阀、蝶阀、升降式橡胶板截流止回阀等)、闸门(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等)、堰门(上开式堰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式堰门等)、拍门(截流拍门等)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利开关可以实现最大限流功能,即保证通过所述第一水利开关的流量不会超过设定的流量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水利开关可以实现最大限流功能,即保证通过所述第三水利开关的流量不会超过设定的流量值。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带有截污管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调蓄设施31;所述调蓄设施31设置在出水管管路上或设置在从出水管管路分出的支路上。

当所述调蓄设施31设置在出水管支路上时,在出水管管路上且在出水管支路分出位置的下游端设置第六水利开关。所述第六水利开关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六水利开关的开度。

当所述调蓄设施31设置在出水管管路上时,水体流经出水管从调蓄设施31的入口端流入调蓄设施31进行存储,当调蓄设施31的容量达到容纳上限时,水体从调蓄设施31的出口端流入出水管下游端。

当所述调蓄设施31设置在出水管支路上时;通过调节第六水利开关的开度调整水体的流向;当第六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部分水体流经出水管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部分水体流经设置在出水管旁的支路进入调蓄设施31暂时存储;当第六水利开关处于截流状态时,全部水体流经支路进入调蓄设施31暂时存储;当调蓄设施31的容量达到容纳上限时,水体全部流经出水管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调蓄设施在排水系统中的数量和排布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根据使用该系统的区域面积进行合理的排布,例如可以是串联或并联多个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调蓄设施,例如包括调蓄池、调蓄箱涵、深隧或浅隧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水利开关选自阀门(球阀、闸阀、刀闸阀、蝶阀、升降式橡胶板截流止回阀等)、闸门(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等)、堰门(上开式堰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式堰门等)、拍门(截流拍门等)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水利开关可以实现最大限流功能,即保证通过所述第六水利开关的流量不会超过设定的流量值。

实施例3

一种带有截污管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调蓄设施和一体化处理设施;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与调蓄设施的出口端相连,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可以处理存储在调蓄设施中的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在系统中的数量和排布没有具体的限定,可以是串联或并联的多个一体化处理设施;其具体排布方式可以根据使用该系统的区域面积进行合理的排布。所述一体化处理设施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一体化处理设施,例如包括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水位-水质法控制的排水控制方法,所述排水控制方法是基于实施例1所述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中的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且均设置在分流井井体内,在该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中设定分流井的警戒水位H2和污染物浓度标准值C1;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c)水体从入水口进入分流井,通过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实时监测分流井井体内水体液位高度H,通过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实时监测井内水体水质C;

2c)当H<H2时,若C≥C1,第一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三水利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第四水利开关处于截流状态;水体排向污水处理厂;若C<C1,第一水利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第三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四水利开关处于截流状态;水体经在线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向自然水体或与自然水体相连的管路中;

3c)当H≥H2时,若C≥C1,第一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三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四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部分水体排向污水处理厂,部分水体经在线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向自然水体或与自然水体相连的管路中,部分水体直接排向自然水体中;若C<C1,第一水利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第三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四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部分水体经在线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向自然水体或与自然水体相连的管路中,部分水体直接排向自然水体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分流井对应收水区域内地势最低点在发生积水风险时的高度在该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中设定分流井的警戒水位H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为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排放到的自然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进入分流井的水体水质在该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中设定污染物浓度标准值C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为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在线TSS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在线NH3-N监测仪、在线TP监测仪、在线TN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其监测的是分流井井体内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所述污染物包括TSS、COD、BOD、NH3-N、TN或TP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质检测器可以是采用电极法、UV光学法、光学散射法等实现对水体水质的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井排放到的自然水体的环境容量可以是自然水体如江河湖海;当所述自然水体的环境容量较大(如海洋),污染物浓度标准值C1可以适当提高;当所述自然水体的环境容量较小(如湖泊),污染物浓度标准值C1可以适当降低。当所述进入分流井的水体水质较好时,如为中后期雨水,污染物浓度标准值C1可以适当降低;当所述进入分流井的水体水质较差时,如为生活污水和/或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标准值C1可以适当提高。其目的是尽可能少的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实施例4

当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调蓄设施时,即对应实施例2的排水系统时,采用实施例3的排水控制方法,且进一步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四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出水管管路上时,水体流经出水管从调蓄设施的入口端流入调蓄设施进行存储,当调蓄设施的容量达到容纳上限时,水体从调蓄设施的出口端流入出水管下游端。

当第四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出水管支路上时,通过调节第六水利开关的开度调整水体的流向;当第六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部分水体流经出水管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部分水体流经设置在出水管旁的支路进入调蓄设施暂时存储;当第六水利开关处于截流状态时,全部水体流经设置在出水管旁的支路进入调蓄设施暂时存储;当调蓄设施的容量达到容纳上限时,全部水体流经出水管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

实施例5

当所述排水系统包括调蓄设施和一体化处理设施时,即对应实施例3的排水系统时,采用实施例3的排水控制方法,且进一步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四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出水管管路上时,水体流经出水管从调蓄设施的入口端流入调蓄设施进行存储,当调蓄设施的容量达到容纳上限时,水体从调蓄设施的出口端流入出水管下游端;同时,存储在调蓄设施中的水体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

当第四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出水管支路上时,通过调节第六水利开关的开度调整水体的流向;当第六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部分水体流经出水管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部分水体流经设置在出水管旁的支路进入调蓄设施暂时存储;当第六水利开关处于截流状态时,全部水体流经设置在出水管旁的支路进入调蓄设施暂时存储;当调蓄设施的容量达到容纳上限时,全部水体流经出水管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同时,存储在调蓄设施中的水体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直接排放至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

上述实施例4-5中,所述第一水利开关、第三水利开关和第六水利开关可以实现最大限流功能,其处于开启状态是指通过所述水利开关的流量值小于等于设定的最大流量值,这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调节所述水利开关的开度来实现。

上述实施例4-5中,所述第四水利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是指水体可以通过所述水利开关流向自然水体。

上述实施例4-5中,所述第四水利开关和第六水利开关处于截流状态是指调节所述水利开关的开度,保证水体截流在所述水利开关的上游端,不能通过所述水利开关流向自然水体。

上述实施例4-5中,所述水利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是指通过所述水利开关的水体的流量值为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