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城市内涝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155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城市内涝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城市内涝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由于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多座城市频繁遭遇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在各座城市接连发生,“下雨天到某某城市看海”、“去某某地方观瀑布”、“汽车成了潜水艇”成为当下对城市内涝这一现象极生动的写照。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对351个城市的调研,发现在2008~2010年的3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逢大雨必涝,现在已成为很多大城市的通病。

造成城市内涝直接原因除了暴雨频发以外,还有城市排水系统问题。随着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有起到主要蓄水作用的的水塘、湖泊、自然绿地减少,建筑物和地面收集的雨水越来越多。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绿化面积的显著减少,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水泥地了,土地不能很好的吸收雨水和储存雨水,雨水无法通过土壤渗透,减少排水量和缓解雨水汇集速度,而在道路上迅速蓄积,并沿道路迅速集中到城市道路的低洼之处,造成局部地下排水系统无法承受排水压力,致使城市内涝。这也是为什么城市内涝频发且重复在局部地方发生的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暴雨导致城市低洼处内涝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在暴雨发生时防止城市内涝的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止城市内涝的排水系统包括透水路面和重力式排水系统,所述重力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蓄水井以及多条设置在透水路面下方的雨水渗管。所述排水沟设置在透水路面下方且出水口与城市河道相通,直接将雨水排入河道内,起到主要排水作用。所述雨水渗管上设置有若干渗孔,地面雨水可通过透水地面渗透至雨水渗管内,减少排水沟的排水压力。所述雨水渗管平行设置在排水沟的两边,且通过渗孔排水沟相通,所述雨水渗管下方等距间隔设置有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与与蓄水井相通。当排水沟内水量过大时,雨水渗管可分担部分排水量,将部分雨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到蓄水井中,减少城市河道水位,减少排水系统反灌的情况。且雨水渗管下方直接与地基接触,使部分雨水渗透至地基里,减少路面蓄积的雨水,从源头减少汇集到城市低洼之处的雨水。

所述蓄水井连接有抽水泵,当蓄水井内水位高于雨水渗管连接的排水管在蓄水井内的排水口时,开启抽水泵,降低蓄水井内水位,避免雨水通过雨水渗管反灌。同时,在需要时,可通过抽水泵将蓄水井内雨水抽出用于清洗路面或者灌溉绿地。

进一步地,为达到更好的防止城市内涝,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排水沟内的虹吸式排水系统,所述虹吸式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排水沟内的多个雨水斗、多个与雨水斗一一连接的连接管、与连接管连接的悬管和与悬管连接的立管;所述连接管连接在雨水斗下方,所述连接管远离雨水斗的一端与悬管连通,所述悬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伸入蓄水井内与竖直设置的立管连接;所述蓄水井连接有与气泵连接的气管。

当城市遭遇大暴雨时,由于降雨点和降雨量过于集中,易造成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暴涨,易造成内涝。所述虹吸式排水系统通过负压将雨水压入管道,比重力式排水管道排水量大、排水速度快,能迅速缓解城市强降雨造成的排水压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几率。同时,雨水斗设置在排水沟内,减缓了雨水通过排水沟往城市低洼处汇集的速度,延长城市低洼处积水所需的降雨量和降雨时间。

当蓄水井内水位等于立管远离悬管的一端时,开启抽水泵,降低蓄水井内水位,避免雨水通过雨水渗管反灌。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内设置有水位监测器,所述水位监测器与气泵电路连接,通过水位监测器检测排水沟内水位,当水位漫过雨水斗或者更高水位时,开启气泵,抽出蓄水井内空气,造成负压,将排水沟内雨水虹吸流入蓄水井内,减缓排水沟内排水压力。当降雨量降低时,则气泵不开启,虹吸排水系统不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内设置有沉砂槽,所述沉砂槽上沿低于雨水斗上沿,且所述沉砂槽内设置有沉砂取出结构,方便排水沟内杂物清理,同时避免杂物进入虹吸排水系统内,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排水效果。所述沉砂槽上方设置有将沉砂槽和雨水斗完全罩住的限流罩,对虹吸排水系统内的排水进行限制,避免蓄水井内水位迅速上升造成雨水反灌,同时还可避免杂物进入虹吸排水系统内,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排水效果。

所述水位监测器固定在限流罩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防止城市内涝的排水系统包括通过在排水沟直接排水进入河道和雨水渗管排水至蓄水井同步进行排水,且雨水管道与排水沟连通的重力排水系统增大排水系统的排水量,减缓道路雨水蓄积和流动速度,降低河道水面涨速,达到良好的防治城市内涝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虹吸排水系统与重力排水系统同时进行排水,提高排水体统的排水量和排水效率,使城市在遭遇强降水时不易发生内涝,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虹吸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沟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透水路面,2—排水沟,3—雨水渗管,4—蓄水井,5—排水管,6—抽水泵,7—虹吸排水系统,8—雨水斗,9—连接管,10—悬管,11—立管,12—气泵,13—气管,14—沉砂槽,15—限流罩,16—水位监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防止城市内涝的排水系统包括透水路面1和重力式排水系统,所述重力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2、排水管5、蓄水井4以及多条设置在透水路面1下方的雨水渗管3。所述排水沟2设置在透水路面1下方且出水口与城市河道相通,直接将雨水排入河道内,起到主要排水作用。所述雨水渗管3上设置有若干渗孔,地面雨水可通过透水地面渗透至雨水渗管3内,减少排水沟2的排水压力。所述雨水渗管3平行设置在排水沟2的两边,且通过渗孔排水沟2相通,所述雨水渗管3下方等距间隔设置有排水管5,且所述排水管5与与蓄水井4相通。当排水沟2内水量过大时,雨水渗管3可分担部分排水量,将部分雨水通过排水管5进入到蓄水井4中,减少城市河道水位,减少排水系统反灌的情况。且雨水渗管3下方直接与地基接触,使部分雨水渗透至地基里,减少路面蓄积的雨水,从源头减少汇集到城市低洼之处的雨水。

所述蓄水井4连接有抽水泵6,当蓄水井4内水位高于雨水渗管3连接的排水管5在蓄水井4内的排水口时,开启抽水泵6,降低蓄水井4内水位,避免雨水通过雨水渗管3反灌。同时,在需要时,可通过抽水泵6将蓄水井4内雨水抽出用于清洗路面或者灌溉绿地。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行了改进,其改进之处为: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排水沟2内的虹吸式排水系统7,所述虹吸式排水系统7包括设置在排水沟2内的多个雨水斗8、多个与雨水斗8一一连接的连接管9、与连接管9连接的悬管10和与悬管10连接的立管11;所述连接管9连接在雨水斗8下方,所述连接管9远离雨水斗8的一端与悬管10连通,所述悬管10远离连接管9的一端伸入蓄水井4内与竖直设置的立管11连接;所述蓄水井4连接有与气泵12,所述蓄水井4上连接设置有与气泵12相连的气管13。

当城市遭遇大暴雨时,由于降雨点和降雨量过于集中,易造成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暴涨,易造成内涝。所述虹吸式排水系统7通过负压将雨水压入管道,比重力式排水管5道排水量大、排水速度快,能迅速缓解城市强降雨造成的排水压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几率。同时,雨水斗8设置在排水沟2内,减缓了雨水通过排水沟2往城市低洼处汇集的速度,延长城市低洼处积水所需的降雨量和降雨时间。

当蓄水井4内水位等于立管11远离悬管10的一端时,开启抽水泵6,降低蓄水井4内水位,避免雨水通过雨水渗管3反灌。

如图3所示,所述排水沟2内设置有水位监测器16,所述水位监测器16与气泵12电路连接,通过水位监测器16检测排水沟2内水位,当水位漫过雨水斗8或者更高水位时,开启气泵12,抽出蓄水井4内空气,造成负压,将排水沟2内雨水虹吸流入蓄水井4内,减缓排水沟2内排水压力。当降雨量降低时,则气泵12不开启,虹吸排水系统7不工作。

所述排水沟2内设置有沉砂槽14,所述沉砂槽14上沿低于雨水斗8上沿,且所述沉砂槽14内设置有沉砂取出结构,方便排水沟2内杂物清理,同时避免杂物进入虹吸排水系统内,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排水效果。所述沉砂槽14上方设置有将沉砂槽14和雨水斗8完全罩住的限流罩15,对虹吸排水系统7内的排水进行限制,避免蓄水井4内水位迅速上升造成雨水反灌,同时还可避免杂物进入虹吸排水系统7内,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排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故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