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浪墙堤顶的新型升降挡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1516发布日期:2018-06-28 03:16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浪墙堤顶的新型升降挡浪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浪墙堤顶的新型升降挡浪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在海堤的建设中,为了降低海堤高度,通常在堤顶外侧设置有放浪墙。防浪、消浪是海堤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做法是在坡面采用栅栏等构件进行消浪,堤肩设置防浪墙防浪。

但是,被防浪墙阻挡的波浪,在风和后续浪的作用下,大部分会越过堤顶,给大坝安全和堤后环境均带来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浪墙堤顶的新型升降挡浪结构,具有使浪不易越过堤顶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防浪墙堤顶的新型升降挡浪结构,包括堤顶,所述堤顶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沿着堤顶的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所述滑槽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竖直设置于水平面,所述挡板位于滑槽内的一端旋转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外一端旋转连接在滑槽的底部,所述挡板内设有空腔,所述丝杆旋转连接挡板的一端位于空腔内,所述丝杆上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堤顶旋转连接,并水平延伸到堤顶的背部,相邻所述挡板间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固定在堤顶的上表面,所述密封板紧贴在相邻所述挡板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蜗杆,蜗杆带动丝杆旋转,进而挡板在滑槽的限位和丝杆的驱动下,挡板在堤顶进行升降活动。一般情况下,挡板较多部分位于滑槽内,减少挡板对人们观景的影响;当需要防浪时,提高挡板的高度,进而使浪不易越过堤顶。相邻挡板之间会有间隙,密封板使打在挡板上的浪不易从间隙穿过,使该防浪墙的防浪能力变得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蜗杆上设有控制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蜗杆方便省力,提高了改变挡板高度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堤顶外侧壁开有通孔,所述通孔沿着至滑槽内,所述通孔中设有轴承,所述蜗杆旋转连接在轴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减少了蜗杆旋转的摩擦力,使蜗杆旋转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密封板为工字板,相邻所述挡板位于工字板的凹槽部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板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保证了挡板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滑动;工字板格挡在相邻的挡板之间,使浪不易从相邻挡板之间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工字板的凹槽部中滑动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与凹槽部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板的表面紧靠在挡板的背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打在挡板上的浪的冲击力较强时,弹性板使挡板能够格挡住浪的冲击,并且不易被破坏,提高了挡板的抗浪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板的两端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在工字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板通过导向杆连接在工字板上,从而弹性板不易脱离工字板,并且能够在工字板上进行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为压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簧固定方便,易于更换,成本低,能够发生形变以承受更多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滑槽的开口处铰接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背离铰接点的端部抵触在挡板的表面,所述倾斜板沿着滑槽的长度设置,所述倾斜板与堤顶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浪打在倾斜板上,使浪不易进入滑槽的开口处;倾斜板能够将降低浪的冲击力,保证了该防浪墙具有良好的防浪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倾斜板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减少倾斜板和挡板之间的摩擦力,便有调整挡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堤顶设有凹槽,所述扭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固定在倾斜板的表面,所述扭簧的第二端固定在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板调整高度的过程中,扭簧保证倾斜板抵触在挡板的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防浪墙使浪不易越过堤顶;

2、该防浪墙承受冲击的能力强;

3、该防浪墙的挡板高度调节方便。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耐冲击系数高,挡浪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扭簧和倾斜板的连接关系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堤顶;11、滑槽;12、通孔;2、挡板;21、空腔;3、丝杆;31、齿轮;32、蜗杆;321、控制柄;4、轴承;5、工字板;51、弹性板;52、导向杆;61、压簧;62、扭簧;621、第一端;622、第二端;7、倾斜板;71、弧面;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防浪墙堤顶的新型升降挡浪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堤顶1,在堤顶1的上表面开有多个滑槽11,滑槽11沿着堤顶1的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滑槽11内设有挡板2,挡板2可以在滑槽11内进行竖向的高度调节。挡板2位于滑槽11内的一端旋转连接有丝杆3,丝杆3的另外一端旋转连接在滑槽11的底部,挡板2内设有空腔21,丝杆3旋转连接挡板2的一端位于空腔21内。丝杆3上固定有齿轮31,齿轮31啮合有蜗杆32,蜗杆32的另一端与堤顶1旋转连接,并水平延伸到堤顶1的背部,蜗杆32远离蜗杆32的一端固定有控制柄321,操作蜗杆32方便省力,提高了改变挡板2高度的速度。结合图3,堤顶1的外侧壁开有通孔12,通孔12沿着至滑槽11内,通孔12中设有轴承4,蜗杆32旋转连接在轴承4内。轴承4减少了蜗杆32旋转的摩擦力,使蜗杆32旋转更加顺畅。

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挡板2间设有密封板,密封板的一端固定在堤顶1的上表面,密封板为工字板5,相邻挡板2位于工字板5的凹槽部中,工字板5的凹槽部的侧壁紧贴在相邻挡板2表面。相邻挡板2之间会有间隙,工字板5使打在挡板2上的浪不易从间隙穿过,使该防浪墙的防浪能力变得更强。

工字板5的凹槽部中滑动连接有弹性板51,弹性板51的表面紧靠在挡板2的背面,弹性板51的两端设有导向杆52,导向杆52滑动连接在工字板5上。弹性板51通过导向杆52连接在工字板5上,从而弹性板51不易脱离工字板5,并且能够在工字板5上进行滑移。弹性板51与凹槽8部的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为压簧61。压簧61套设在导向杆52中,固定方便,易于更换,成本低,能够发生形变以承受更多压力。

如图4和图5所示,滑槽11的开口处铰接有倾斜板7,倾斜板7背离铰接点的端部抵触在图1中的挡板2的表面,倾斜板7沿着滑槽11的长度设置,浪打在倾斜板7上,使浪不易进入滑槽11的开口处;倾斜板7能够将降低浪的冲击力,保证了该防浪墙具有良好的防浪效果。倾斜板7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为弧面71。弧面71减少倾斜板7和挡板2之间的摩擦力,便有调整挡板2的高度。倾斜板7与堤顶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为扭簧62,堤顶1设有凹槽8,凹槽8设有两个,分别靠近倾斜板7的两端,扭簧62具有第一端621和第二端622,扭簧62的第一端621固定在倾斜板7的表面,扭簧62的第二端622固定在凹槽8的底部,第一端621和第二端622具有夹角。在挡板2调整高度的过程中,扭簧62保证倾斜板7抵触在挡板2的表面。

使用过程及其原理:旋转蜗杆32,蜗杆32带动丝杆3旋转,进而挡板2在滑槽11的限位和丝杆3的驱动下,挡板2在堤顶1进行升降活动。一般情况下,降低挡板2的高度,挡板2较多部分位于滑槽11内,减少挡板2对人们观景的影响;当需要防浪时,提高挡板2的高度,进而使浪不易越过堤顶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