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袋内立体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525发布日期:2018-06-12 22:3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袋内立体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袋内立体排水结构,属于模袋淤泥筑堤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将围海造陆滩涂开发作为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提出河口海岸协调发展的综合治理方案,而湖泊以及江河口的综合治理,港口航道的疏浚工程作业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疏浚淤泥,因此模袋充淤筑堤技术应运而生。

模袋充淤筑堤技术是指由高强土工织物制成的大型模袋及包裹体,采用吹填淤泥土或疏浚淤泥作为填充材料,借助土工模袋技术滤水、包覆及保土作用,在吹填或疏浚淤泥土自身凝固结块的作用下可形成较好的排水体,以达到快速筑堤要求。

为了将吹填淤泥土或疏浚淤泥中的水迅速排出,从而快速凝结固化,目前该技术中有平面排水通道。本专利为了加快了排水速度,缩短了充填淤泥的时间,更有效地进行凝结固化,提出了在土工模袋内部设置一种立体式排水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模袋内立体排水结构,能显著加快了排水速度,缩短了充填淤泥的时间,更有效地进行凝结固化,从而提高施工速度,有利于充填软土袋筑堤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袋内立体排水结构, 包括模袋本体,模袋本体内穿插放置有立体排水结构,该立体排水结构由多根纵向管、横向管和多根短管通过三通或四通连接形成多层多排结构,纵向管沿模袋本体长度方向排布,其中的一根或几根延伸至模袋本体外部与外排水管连接,通过真空泵对排水结构内抽真空处理,横向管沿模袋本体宽度方向排布,短管连接上下层管,所述纵向管、横向管与短管管壁设有多个排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3~5mm,呈梅花形布置,孔距为5~10cm。

作为优选,所述立体排水结构的层数以及排数由模袋开口尺寸决定,穿插在模袋内与模袋具有20cm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之间的间距为40--50cm,上下层间距2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模袋内立体排水结构,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模袋内设置的排水结构为立体结构,通过多根纵向管、横向管和短管配合三通或四通实现立体排水管路,且将一根或几根纵向管延伸至模袋外部连接真空泵,实现对立体排水管路内抽真空处理,使得淤泥中的水渗入管路内;

控制管路之间的间距,以及管路上排水孔的表面积比,可以提升排水速度以及排水效果,从而缩短了淤泥填充时间,进行有效的凝结固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本实用新型长管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袋内立体排水结构, 包括模袋本体1,模袋本体内穿插放置有立体排水结构2,该立体排水结构由多根纵向管3、横向管4和多根短管5通过三通6或四通7连接形成多层多排结构,立体排水结构包覆在模袋内部按长度方向排布,且其中的一根或几根延伸至膜袋本体外部与外排水管连接,通过真空泵对排水结构内进行抽真空处理,横向管沿模袋本体宽度方向排布,短管连接上下层管,所述纵向管、横向管与短管的管壁设有多个排水孔8,该排水孔的孔径为3-5mm,呈梅花形布置,孔距为5~10cm。

所述立体排水结构的层数以及排数由模袋开口尺寸决定,穿插在模袋内与模袋具有20cm间隙,且纵向管和横向管之间的间距为40--50cm,上下层间距20cm。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模袋内立体排水结构,在模袋内设置的排水结构为立体结构,通过多根纵向管、横向管和短管配合三通或四通实现立体排水管路,且将一根或几根纵向管延伸至模袋外部连接真空泵,实现对立体排水管路内抽真空处理,使得淤泥中的水渗入管路内;

控制管路之间的间距,以及管路上排水孔的表面积比,可以提升排水速度以及排水效果,从而缩短了淤泥填充时间,进行有效的凝结固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