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挖除桩间土的挖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5520发布日期:2018-06-08 20:5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挖除桩间土的挖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掘机,特别涉及一种挖斗。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在建筑地基施工中,经常采用CFG桩或管桩的方法加固地基,桩基施工完成后,需要挖除部分桩间土1。由于挖土时,相邻两根桩体2的间距较小,一般仅有1.5~2.5m,而且桩体2不能被挖机的挖斗刚性碰触,否则会造成损坏,所以开挖时,需将挖机摆在两排桩的正中间,边倒退边开挖,逐条纵向开挖。因为位于两排桩中间的纵向土与挖机的机臂回勾方向位于一条线,所以容易挖除,但是每排桩相邻两根桩之间的横向土3则难以挖除。如图2所示,挖斗伸入横向两根桩体2中间后,活动空间小,回勾动作容易碰到桩体2。现有技术中解决办法有三种,一种是人工清除横向土3,二是改用小型号挖斗以便挖斗在横向两根桩体2中间进行开挖,三是用另一台挖机摆在横向两排桩的正中间开挖横向土3,前两种方法挖土效率低,后一种方法需增加一台挖机,挖土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挖除桩间土的挖斗,该挖斗可以高效挖除桩间横向土,节约机械和人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挖除桩间土的挖斗,包括底板、多个齿座和多个加长板,齿座固接于底板切削泥土的一端,加长板固接于底板,所述加长板沿齿座的方向延伸,超出齿座的端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挖斗在开挖两根桩体之间的横向土时,不必将整个挖斗放入桩体之间,加长板的切削部即可对横向土进行开挖,减小了对桩体造成碰触损坏的可能;对于两根桩体之间更深位置的横向土的开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将加长板竖直插入横向土中,然后挖斗横向摆动,将横向土带离两根桩体中间位置,最后用挖斗纵向开挖被带出的横向土并外弃,因此,该挖斗可以高效挖除桩间横向土,节约机械和人工。

作为优选地,加长板包括切削部,切削部位于远离齿座的方向,切削部为刀片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长板更容易对泥土进行切削,提高了挖土效率。

作为优选地,加长板还包括加宽部,加宽部位于加长板远离切削部的一端,所述加宽部用螺栓固定于底板的外侧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加长板与底板的可拆卸连接,同时加宽部使加长板与底板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便增加两个螺栓之间的距离,使加长板和底板的连接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地,每块加长板对应齿座的位置垂直固接有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布于齿座的两侧;每个齿座还包括穿通其内部的水平销孔,连接板上设有与水平销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板与齿座用销钉穿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板与齿座的连接,进一步加强了加长板与挖斗的连接,加长板工作时长得到提高。

作为优选地,加长板超出齿座端头部分的上表面垂直固接有肋刃,所述肋刃远离加长板的端面为刀片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刃不仅起到了加固加长板的作用,而且方便更好地对泥土进行切割,提高了挖斗的开挖效率。

作为优选地,加长板、连接板和肋刃为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方便了加长板的安装,而且加长板更加耐用。

作为优选地,加长板超出齿座端头的长度为30~5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满足了开挖横向土的要求,也不会因加长板太长而被折断,影响开挖效率。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两块侧板,所述侧板固接于底板两侧的上表面,侧板的外侧面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外侧表面固接有多根钢绞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绞线有很好的柔韧性,可以在不损坏桩体质量的情况下,对桩体的附着泥土进行有效清理。

作为优选地,钢绞线由多根钢丝相互缠绕而成,为防止钢绞线自身多根钢丝松散开叉,每根钢绞线用铁丝至少绑扎一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因钢绞线的钢丝松散而造成钢绞线的韧性的减弱,提高了钢绞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地,钢绞线长度为7~2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挖斗侧板可以与桩体保持一定距离,减小因挖斗碰触桩体对桩体造成损伤;钢绞线越长韧性越低,韧性低的钢绞线失去了清理附着泥土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挖斗可以高效挖除桩间土,特别是可高效挖除桩间横向土,节约机械和人工;

2、增加加长板后,挖斗可以不用整体伸入两根桩中间即可挖除横向桩间土,挖斗与桩体中间更容易保持一定距离,减小了挖斗对桩体碰触造成桩体损坏的可能;

3、增加的肋刃可以更好地切削泥土,进一步提高了挖土效率;

4、增加的钢绞线可以在保证不损坏桩体质量的前提下清理桩体周围的附着泥土,进一步节省了人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挖机开挖桩间土工作示意图;

图2是挖斗开挖桩间横向土工作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工作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挖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重点突出挖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挖斗清除桩体附着泥土工作示意图。

图中,1、桩间土;2、桩体;21、附着泥土;3、横向土;4、底板;5、齿座;51、水平销孔;6、加长板;61、切削部;62、加宽部;63、螺栓;64、弧形板;7、连接板;71、通孔;72、销钉;8、肋刃;9、侧板;10、固定板;11、钢绞线;112、钢丝;12、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挖除桩间土的挖斗,包括底板4、多个齿座5和多个加长板6,齿座5固接于底板4切削泥土的一端;多个加长板6焊接于底板4的内侧表面,并沿齿座5的方向延伸,超出齿座5的端头30cm;为方便切削泥土,加长板6包括切削部61,切削部61位于远离齿座5的方向,切削部61为刀片状。

工作过程:挖斗在开挖两根桩体2之间的横向土3时(参考图1),不必将整个挖斗放入桩体2之间,加长板6的切削部61即可对横向土3进行开挖,减小了对桩体2造成碰触损坏的可能。对于两根桩体2之间更深位置的横向土3的开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将加长板6竖直插入横向土3中,然后挖斗横向摆动,将横向土3带离两根桩体2中间位置,最后用挖斗纵向开挖被带出的横向土3并外弃。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加长板6还包括加宽部62,加宽部62位于加长板6远离切削部61的一端,加宽部62用多个螺栓63固定于底板4的外侧表面。加宽部62使加长板6与底板4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便增加两个螺栓63之间的距离,使加长板6和底板4的连接更加牢固。此外,加宽部62与加长板6未加宽的部分采用弧形板64连接过渡。

每块加长板6对应齿座5的位置垂直焊接两块连接板7,两块连接板7分别位于齿座5的两侧;每个齿座5还包括穿通其内部的水平销孔51(参考图3),连接板上设有与水平销孔51对应的通孔71,连接板7与齿座5用销钉72穿孔连接。

加长板6超出齿座5端头部分的长度为50cm,该段加长板6的上表面垂直固接有肋刃8,肋刃8起到了加固加长板6的作用,使加长板6不容易被折断;肋刃8远离加长板6的端面为刀片状,方便更好地对泥土进行切割,提高开挖效率。为了方便加工和安装,加长板6、连接板7和肋刃8为一体成型。

工作过程:将多个带有连接板7和肋刃8的加长板6用螺栓63和销钉72固定连接在底板6和齿座5上;将挖斗的加长板6竖直插入要开挖的横向土3中;挖斗作回勾动作,肋刃8和切削部61切割横向土3;然后挖斗作横移动作,利用加长板6和肋刃8对横向土3的摩擦力将横向土3带离两根桩体2中间位置;最后用挖斗纵向开挖被带出的横向土3并外弃。

实施例三:

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挖斗还包括两块侧板9,侧板9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固定板10和多根钢绞线11。多根钢绞线11垂直焊接于固定板10,固定板10用两个螺栓固接于侧板9。钢绞线11由多根钢丝112相互缠绕而成,为防止钢绞线11自身多根钢丝112松散开叉,每根钢绞线11用铁丝12至少绑扎一道。钢绞线11长度为7~20cm。例如,当钢绞线11长度为20cm时,在钢绞线11的10cm位置绑扎一道铁丝12。

工作过程:将焊接有钢绞线11的固定板10用两个螺栓固定在挖斗的侧板9的外侧表面,然后进行挖土作业;如图6所示,当侧板9靠近桩体2时,多根钢绞线11共同沿桩体滑移,将附着泥土21打散、刮落;最后用挖斗开挖被刮落的附着泥土21并外弃。

由于钢绞线11有很好的柔韧性,当其碰到桩体2时会产生弯曲变形,不会对桩体2结构质量造成损害,当其脱离与桩体2的接触后,又恢复原状。

由于挖土作业时挖斗一直做回勾动作,所以钢绞线11一直是单向受力,使用一段时间,钢绞线11会产生弯曲变形。此时,拆下固定板10,旋转180度后再次安装在侧板9上,使得钢绞线11的弯曲方向改变,这样钢绞线11可以继续清理桩体2上的附着泥土2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