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挡土透水功能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插板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1086发布日期:2018-06-22 23:3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具有挡土透水功能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插板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挡土透水功能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插板桩。



背景技术:

大气降水通过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得土壤含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不断升高,为了降低土壤一侧的地下水位,减轻来自土壤一侧水压力对护岸结构的影响,在现有技术中,河道护岸结构施工完成后,将包裹土工布的排水板固定在护岸结构迎土侧的岸墙上,由于排水板有若干块,每一块均要包裹土工布后再固定,并且保证排水板之间紧密相邻,工作量大且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而岸墙底部安置的连通河道与排水板内部的排水管,用于将土壤一侧的水流引入河道,以此平衡岸墙两侧的水压力,其排水管仅安置在岸墙底部,延长了水流的流通路径、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流速,并且排水管连接河道一端的管口容易被河底的沉淀物堵塞以至丧失排水功能,在迎土一侧距离岸墙小于半米处需要设置过滤层,首先利用木板顺放另一块土工布,在木板两侧需要同时进行回填作业,木板左侧回填砂石滤水层、右侧回填土,边填边拔出木板,回填作业与拔木板需同时进行、并保证土工布完整的留置于土壤内,人工操作很难保证施工的精度,单一的过滤层其过滤效果差,若设置多个过滤层其施工难度较高,整个施工过程相对复杂、施工步骤过多难度较大,应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挡土透水功能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插板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挡土透水功能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插板桩,包括插板桩本体,所述插板桩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反滤单元,所述每个反滤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插板桩本体的迎土侧部的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迎水侧部的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板桩本体内部并且经由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反滤仓,所述反滤仓内设置有用于挡土透水的滤水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滤水层包括由至少两层滤料层组成的复合滤水层、以及覆盖所述进水口的大孔隙滤水层,所述复合滤水层由下往上每层滤料层的颗粒越来越小,所述复合滤水层与所述大孔隙滤水层之间夹设有挡土透水的土工布,反滤仓内由上而下依次铺设的大孔隙滤水层、土工布以及复合滤水层用于多次过滤净化从土壤一侧经由进水口通入的水流,大孔隙滤水层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使得水流能够及时地通入反滤仓,在阻挡大颗粒杂质的同时阻止小颗粒杂质继续被水流带走,挡土透水的土工布将大颗粒杂质截留在一侧并进一步过滤小颗粒杂质,复合滤水层用于进一步过滤小颗粒杂质并将水流快速排入河道。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合滤水层由下往上依次为覆盖所述出水口的碎石滤水层、细砂滤水层,碎石颗粒较大,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有利于水流的快速排出并阻止小颗粒杂质被水流带走,细砂颗粒较小,可以过滤小颗粒杂质,增强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反滤仓中还设有覆盖所述出水口的砂石过滤网,防止水流携带滤料从出水口中排出、破坏滤水层的结构,同时起到进一步过滤的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水口并排设于所述迎土侧部且相邻两个所述进水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出水口并排设于所述迎水侧部且相邻两个所述出水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反滤仓纵向长度的一半以上,从而有效提升水流的过滤净化效果,最大程度的减小对水体的污染。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每个反滤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板桩本体内部具有位于所述反滤仓上方并与之相连通的生态仓,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板桩本体的迎水侧部上并与所述生态仓的上部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向上倾斜的倾斜管,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生态仓下方,从而将生态仓与反滤仓结合为一体式的多功能仓体、成为连接水体与土壤的媒介,水生动植物不断从插板桩本体上的倾斜管进入仓体内生长繁衍,倾斜管可以更好的引导仓体内植物的枝叶倾斜向上生长延伸出水面,提升堤岸的景观性,同时提升了插板桩的综合利用程度,体现生态效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倾斜管和所述进水口分别采用两种规格,所述倾斜管的口径大于所述进水口的口径,所述倾斜管的数量少于所述进水口的数量,从而保证水流在仓体内达到动态平衡,并且由于进水口的口径较小,避免水流与另一侧的土壤过多接触后破坏土壤结构,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倾斜管并排设于所述迎水侧部上,且所述倾斜管与所述进水口分别投影于所述迎水侧部上的位置上下相错开,有利于水流在仓体内形成迂回流动的走向,同时减小水流对另一侧土壤的冲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板桩本体的前侧为迎水侧,后侧为迎土侧,所述生态仓腔体的前后侧壁上设有用于减缓水流速度、改变水流方向的消能凹槽,所述消能凹槽位于所述倾斜管与所述进水口之间且相前后对称,消能凹槽可以防止进入仓体内的乱流将另一侧的土壤以及仓体底部堆积的泥土砂石卷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板桩包括钢筋构架、预制设于所述钢筋构架上并将所述钢筋构架包裹在内的混凝土造型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挡土透水功能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插板桩的技术方案,首先,包括插板桩本体,插板桩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反滤单元,每个反滤单元包括进水口、出水口以及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反滤仓,反滤仓与插板桩结合为一体兼作河道护岸结构的一部分,能够减轻土壤一侧水压力对护岸结构的影响,简化施工步骤的同时免去了后期增加排水装置的生产成本与施工成本,节约工程造价、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其次,反滤仓内设置有用于挡土透水的滤水层,不仅可以起到挡土透水的作用,还可以同时有效净化水流,大大降低对河道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将反滤仓作为第一种反滤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各层滤水层以及土工布未画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反滤仓的侧视图;

图3为包含反滤仓的插板桩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将反滤仓与生态仓相结合作为第二种反滤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反滤单元的侧视图;

图6为包含第二种反滤单元的插板桩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包含上述两种反滤单元的插板桩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插板桩本体;11、迎土侧部;111、进水口;12、迎水侧部;121、出水口;122、倾斜管;13、反滤仓;131、砂石过滤网;14、生态仓;141、消能凹槽;2、碎石滤水层;3、细砂滤水层;4、土工布;5、大孔隙滤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结合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挡土透水功能的生态景观组合护岸插板桩的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包括插板桩本体1,所述插板桩本体1包括钢筋构架、预制设于所述钢筋构架上并将所述钢筋构架包裹在内的混凝土造型体,所述插板桩本体1上纵向均匀分布三个反滤单元,具体结合图3所示,所述每个反滤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插板桩本体1的迎土侧部11的三个进水口111和迎水侧部12的三个出水口121,所述进水口111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121,所述进水口111并排设于所述迎土侧部11且相邻两个所述进水口11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出水口121并排设于所述迎水侧部12且相邻两个所述出水口12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反滤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板桩本体1内部并且经由所述进水口111和所述出水口121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反滤仓13,所述进水口111与所述出水口12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反滤仓13纵向长度的一半以上,由此提升水流的过滤效果,最大程度的减小对水体的污染,而反滤仓13与插板桩本体1结合为一体兼作河道护岸结构的一部分,能够减轻土壤一侧水压力对护岸结构的影响,不仅可以简化施工步骤、降低施工过程中排水项目的施工难度,还可以免去后期增加排水装置的投入成本,节约工程造价、经济效益由此提升。再结合图2所示,所述反滤仓13内设置有用于挡土透水的滤水层,所述滤水层由下往上依次为由碎石滤水层2和细砂滤水层3组成的覆盖所述出水口121的复合滤水层、以及覆盖所述进水口111的大孔隙滤水层5,所述细砂滤水层3与大孔隙滤水层5之间还夹设有挡土透水的土工布4,滤水层和夹于中间的土工布4用于多次过滤净化从土壤一侧经由进水口111通入的水流,碎石的颗粒较大,水流易排出,细砂颗粒较小,可以过滤小颗粒杂质,增强过滤效果,在水流通过反滤仓13的过程中,大孔隙滤水层5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阻挡大颗粒杂质并阻止小颗粒杂质继续被水流带走,大颗粒杂质被挡土透水的土工布4截留在一侧并进一步过滤小颗粒杂质,由细砂滤水层3和碎石滤水层2组成的复合滤水层对小颗粒杂质进一步过滤并将水流快速排入河道,大大提升了净水和排水的效果,同时降低对河道的污染,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反滤仓13中还设有覆盖所述出水口121的砂石过滤网131,一方面有效阻止碎石滤水层2的碎石被水流带出,破坏滤水层结构,另一方面起到进一步过滤的作用。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将反滤仓13单独作为第一种反滤单元设置在插板桩本体1内部。

进一步的,结合图4至6所示,所述每个反滤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板桩本体1内部具有位于所述反滤仓13上方并与之相连通的生态仓14,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板桩本体1的迎水侧部12上并与所述生态仓14的上部相连通的两个向上倾斜的倾斜管122,所述进水口111位于所述生态仓14下方,从而将生态仓14与反滤仓13结合为一体式的多功能仓体,兼具控制水土流失、净化和排水的功能,成为连接水体与土壤的媒介,水流携带的杂质与设于反滤仓13内的大孔隙滤水层5形成一个小型培养基,为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由此衍生出的植物根系延伸至另一侧土壤可以起到稳固土壤的作用,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插板桩本体1上设置的倾斜管122可以更好的引导植物的枝叶倾斜向上生长延伸出水面,不断生长繁衍水生动植物大大提升了堤岸的景观性,体现生态效益并拓展插板桩的综合利用范围,此外,所述倾斜管122和所述进水口111分别采用两种规格,由于所述倾斜管122的口径大于所述进水口111的口径,所述倾斜管122的数量少于所述进水口111的数量,有利于平衡仓体内的进水量与出水量,从而保证水流在仓体内达到动态平衡,并且由于进水口111的口径较小,避免水流与另一侧的土壤过多接触后破坏土壤结构,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更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倾斜管122并排设于所述迎水侧部12上,所述倾斜管122与所述进水口111分别投影于所述迎水侧部12上的位置上下相错开,使得水流形成迂回流动的走向,减小对另一侧土壤的冲刷,所述插板桩本体1的前侧为迎水侧,后侧为迎土侧,所述生态仓14腔体的前后侧壁上设有用于减缓水流速度、改变水流方向的消能凹槽141,所述消能凹槽141位于所述倾斜管122与所述进水口111之间且相前后对称,从倾斜管122通入的乱流在消能凹槽141的作用下减速改向,避免另一侧土壤以及底部堆积的泥土砂石被卷出仓体,进一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本实施例中除了可以将反滤仓13单独作为第一种反滤单元设于插板桩本体1上(如图3所示),还可以将反滤仓13与生态仓14组合成一体式的多功能仓体作为第二种反滤单元设于插板桩本体1上(如图6所示),并且在同一个插板桩本体1上可设置多个不同的上述反滤单元(如图7所示)。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