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珍稀种质资源迁移保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9030发布日期:2018-08-04 15:1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湖污染底泥生态清淤领域,尤其是一种河湖珍稀种质资源迁移保护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众多河湖底泥淤积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为了达到提标扩容要求,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常需要采用各种机械或人工方式清除淤积底泥。但在清淤过程中,大多是从表层底泥开始清淤,连同底泥中存有的水生生物一同清除,对河湖物种多样性保护极为不利,尤其是对珍稀生物的保护。我国幅员辽阔,河湖众多,河湖中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大多数湖泊中存有大量国家级或世界级珍稀种质资源,我们知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是保护生物种质资源,一个物种就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因此,我们在进行河湖清淤时,应优先考虑其中种质资源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底泥清淤方法的上述问题,为了保护河湖珍稀生物种质资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湖珍稀种质资源迁移保护设备,可先将河湖内珍稀生物迁移出原位,再进行河湖底泥清淤施工,待清淤完成后,再将珍稀生物放回原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湖珍稀种质资源迁移保护设备,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上的控制室,在船体上配备生物暂存箱和能将生物暂存箱放入河湖中并控制升降的动力系统,生物暂存箱为顶部不封闭、四周封闭、底板为活动式底板的箱体,活动式底板为由液压缸控制开合的两个对接板构成,在两个对接板结合部位设置有止水密封条。

所述动力系统为卷扬机。

所述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

卷扬机的缆索通过吊环与固定在生物暂存箱四角的安装缆连接。

所述液压系统的液压臂杆通过吊耳及配套螺栓与生物暂存箱侧壁连接。

所述生物暂存箱底面边长2~4m,箱体高2~3m。

在生物暂存箱外壁上配备定位仪、超声波测深仪、水下摄像机、水下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河湖珍稀种质资源迁移保护设备,可将河湖内珍稀生物资源迁移,方便后续清淤施工,在保护河湖珍稀生物物种的前提下,清除淤积泥土,有助于维持河湖物种多样性,对于淤积泥土的清淤具有生态、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河湖珍稀种质资源迁移保护设备正视图。

图2是图1中暂存箱剖视图。

图中:

1——船体;

2——控制室;

3——船位定位仪;

4——生物暂存箱;

5——定位桩;

6——暂存箱定位仪;

7——卷扬机;

8——水下照明灯;

9——活动式底板;

10——卷扬机的缆索;

11——水深仪;

12——水下摄像机;

13——止水密封装置;

14——吊环;

15——底板液压缸

16——安装缆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河湖珍稀种质资源迁移保护设备,包括船体1,设置在船体上的控制室2,在船体1上配备生物暂存箱4和能将生物暂存箱4放入河湖中并控制升降的动力系统,生物暂存箱4为顶部不封闭、四周封闭、底板为活动式底板9的箱体,活动式底板9为由液压缸控制开合的两个对接板构成,在两个对接板结合部位设置有止水密封条13。

所述生物暂存箱动力系统为卷扬机7。卷扬机的缆索10通过吊环14与固定在生物暂存箱4四角的安装缆索16连接。

所述活动式底板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液压臂杆通过吊耳及配套螺栓与生物暂存箱侧壁连接。

所述生物暂存箱底面边长2~4m,箱体高2~3m。

在生物暂存箱4外壁上配备定位仪6、超声波测深仪11、水下摄像机12、水下照明灯8。

上述河湖珍稀种质资源迁移保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拟迁移区域进行种质资源调查,确定本区域内水生生物迁移需保留的泥土层厚度;

步骤二,结合定位系统,采用合适网距的网格对迁移区域进行迁移网格划分;

步骤三,将生物网格迁移设备行驶至迁移网格附近,通过配备的超声波测深仪测定迁移网格处水底深度,精度可控制在±2.5cm,测定数据传输至驾驶室控制台;

步骤四,通过定位仪,记录船体及生物暂存箱平面位置,测定数据传输至驾驶室控制台并储存;

步骤五,开启生物暂存箱活动式底板,根据测定深度,调整生物暂存箱下放深度,满足水生生物迁移所需保留的泥土层厚度后,控制活动式底板收起;

步骤六,将装有珍稀水生生物及泥水的生物暂存箱提出水面,放置于旁边准备好的配有专用养护箱的船舶上,运输至养护场地贮存;

步骤七,将区域内水生生物迁移完毕后,即可采用水上挖掘机或绞吸式挖泥船等设备对区域内泥土层进行清淤施工;

步骤八,待区域清淤完成,水域营造出适宜迁移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之后,再根据迁移时所记录的定位信息,采用迁移设备将所迁移的水生生物转移至原位。

具体地说,为了实现更高精度的珍稀水生生物迁移施工控制,在生物暂存箱上配备定位仪、超声波测深仪、水下摄像装置等设备,方便对迁移过程中的各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船体用于装载并操作生物暂存箱,。生物暂存箱通过卷扬机控制升降,卷扬机缆索通过吊环与固定在生物暂存箱四角的缆索连接。若所清理区域土质较硬,可采用液压臂杆代替卷扬机控制生物暂存箱升降,液压臂杆通过吊耳及配套螺栓与生物暂存箱侧壁连接。

生物暂存箱活动式底板采用类似挖掘机挖臂的液压系统控制,同时为尽量避免生物暂存箱内水土及迁移生物撒漏,在活动式底板启闭位置设置止水密封装置。

生物暂存箱用于将水底珍稀生物迁移至指定养护位置,使用时,先将箱体底板张开,箱体逐渐下放插入迁移区域,控制活动底板闭合,随后将区域内水土及生物一同吊起转移至指定养护位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某湖泊生态清淤工程,其中一处需进行珍稀水生生物迁移的湖泊水域面积约为100m2,水深约为2~3m。该工程所采用暂存箱的边长为2m,箱体高2.5m。湖泊生态清淤过程如下。

首先对拟迁移区域进行种质资源调查,确定本区域内水生生物迁移需保留的泥土层厚度为1m;

结合定位系统,采用2m×2m网格对迁移区域进行迁移网格划分,共分为25个网格;

以其中某网格为例细述迁移过程,将生物网格迁移设备行驶至迁移网格附近,通过船体上配备的超声波测深仪测定迁移网格处水底深度,精度可控制在±2.5cm,测定数据传输至驾驶室控制台;

通过定位仪,记录船体及生物暂存箱平面位置,测定数据传输至驾驶室控制台并储存;

开启生物暂存箱活动式底板,根据测定深度,调整生物暂存箱下放深度,使暂存箱底高程降至水底以下1m,控制活动式底板收起;

将装有珍稀水生生物及泥水的生物暂存箱提出水面,放置于旁边准备好的配有专用养护箱的船舶上,运输至养护场地贮存;

将区域内水生生物迁移完毕后,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对区域内泥土层进行清淤施工;

待该区域清淤完成,水域逐渐营造出适宜所迁移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之后,根据迁移时所记录的定位信息,采用迁移设备将所迁移的水生生物转移至原位。

为了加快湖泊珍稀水生生物迁移施工进度,同时尽量避免相邻位置施工影响,可在不相邻迁移网格同时开始迁移施工。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