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865发布日期:2018-09-14 20:3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管廊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舱室综合管廊结构,其综合管廊内的各舱室在不同平面位置分别伸出对应连接的支管廊从而实现舱室互通,其分散互通造成平面浪费,且有在不同平面位置伸出,增加其他舱室需要躲让的可能性,此外,现有的互通结构难以应对空间受限的互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其将多舱室与1或2舱相连接的综合管廊空间相通,管线可实现绕行、分合,人员通行顺畅。

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廊包括至少M个主线管廊舱室、N个支线管廊舱室,其中2≤M≤4,N的取值为1或2,M、N均为自然数,所述地下管廊包括上层结构、下层结构,所述主线管廊舱室和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不同高度的层结构布置,M个主线管廊舱室并排平行布置,N个支线管廊舱室并排平行布置,主线管廊和支线管廊在空间位置上设置有交叉口,交叉口包括交叉口上层、交叉口下层,当M个主线管廊舱室位于下层结构时,所述交叉口下层对应被划分为M个相互隔离的区域,N个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上层结构,交叉口上层被划分为N个相互隔离区域,位于交叉口内的每个主线管廊舱室通过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连接至不在同层对应的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交叉口内的每个主线管廊舱室连接至不在同层对应的支线管廊舱室。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当M个主线管廊舱室位于上层结构时,所述交叉口上层对应被划分为M 个相互隔离的区域,N个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下层结构,交叉口下层被划分为N 个相互隔离区域;

所述交叉口下层的地面低于同层的管廊布置,对应位置的所述管廊的地面和所述交叉口下层的地面通过踏步结构过渡布置;其通过相向降低廊体标高,为交叉口创造有利的竖向条件;

优选地,所述M的取值为2,N的取值为2;2个主线管廊舱室分别为主线管廊A舱室、主线管廊B舱室,2个支线管廊舱室具体为支线管廊A′舱室、支线管廊B′舱室;所述主线管廊舱室位于下层结构,所述交叉口下层对应被划分为2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分别连通主线管廊A舱室、主线管廊B舱室,交叉口上层被划分为2个相互隔离区域,分别连通支线管廊A′舱室、支线管廊B′舱室;

主线管廊垂直于支线管廊布置,所述交叉口的横截面为八边形结构设置,所述主线管廊A舱室通过交叉口下层的双侧八字形外扩,两个线缆通道A分别沿着八字形外扩的两侧墙体设置,检修通道A位于两个所述线缆通道A中间的位置,主线管廊B舱室的过交叉口下层的双侧同向八字形设置,线缆通道B沿着八字形外侧墙体设置,检修通道B位于线缆通道B的内侧设置,所述支线管廊A′舱室通过交叉口上层的两端八字形外扩,两个线缆通道A′分别沿着八字形外扩的两端墙体设置,检修通道A′位于两个所述线缆通道A′中间的位置,主线管廊B′舱室的过交叉口下层的两端同向八字形设置,线缆通道B′沿着八字形外端墙体设置,检修通道B′位于线缆通道B′的内端设置;

所述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在交叉口的转角墙体处设置,其实现电力电缆在主线管廊和支线管廊之间的沟通;

所述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的数量及尺寸根据电力电缆种类及规模确定,对于双布置电力电缆的管廊,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也分列预留;

检修通道A和检修通道A′之间设置有楼梯A,楼梯A连通主线管廊A舱室和支线管廊A’舱室,楼梯A行进方向避让主线管廊内水平方向人员检修通道宽度,并同步满足对支线管廊内A’舱室人员检修通道的避让要求;

检修通道B和检修通道B′之间设置有楼梯B,楼梯B连通主线管廊B舱室和支线管廊B’舱室,楼梯B行进方向避让主线管廊内水平方向人员检修通道宽度,并同步满足对支线管廊内B’舱室人员检修通道的避让要求。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其使得支管廊从主管廊上或下部连接,进而使得多个主管廊舱室与1个2个支线管廊舱室相连接的综合管廊空间相通,使得管线可实现绕行、分合,人员通行顺畅,其平面占地小、竖向所占高度小、管线连接方便、人员通行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交叉口下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交叉口上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主线管廊A舱室1、主线管廊B舱室2、支线管廊A′舱室3、支线管廊B′舱室4、线缆通道A5、检修通道A6、线缆通道B7、检修通道B8、线缆通道A′ 9、检修通道A′10、线缆通道B′11、检修通道B′12、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13、楼梯A14、楼梯B15、踏步结构16。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其包括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地下管廊包括至少M个主线管廊舱室、N个支线管廊舱室,其中2≤M≤4,N的取值为1或2,M、N均为自然数,地下管廊包括上层结构、下层结构,主线管廊舱室和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不同高度的层结构布置,M个主线管廊舱室并排平行布置,N个支线管廊舱室并排平行布置,主线管廊和支线管廊在空间位置上设置有交叉口,交叉口包括交叉口上层、交叉口下层,当M个主线管廊舱室位于下层结构时,交叉口下层对应被划分为M个相互隔离的区域,N个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上层结构,交叉口上层被划分为N个相互隔离区域,位于交叉口内的每个主线管廊舱室通过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连接至不在同层对应的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交叉口内的每个主线管廊舱室连接至不在同层对应的支线管廊舱室。

当M个主线管廊舱室位于上层结构时,交叉口上层对应被划分为M个相互隔离的区域,N个支线管廊舱室位于下层结构,交叉口下层被划分为N个相互隔离区域;

交叉口下层的地面低于同层的管廊布置,对应位置的管廊的地面和交叉口下层的地面通过踏步结构过渡布置;其通过相向降低廊体标高,为交叉口创造有利的竖向条件。

具体实施例、见图1-图4,M的取值为2,N的取值为2;2个主线管廊舱室分别为主线管廊A舱室1、主线管廊B舱室2,2个支线管廊舱室具体为支线管廊A′舱室3、支线管廊B′舱室4;主线管廊舱室位于下层结构,交叉口下层对应被划分为2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分别连通主线管廊A舱室1、主线管廊B舱室2,交叉口上层被划分为2个相互隔离区域,分别连通支线管廊A′舱室3、支线管廊B′舱室4;交叉口下层的地面低于同层的主线管廊布置,对应位置的主线管廊的地面和交叉口下层的地面通过踏步结构16过渡布置;

主线管廊垂直于支线管廊布置,交叉口的横截面为八边形结构设置,主线管廊A舱室1通过交叉口下层的双侧八字形外扩,两个线缆通道A5分别沿着八字形外扩的两侧墙体设置,检修通道A6位于两个线缆通道A5中间的位置,其使得检修通道A6在交叉口位置局部加宽;主线管廊B舱室2的过交叉口下层的双侧同向八字形设置,线缆通道B7沿着八字形外侧墙体设置,检修通道B8位于线缆通道B7的内侧设置,主线管廊B舱室2因主线管廊A舱室1 八字形外扩,也同步外扩以满足管线敷设、人员检修通道宽度和空间,并确保在交叉口位置检修通道B8也同样加宽;支线管廊A′舱室3通过交叉口上层的两端八字形外扩,两个线缆通道A′9分别沿着八字形外扩的两端墙体设置,检修通道A′10位于两个线缆通道A′9中间的位置,主线管廊B′舱室 4的过交叉口下层的两端同向八字形设置,线缆通道B′11沿着八字形外端墙体设置,检修通道B′12位于线缆通道B′11的内端设置;

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13在交叉口的转角墙体处设置,其实现电力电缆在主线管廊和支线管廊之间的沟通;

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13的数量及尺寸根据电力电缆种类及规模确定,对于双布置电力电缆的管廊,垂直向的管线联通孔洞也分列预留;

检修通道A6和检修通道A′10之间设置有楼梯A14,楼梯A14连通主线管廊A舱室1和支线管廊A’舱室3,楼梯A14行进方向避让主线管廊内水平方向人员检修通道宽度,并同步满足对支线管廊内A’舱室3人员检修通道的避让要求;

检修通道B8和检修通道B′12之间设置有楼梯B15,楼梯B15连通主线管廊B舱室2和支线管廊B’舱室4,楼梯B15行进方向避让主线管廊内水平方向人员检修通道宽度,并同步满足对支线管廊内B’舱室4人员检修通道的避让要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