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清淤疏通机用定位内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6697发布日期:2018-08-08 08:4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疏通清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清淤疏通机用定位内筒。



背景技术:

管道清淤,多见于市政维护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在管道内拱入旋转的缆绳以实现对管道内空间的搅拌,从而排除堵塞,疏通管道,进一步的,在缆绳退出管道时,带出淤泥等堵塞物,实现管道的清淤。

传统技术中,管道的清淤设备主要包括软轴储存装置、带动软轴转动的旋转动力源和带动软轴收放的收放动力源,其缺点在于:清淤效率低,工作过程中控制部分存在滞后性。也有相关技术人员研制出一种缆线缠绕的收放方式,缆线缠绕于固定筒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申请人发现缆线的缠绕往往难以按照既定的路线,在多次使用后,其自身的缠绕往往会出现缆线打结,不同圈数缆线彼此缠绕的现象发生,既影响缆线收放速度,也影响缆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道清淤疏通机用定位内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清淤机管道软轴收放阶段容易产生故障、收放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清淤疏通机用定位内筒,所述管道清淤疏通机包括收放缆线的滚筒装置,所述滚筒装置包括内层滚筒和外层储藏筒,缆线由弹性软轴制成,所述软轴处于内层滚筒和外层储藏筒间的空腔内并缠绕于所述外层储藏筒内,所述滚筒装置还包括由尼龙制成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一端固定于内层滚筒的软轴出口端、与管道清淤疏通机的内层套筒的尺寸相对应,另一端筒径渐缩至整体呈锥形,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的斜面的倾角α为40°。

优选的,在所述导向筒和内层滚筒的安装端各设有向滚筒装置的中心轴凹陷的连接凹圈,对应的在所述连接凹圈外套装有安装环,以实现所述导向筒和所述内层滚筒的平滑过渡。

或者,所述安装环厚度大于5mm,在所述凹圈与所述安装环间安装有固定销。

或者,所述导向筒卡装于所述内层滚筒内。

或者,所述凹圈与所述安装环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筒的长度大于200mm。

优选的,所述内层滚筒和导向筒的壁厚在10mm到2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设计了与清淤机内部滚筒配套相配套的导向筒,对清淤机软轴的收放进行合理的导向,防止软轴打结,冲突,提高了收放效率,降低了工作过程中设备对软轴的磨损;材质材料的选择进一步降低了摩擦系数;导向筒和内层滚筒间的安装方式多样,过渡平滑。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向筒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卡装机构;2、软轴进出通孔;3、软轴;4、外层储藏筒;5、安装环;6、连接支撑板的轴承支撑;7、内层套筒;8、导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清淤疏通机用定位内筒,管道清淤疏通机包括收放缆线的滚筒装置,滚筒装置包括内层滚筒和外层储藏筒4,缆线由弹性软轴制成,软轴处于内层滚筒和外层储藏筒4间的空腔内并缠绕于外层储藏筒4内,滚筒装置还包括由尼龙制成的导向筒8,导向筒8一端固定于内层滚筒的软轴出口端、与管道清淤疏通机的内层套筒7的尺寸相对应,另一端筒径渐缩至整体呈锥形,锥形的斜面的倾角α在30°到55°之间。

在导向筒8和内层滚筒的安装端各设有向滚筒装置的中心轴凹陷的连接凹圈,对应的在连接凹圈外套装有安装环5,以实现导向筒8和内层滚筒的平滑过渡。

导向筒8的长度大于200mm。内层滚筒和导向筒8的壁厚在10mm到20mm之间。

软轴3的两侧各自连接独立的动力源,两端转速不同,在弹性力的作用和适当的限位下,具体的,软轴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卡簧器间形成螺纹连接,软轴相当于丝杠,卡簧器相当于螺母,实现收放,软轴3在内外筒有效的引导下实现了高效的进出,同时防止错乱排列,正常工作时,储藏筒内的软轴经过储藏器前端的卡盘旋转拉出,在储藏筒旋转下,把动力传输给软轴3旋转,旋转的软轴3把旋转的动力传给前端切削刀具,就形成了旋转的刀具功能,一边进行对垃圾的穿透切割,一边利用它的螺旋状的刀具带动软轴3前进工作,本发明中,软轴3为弹簧轴制成的软轴;

内筒的设计增加了引导部,相当于在滚筒中增加了过渡导向元件,进一步改善了设备对于软轴3在设备内的布设的导向能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安装环5厚度大于5mm,在凹圈与安装环5间安装有固定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导向筒8卡装于内层滚筒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凹圈与安装环5间螺纹连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导向筒8由柱形筒和锥形筒组合而成,延长了过渡的长度和坡度,进一步提高引导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