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086发布日期:2018-08-08 09:03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随着大型深基坑的不断开挖,其支撑系统也就越发重要。

目前的基坑支撑系统大多采用立柱加实心的支撑梁结构,这种结构的基坑支撑系统不但耗费成本,而且由于自身重力大,易出现沉降,同时在侧部受力过大时易出现移动,维修困难,拆卸不便,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便于维修,稳定性能高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顶盖;卡槽,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侧部;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预留孔、混凝土梁和水泥涂层,且所述混凝土梁卡合连接所述卡槽;所述混凝土梁的底部设有所述预留孔,且所述混凝土梁的侧部设有所述水泥涂层;中空腔,所述中空腔为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顶盖形成区域;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插入到所述预留孔的内部;内撑机构,所述内撑机构包括固定柱、第一斜撑、第二斜撑和螺杆,所述水泥涂层的侧部设有所述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之间所述固定螺杆固定。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个固定筋,且所述固定筋的底部设有粗插筋。

优选的,所述粗插筋的顶部固定提手,且所述提手转动连接于所述顶盖表面开设的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箍筋,所述箍筋固定于所述混凝土梁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形成矩形的所述中空腔,且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倾斜监测机构。

优选的,所述倾斜监测机构包括连接杆、按压式开关和弹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水泥涂层紧贴,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中心处设有所述按压式开关;所述按压式开关的外侧设有所述弹簧。

优选的,所述按压式开关电性连接报警器,且所述报警器固定于所述顶盖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底部采用拱形结构,且所述顶盖的外侧设有梯形结构的所述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撑与所述第二斜撑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 -180°,且所述第一斜撑、所述第二斜撑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机构的高度,且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螺母固定所述连接杆。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顶盖采用分体式结构,在内部出现故障时可直接打开对内部进行修复,同时便于拆卸,配合阶梯状的所述卡槽,连接安装方便稳定牢固,在所述中空腔的底部开设所述预留孔配合所述固定螺杆可对所述支撑机构进行加强固定,协同所述内撑机构可最大程度的保证整体不出现形变,对基坑进行支撑和维护,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倾斜监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内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顶盖,11、粗插筋,12、固定筋,13、卡槽,2、报警器,3、支撑机构,31、混凝土梁,32、箍筋,33、水泥涂层,34、预留孔,4、倾斜监测机构,41、连接杆,42、按压式开关,43、弹簧,5、固定螺杆,6、内撑机构,61、固定柱,62、第一斜撑,63、第二斜撑,64、螺杆,7、中空腔,8、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顶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倾斜监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内撑机构结构示意图。一种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顶盖1;卡槽13,所述卡槽13设置于所述顶盖1的侧部;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预留孔34、混凝土梁31和水泥涂层33,且所述混凝土梁31卡合连接所述卡槽 13;所述混凝土梁31的底部设有所述预留孔34,且所述混凝土梁31 的侧部设有所述水泥涂层33;中空腔7,所述中空腔7为所述支撑机构3与所述顶盖1形成区域;固定螺杆5,所述固定螺杆5插入到所述预留孔34的内部;内撑机构6,所述内撑机构6包括固定柱61、第一斜撑62、第二斜撑63和螺杆64,所述水泥涂层33的侧部设有所述固定柱61,且所述固定柱61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撑62、所述第二斜撑63;所述第一斜撑62、所述第二斜撑63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斜撑62、所述第二斜撑63之间所述固定螺杆5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顶盖1的内部等距设有若干个固定筋12,且所述固定筋12的底部设有粗插筋11,为了加强所述顶盖1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粗插筋11的顶部固定提手8,且所述提手8转动连接于所述顶盖1表面开设的凹槽内部,为了便于打开所述顶盖1,便于对支撑结构进行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机构3还包括箍筋 32,所述箍筋32固定于所述混凝土梁31的内部,为了增加所述支撑机构3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机构3的内部形成矩形的所述中空腔7,且所述支撑机构3的内部设有水平放置的倾斜监测机构4,为了减轻整体的重力,提高支撑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倾斜监测机构4包括连接杆41、按压式开关42和弹簧43,所述连接杆41与所述水泥涂层33 紧贴,且所述连接杆41的一端中心处设有所述按压式开关42;所述按压式开关42的外侧设有所述弹簧43,当出现倾斜状况时,可及时的报警提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按压式开关42电性连接报警器2,且所述报警器2固定于所述顶盖1的表面,为了通过报警提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顶盖1的底部采用拱形结构,且所述顶盖1的外侧设有梯形结构的所述卡槽13,为了受力均匀,避免内部出现沉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斜撑62、所述第二斜撑63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180°,且所述第一斜撑62、所述第二斜撑63长度相同,为了对内部进行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固定柱61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机构3的高度,且所述固定柱61的顶部螺母固定所述连接杆 41,为了实现监测水平是否出现倾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基坑的四周浇灌所述混凝土梁31,并在内部放置所述箍筋32,形成稳定的支撑系统,另外在内侧涂抹所述水泥涂层33,在所述预留孔34内部插入所述固定螺杆5对所述支撑机构3进行加强固定,并在内部放置所述内撑机构6以及所述倾斜监测机构4,盖上所述顶盖1,形成稳定的支撑系统;若内部出现倾斜则所述弹簧43被按压,使得所述按压式开关42被打开,所述报警器2即可进行报警,当出现报警时,可通过所述提手8上拉将所述顶盖1打开,即可对内部进行修复,使用方便快捷。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支撑梁和基坑内支撑结构,所述支撑机构3与所述顶盖1采用分体式结构,在内部出现故障时可直接打开对内部进行修复,同时便于拆卸,配合阶梯状的所述卡槽13,连接安装方便稳定牢固,在所述中空腔7的底部开设所述预留孔34配合所述固定螺杆5可对所述支撑机构3进行加强固定,协同所述内撑机构 6可最大程度的保证整体不出现形变,对基坑进行支撑和维护,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