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078发布日期:2018-08-08 09:03阅读:3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降水井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降水井是为降低地下水位打的井,打完后放入水泵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的水位。降水井是保证基坑顺利施工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地,降水井是采用承插水泥管套接施工连接,此方法成本低,施工方便,但在遇到深基坑放坡施工时,部分降水井的上部放坡处由于单侧受力或路边车流量荷载的影响会出现错台以及倾斜的现象,使得护坡内的土方、杂物和雨水等不同程度地流入降水井,容易造成井口堵塞,存在较大的施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降水井会出现错台和倾斜的现象使得基坑施工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降水井连接稳定、能够降低施工安全隐患的降水井防护装置。

一种降水井防护装置,所述降水井包括靠近道路的第一侧和远离道路的第二侧,所述降水井防护装置包括:

支护桩,位于所述降水井的所述第一侧;

至少两个第一抱箍,分别套设于所述降水井的顶部和底部;

多个第二抱箍,沿所述降水井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抱箍位于所述第一抱箍之间并沿所述第一抱箍的周长设置,所述第二抱箍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抱箍连接,所述第二抱箍与所述降水井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护桩与所述降水井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水井包括多个降水管,所述降水管为企口降水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箍为钢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箍的内径等于所述降水井的外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抱箍为钢筋。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靠近设置所述降水井的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桩包括多根支护钢筋。

上述降水井防护装置通过在降水井靠近道路的一侧设置支护桩,扩大降水井附近的开挖面,减少动荷载,例如路边车流对降水井的影响,然后在降水井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第一抱箍,并在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抱箍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抱箍,使得降水井位于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形成的防护网中,当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可以将降水井限制在防护网中,使得降水井的水泥管之间连接稳定,避免了降水井发生错台和倾斜的现象,提高了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降水井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降水井防护装置的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降水井防护装置的支护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降水井防护装置的支护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降水井1包括靠近道路2的第一侧和远离道路的第二侧,一实施例的降水井防护装置10包括支护桩100、至少两个第一抱箍110和多个第二抱箍120,支护桩100位于降水井1的第一侧,至少两个第一抱箍110分别套设于降水井1的顶部和底部,第二抱箍120沿降水井1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抱箍120位于第一抱箍110之间并沿所述第一抱箍110的周长设置,第二抱箍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抱箍110连接,第二抱箍120与降水井1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护桩100与降水井1之间的距离。

上述降水井防护装置10通过在降水井1靠近道路的一侧设置支护桩100,扩大降水井1附近的开挖面,减少动荷载,例如路边车流对降水井1的影响,然后在降水井1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第一抱箍110,并在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抱箍110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抱箍120,使得降水井1位于第一抱箍110和第二抱箍120形成的防护网中,当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第一抱箍110和第二抱箍120可以将降水井1限制在防护网中,使得降水井1的水泥管之间连接稳定,避免了降水井1发生错台和倾斜的现象,提高了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降水井防护装置10包括两个第一抱箍110,一个位于降水井1的顶部,即,靠近降水井1开口的地方。另一个位于降水井1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抱箍110为钢环,套在降水井1的外壁。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抱箍110的内径等于降水井1的外径。当第一抱箍110套设在降水井1的外径时,可以紧贴降水井1的外壁,使得当布置完第二抱箍120后,第一抱箍110和第二抱箍120形成的防护结构可以紧贴降水井1的外壁,进而限制降水井1水泥管的错位或倾斜。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抱箍110的内径也可以略小于降水井1的外径。

第二抱箍120是位于两个第一抱箍110之间,第二抱箍120的一端与顶部的第一抱箍110连接,另一端与底部的第一抱箍110连接。多个第二抱箍120沿第一抱箍110的周长设置并均匀分布在两个第一抱箍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抱箍120垂直于第一抱箍110所在的平面。即,第一抱箍110和第二抱箍120形成一个框架,套设于降水井1,由于第一抱箍110与降水井1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整个框架与降水井1之间的距离也较小,即,框架基本是紧贴降水井1,进而限制了降水井1的移动或倾斜,因此,保证了降水井1水泥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降水井1的错位和倾斜而导致泥沙进入降水管,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抱箍120为钢筋。钢筋强度大且不易变形,提高降水井1水泥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抱箍120也可以为竹条。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和图4,降水井1包括靠近道路的第一侧和远离道路的第二侧,支护桩100位于降水井1的第一侧。即,支护桩100位于降水井1靠近道路的一侧,支护桩100可以扩大开挖面,减少路边车流对降水管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支护桩100包括多根支护钢筋。多根钢筋形成一个支护网,降低道路上的动荷载对降水井1的影响。其中,支护桩100的形状与开挖面的形状匹配。例如,当开挖面为弧形时,支护桩100的形状也为弧形。另外,第二抱箍120与降水井1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护桩100与降水井1之间的距离。即,在降水井1的周围设置两层防护,一层为支护桩100,另一层为第一抱箍110和第二抱箍120性成的框架,确保降水井1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降水井1包括多个降水管,降水管为企口降水管。降水井1是由多个降水管依次套设形成,采用企口降水管可以方便降水管的拼接,提高降水井1制作的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降水井防护装置10还包括预应力锚索130,预应力锚索130靠近设置降水井1的区域。预应力锚索130是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进而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在本实施例中,预应力锚索130一端锚固在基坑的外壁上,其中,预应力锚索130的本体是靠近设置降水井1的区域,从而对降水井1附近的区域进行锚固,消除岩层的不稳定对降水井1造成影响。

另外,为了保证降水井1的稳定性,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可以在降水井1靠近道路侧扩大开挖面,并且扩大支护桩100的支护面,进一步降低路边车流对降水井1的影响。另外,也可以增加承插降水井1水泥管的承插口深度,提高降水井1水泥管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降水井防护装置10采用支护桩100减少动荷载对降水井1的影响,采用第一抱箍110和第二抱箍120解决了降水井1边坡处易断裂的问题,同时采用预应力锚索130消除了不稳定岩层对降水井1的影响。因此,采用上述降水井防护装置10的降水井1连接稳定,确保了基坑结构安全,保证了降水工序的有效进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