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稳流罐的防负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4417发布日期:2018-08-24 20:23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稳流罐的防负压装置。



背景技术:

叠压供水的市场效应主要体现在节能,即利用市政管网富余压力提供能量。由于叠压供水设备与市政管网直接相连接,在市政管网供水不足时,由于水泵转动惯性抽吸水量大于能供应的水量,在水泵前端出现汽化,该区域的压力急剧下降,由于压力差而超量抽吸市政供水,管道充满水之后,恢复到超量抽吸之前的输水量,此时水泵抽吸量大于市政供水量,重复之前的情况,在水泵前端出现局部汽化,压力下降,再次出现超量取水,如此循环往复,不但造成市政管网压力波动,而且在该供水区域周边地形较高的地方水量和水压同时下降,部分用户停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新型稳流罐的防负压装置的技术方案,不仅提高了防负压装置的工作精度和灵敏度,而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稳定性更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新型稳流罐的防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负压机构和定位管,防负压机构固定连接在稳流罐的顶面上,定位管位于稳流罐的内部,且垂直连接在防负压机构的底面上,防负压机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防负压腔,防负压腔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杆,导杆上滑动连接有平衡块,平衡块的底面与防负压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电路导通结构,平衡块与防负压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输气孔,平衡块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贯穿输气孔,防负压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内设置有密封装置,定位管的内部上下设置有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第二浮球通过第三弹簧连接第二浮球,第二浮球的顶端连接第一弹簧;通过平衡块的设计,可以随着稳流罐内液位的变化上下移动,当稳流罐内的液位降低至最低值时,平衡块下降,使电路导通结构导通,同时密封装置打开,外界空气通过通气管进入稳流罐内,防止负压产生,当稳流罐内的液位上升至最高值时,平衡块通过限位机构与防负压腔的侧壁固定,密封装置关闭,电路导通结构断开,实现稳定的输水,通过定位管的设计,可以在稳流罐内液位发生变化时,使得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沿着定位管的内壁上下移动,直至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到达液位变化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进而控制防负压机构工作,两个浮球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防负压装置的调节精度和灵敏度,第一弹簧用于控制平衡块随着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一起上下移动,提高防负压装置的控制效率,两个导杆提高了平衡块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平衡块与防负压腔的侧壁接触而影响防负压装置的工作精度。

进一步,稳流罐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的两侧设置有支撑脚,进水管用于连接市政管网,出水管连接用户,便于连续输水,同时减少对市政管网压力的影响,支撑脚提高了稳流罐安装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定位管的侧面上均匀设置有S形导水槽,S形导水槽的设计可以保证定位管内的液面与稳流罐内的液面同步升降,减小误差。

进一步,定位管的顶端设置有套筒,套筒与第一弹簧相匹配,套筒的设计,可以使稳流罐内液面超过最高值时,通过第一浮球将套筒底端进行堵塞,防止液体进入防负压机构内,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电路导通结构包括第一金属触片和第二金属触片,第一金属触片均匀设置在平衡块的底面上,第二金属触片均匀设置在防负压腔的底部平面上,第一金属触片与第二金属触片相匹配,当稳流罐内的液面达到最低值时,在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的作用下,平衡块下降,使第一金属触片与第二金属触片接触,形成通路,进水管开始向稳流罐内注水,当液面上升至最高值时,浮力大于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的重力,第一金属触片与第二金属触片分离,在此过程中,始终保证稳流罐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力的恒定,防止产生负压。

进一步,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和凹槽,限位块固定连接在防负压腔的侧壁上,凹槽位于平衡块的侧面上,限位块与凹槽相匹配,通过限位块和凹槽,可以将平衡块与防负压腔的侧壁进行固定。

进一步,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密封板转动连接在通气管的端口处,密封板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在通气管的内壁上,密封板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绳连接在平衡块的顶面上,当平衡板下降时,通过连接绳带动密封板转动,进而使外界空气进入稳流罐,当平衡块上升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密封板封闭。

进一步,箱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压力电接点,便于与外部电控系统连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平衡块的设计,可以随着稳流罐内液位的变化上下移动,当稳流罐内的液位降低至最低值时,平衡块下降,使电路导通结构导通,同时密封装置打开,外界空气通过通气管进入稳流罐内,防止负压产生,当稳流罐内的液位上升至最高值时,平衡块通过限位机构与防负压腔的侧壁固定,密封装置关闭,电路导通结构断开,实现稳定的输水;

2、通过定位管的设计,可以在稳流罐内液位发生变化时,使得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沿着定位管的内壁上下移动,直至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到达液位变化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进而控制防负压机构工作;

3、两个浮球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防负压装置的调节精度和灵敏度,第一弹簧用于控制平衡块随着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一起上下移动,提高防负压装置的控制效率;

4、两个导杆提高了平衡块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平衡块与防负压腔的侧壁接触而影响防负压装置的工作精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不仅提高了防负压装置的工作精度和灵敏度,而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稳流罐的防负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负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稳流罐;2-进水管;3-支撑脚;4-出水管;5-防负压机构;6-定位管;7-第一浮球;8-第二浮球;9-第三弹簧;10-套筒;11-第一弹簧;12-箱体;13-防负压腔;14-导杆;15-输气孔;16-平衡块;17-第一金属触片;18-第二金属触片;19-限位块;20-凹槽;21-压力电接点;22-通气管;23-连接绳;24-密封板;25-第二弹簧;26-S形导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稳流罐1的防负压装置,包括防负压机构5和定位管6,防负压机构5固定连接在稳流罐1的顶面上,定位管6位于稳流罐1的内部,且垂直连接在防负压机构5的底面上,稳流罐1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4,出水管4的两侧设置有支撑脚3,进水管2用于连接市政管网,出水管4连接用户,便于连续输水,同时减少对市政管网压力的影响,支撑脚3提高了稳流罐1安装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箱体12的顶面上设置有压力电接点21,便于与外部电控系统连通。

防负压机构5包括箱体12,箱体12内设置有防负压腔13,防负压腔13内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杆14,导杆14上滑动连接有平衡块16,平衡块16的底面与防负压腔1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电路导通结构,电路导通结构包括第一金属触片17和第二金属触片18,第一金属触片17均匀设置在平衡块16的底面上,第二金属触片18均匀设置在防负压腔13的底部平面上,第一金属触片17与第二金属触片18相匹配,当稳流罐1内的液面达到最低值时,在第一浮球7和第二浮球8的作用下,平衡块16下降,使第一金属触片17与第二金属触片18接触,形成通路,进水管2开始向稳流罐1内注水,当液面上升至最高值时,浮力大于第一浮球7和第二浮球8的重力,第一金属触片17与第二金属触片18分离,在此过程中,始终保证稳流罐1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力的恒定,防止产生负压。

平衡块16与防负压腔13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19和凹槽20,限位块19固定连接在防负压腔13的侧壁上,凹槽20位于平衡块16的侧面上,限位块19与凹槽20相匹配,通过限位块19和凹槽20,可以将平衡块16与防负压腔13的侧壁进行固定,箱体12的底部设置有输气孔15,平衡块16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贯穿输气孔15,防负压腔1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通气管22,通气管22内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24,密封板24转动连接在通气管22的端口处,密封板24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25连接在通气管22的内壁上,密封板24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绳23连接在平衡块16的顶面上,当平衡板下降时,通过连接绳23带动密封板24转动,进而使外界空气进入稳流罐1,当平衡块16上升时,在第二弹簧25的作用下,密封板24封闭。

定位管6的侧面上均匀设置有S形导水槽26,S形导水槽26的设计可以保证定位管6内的液面与稳流罐1内的液面同步升降,减小误差,定位管6的顶端设置有套筒10,套筒10与第一弹簧11相匹配,套筒10的设计,可以使稳流罐1内液面超过最高值时,通过第一浮球7将套筒10底端进行堵塞,防止液体进入防负压机构5内,提高了安全性,定位管6的内部上下设置有第一浮球7和第二浮球8,第二浮球8通过第三弹簧9连接第二浮球8,第二浮球8的顶端连接第一弹簧11;通过平衡块16的设计,可以随着稳流罐1内液位的变化上下移动,当稳流罐1内的液位降低至最低值时,平衡块16下降,使电路导通结构导通,同时密封装置打开,外界空气通过通气管22进入稳流罐1内,防止负压产生,当稳流罐1内的液位上升至最高值时,平衡块16通过限位机构与防负压腔13的侧壁固定,密封装置关闭,电路导通结构断开,实现稳定的输水,通过定位管6的设计,可以在稳流罐1内液位发生变化时,使得第一浮球7和第二浮球8沿着定位管6的内壁上下移动,直至第一浮球7和第二浮球8到达液位变化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进而控制防负压机构5工作,两个浮球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防负压装置的调节精度和灵敏度,第一弹簧11用于控制平衡块16随着第一浮球7和第二浮球8一起上下移动,提高防负压装置的控制效率,两个导杆14提高了平衡块16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平衡块16与防负压腔13的侧壁接触而影响防负压装置的工作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市政管网对稳流罐输水,直至稳流罐内的液面达到最高值,然后通过出水管相用户提供用水,随着稳流罐内液面的下降,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都开始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簧由压缩状态逐渐变成拉伸状态,当液面低于第一浮球高度,且高于第二浮球高度时,在第一浮球重力作用下平衡块上的限位机构打开,平衡板通过第三弹簧带动密封板旋转,使外界的空气进入稳流罐内,当液面继续下降至最低值时,第三弹簧由压缩状态变成拉伸状态,使平衡块上的第一金属触片与第二金属触片接触,使市政管网向稳流罐补水,直至液面恢复至最高值,平衡块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密封板在第二弹簧作用下关闭,形成密封空间,达到稳流罐内外气压的平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