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拉式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8523发布日期:2018-09-28 21:49阅读:2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拉式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应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设备及施工季节等条件综合考虑选用,但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①基坑坍塌;②止水效果不好,且工程造价较高;③施工复杂、工作效率低;④支护材料不易回收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48986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锚拉钢板式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由至少两块矩形钢板组接成的钢板组合体、分别设置在每块钢板上的锚头垫板、一端带有锚头另一端穿过锚头垫板和钢板的锚索;在每块钢板的周边均布有螺栓孔,在相邻的钢板之间搭接有联接垫板,在联接垫板上均布有两排与钢板上的螺栓孔对应的安装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和安装孔将相邻的钢板联接并紧固,组合构成密闭的整体式支护结构。

但是此支护结构中的钢板采用连接垫板加螺栓的连接形式,可能出现支护结构变形的现象,进而难以应用于基坑挖深范围内地质条件很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拉式基坑支护结构,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以克服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中安全性低、结构不稳定、造价高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锚拉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若干根斜拉设置的锚索,所述锚索顶部靠近基坑侧壁一端设有围护机构,所述锚索底部远离基坑侧壁一端设有拉锚座,每个所述拉锚座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加劲桩,所述加劲桩内设有膨胀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基坑侧壁设置围护机构,能起到止水、止淤、挡土的作用,其次为了保证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在围护机构上斜拉出若干根锚索,并且在锚索底部安装固定拉锚座及加劲桩来提供足够的锚拉力,同时加劲桩内设置有膨胀机构可有效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克服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中安全性低、结构不稳定、造价高的难题。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机构包括设置在加劲桩底部的张拓板,所述张拓板通过与加劲桩的活动连接来向外张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张拓板与加劲桩底部为活动连接,可驱动张拓板通过转轴向外拓张,一方面起到安装时需要向外拓张与土壤嵌合的效果,另一方面回收加劲桩时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机构包括设置在加劲桩内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下方固定连接有膨胀头,所述膨胀头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张拓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传动杆沿加劲桩长度方向位移带动膨胀头,膨胀头与支撑杆铰接可控制张拓板的张拓角度,能够提升加劲桩的承载能力,以此替代传统内支撑方案,大大降低了建筑施工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头为四棱锥金字塔形,所述支撑杆铰接在膨胀头的斜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在膨胀头四周都安装有张拓板,为了其位移时能更好地带动铰接的支撑杆以推开张拓板,因此将膨胀头设置为四棱锥金字塔形,且将支撑杆铰接在膨胀头斜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上方设有驱动件以驱动传动杆沿加劲桩的长度方向移动,且所述驱动件固定在加劲桩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传动杆上方连接驱动件,从而带动传动杆位移,使支撑杆向外张拓直至张拓板嵌合在土壤中,可灵活应用于各种地质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围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坑侧壁上的围护墙,所述围护墙顶部设有冠梁,所述围护墙中部设有腰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基坑侧壁上的围护墙起到止水、止淤、挡土的作用,而设置在围护墙上的冠梁及腰梁用于支撑围护墙,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并且可根据冠梁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进行安全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锚索从上至下均匀间隔设置,位于上方的锚索与所述冠梁相接,位于下方的锚索与所述腰梁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锚索从上至下均匀间隔设置,使冠梁及腰梁均匀分担承载力,从而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提高基坑的整体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锚索为一根钢管或多根钢管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根据锚拉承载力的大小来决定钢管的数量,且其长度考虑围护墙厚度及冠梁与腰梁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拉锚座及加劲桩来提供足够的锚拉力,同时在加劲桩内设置膨胀机构,能提升加劲桩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基坑支护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通过设置围护墙、冠梁及腰梁,有效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提高基坑的整体安全性,并且可根据冠梁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进行安全监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锚拉式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锚拉式基坑支护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坑;2、锚索;3、围护机构;31、围护墙;32、冠梁;33、腰梁;4、拉锚座;41、加劲桩;42、张拓板;5、膨胀机构;51、传动杆;52、膨胀头;53、支撑杆;6、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锚拉式基坑支护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若干根斜拉设置的锚索2,该锚索2顶部靠近基坑1侧壁一端安装有围护机构3来起到挡土、止水、止淤的效果,锚索2底部远离基坑1侧壁一端安装固定有拉锚座4以提供足够的锚拉力。为了保证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与安全,在每个拉锚座4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劲桩41,可以根据承载力的大小来决定加劲桩41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基坑1较小,采用一个即可。同时,加劲桩41采用旋喷搅拌法制成扩大头水泥土变径桩体,插入钢绞线作为锚筋,并留出空间安装有膨胀机构5。

如图2所示,膨胀机构5包括设置在加劲桩41底部的张拓板42,张拓板42通过与加劲桩41的活动连接来向外张拓,并且当张拓板42与加劲桩41成一定角度时卡嵌固定,可进一步提升加劲桩41的承载能力,替代了传统内支撑方案,因此大大节约了建筑施工成本。

如图3所示,膨胀机构5还包括设置在加劲桩41内的传动杆51,传动杆51下方固定连接有膨胀头52,膨胀头52的周壁铰接有支撑杆53,支撑杆53另一端铰接于张拓板42内壁。沿加劲桩41的长度方向驱动传动杆51位移来带动膨胀头52,从而膨胀头52与支撑杆53铰接可控制张拓板42向外张拓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膨胀头52位移时能更好地带动铰接的支撑杆53,将膨胀头52设置成四棱锥金字塔形,并将支撑杆53铰接在膨胀头52的斜面上,能有效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

如图3所示,传动杆51上方连接有驱动件6以驱动传动杆51沿加劲桩41的长度方向移动,且驱动件6固定在加劲桩41内,根据实际需要选取液压缸作为驱动件6。通过液压缸带动传动杆51位移,使支撑杆53向外张拓直至张拓板42嵌合于土壤中,可灵活应用于各种地质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应用慢速搅拌中低压旋喷机施工时,钻头在钻进、搅拌过程中通过中空杆、喷嘴将一定压力的水泥浆喷出,其压力可作为驱动力使张拓板42向外张拓,并形成搅拌旋喷注浆的复合体加劲桩41。

如图1和图4所示,围护机构3包括设置在基坑1侧壁上的围护墙31,围护墙31顶部设置有冠梁32,围护墙31中部设置有腰梁33,其中围护墙31用于施工时的挡土、止水、止淤,冠梁32和腰梁33用于支撑围护墙31,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并且可通过冠梁32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进行安全监测。

如图4所示,锚索2从上至下均匀间隔设置,位于上方的锚索2与冠梁32相接,位于下方的锚索2与腰梁33相接,且其锚索2为一根钢管或多根钢管组合,使冠梁32及腰梁33均匀分担承载力,从而提高基坑1整体安全性,避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首先采用专用钻机成孔,成孔至设计深度,安装膨胀机构5后,进行注浆,待孔口返出的泥浆不含沙粒与土时,退出钻杆同时钢绞线安放完毕,从而制成加劲桩41,此时驱动传动杆51位移,使支撑杆53向外张拓直至张拓板42嵌合于土壤中,进而在基坑1侧壁上安装围护墙31并灌注冠梁32及腰梁33,最后张拉锁定围护墙31与加劲桩41之间的锚索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