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桩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022发布日期:2018-08-08 09:0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孔桩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会遇到超厚软弱地层,此地层在钻孔过程中往往扩孔严重,后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因此处孔径较大,造成混凝土极大浪费。常规的施工方法是在插打钢护筒时,直接将超过此类软弱层的钢护筒进行插装在钻孔桩内,在施工完后钢护筒也将成为桩基的一部分。一般的软弱层为20~30米,孔径有大有小,此时使用钢护筒进行防护保护,成本不会太大,同时也容易将钢护筒打入钻孔桩内,但是当软弱层埋深较深时,特别是在江河、海岸线或者泽地的地方进行施工时,所使用的钢护筒也将非常长,用钢量大,施工难度大,极不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容易,保护性能优越的钻孔桩保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钻孔桩保护结构,用于保护穿过软弱土层的钻孔桩内壁,包括插装在钻孔桩内的钢筋笼、设置在钢筋笼和钻孔桩内壁之间的不透水层以及设置在不透水层下端的封堵部,所述封堵部套装在钢筋笼外,所述封堵部设有可压缩的塑性环,所述塑性环与钻孔桩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可封堵塑性环与钻孔桩内壁之间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塑性环设有上挡环和下挡环,所述密封环卡置在上挡环和下挡环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挡环的外径大于上挡环的外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不透水层为不透水膜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不透水层的外径大于塑性环的外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环为注浆膜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环为可充气的充气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钻孔桩保护结构采用钢筋笼外加设不透水层和封堵部的结构,可以根据软弱土层的厚度进行针对施工,十分便利;同时该不透水层可以有效阻止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软弱层外的水分影响混凝土的成型过程,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此外封堵部的设计可以有效封堵钻孔桩的下部,防止水分的上升,采用可以膨胀的密封环,便于将钢筋笼将不透水层和封堵部一同插入钻孔桩内,整个结构设计巧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不必再使用振动锤插打钢护筒,施工效率高,节约了成本,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适合在超长软弱层施工的钻孔桩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钻孔桩保护结构,用于保护穿过软弱土层7的钻孔桩1内壁,包括插装在钻孔桩1内的钢筋笼2、设置在钢筋笼2和钻孔桩1内壁之间的不透水层5以及设置在不透水层5下端的封堵部3,所述封堵部3套装在钢筋笼2外,所述封堵部3设有可压缩的塑性环4,所述塑性环4与钻孔桩1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环6,所述密封环6可封堵塑性环4与钻孔桩1内壁之间间隙,密封环6的直径应保证注浆完成后足以密封塑性材料外侧与钻孔桩桩壁间的空隙。

其中,此外,所述不透水层5为不透水膜袋,防止软弱土层7的水分进入钢筋笼2内,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质量。所述不透水层5的直径超过设计钻孔桩1直径至少10cm,以保证灌注混凝土后桩径不小于设计钻孔桩1的桩径。不透水层5上口在接近钢筋笼2顶部下沿位置处标高超过设计桩顶标高+70cm固定密封,以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下口低于软弱土层7的厚度。与钢筋笼2上的塑性环4上沿连接密封,防止透水。所述塑性环4上沿即不透水层5下口的设置标高,应低于软弱层足够深度,直到正常钻孔桩1孔径位置,以保证混凝土不浪费;所述塑性环4为硬质不变形材料,内径应不小于设计钻孔桩1的桩径。

所述塑性环4设有上挡环41和下挡环42,所述密封环6卡置在上挡环41和下挡环42之间,所述不透水层5的外径大于塑性环4的外径,保证密封性,所述密封环6为注浆膜袋,也可以是可充气的充气气囊。所述上挡板41和下挡板42与塑性环4的连接处不透水,保证密闭性,所述下挡环42的外径大于上挡环41的外径。所述上挡板41外径短于下挡板42,长度只要可阻挡密封环6上浮,起到限位作用即可。所述上挡板41外侧的剩余空隙用于注浆管对密封环6进行注浆或者充气。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