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治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4997发布日期:2018-10-13 02:05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区地质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区边坡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有些地区的采石场大乱采滥挖,形成众多的不稳地边坡、危岩、孤石和深大采坑。长期无序、过渡开采,使地貌景观受到严重损坏,区域生态环境遭受到极大破坏。开采之后或者开采整治之后,产生了很多废弃的采石场,废弃采石场遗留的不稳定边坡和深大采坑对当地地质环境的影响已显露无遗,与周边的环境极不相称,对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区边坡治理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边坡治理结构,包括锚杆、钢筋网和泄水管,该锚杆插入边坡,钢筋网挂在锚杆上,泄水管穿过钢筋网插入边坡内,泄水管倾斜向下设置,在钢筋网表面覆盖喷浆层,喷浆层覆盖锚杆,泄水管伸出喷浆层。

优选的,所述锚杆沿菱形布置,锚杆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呈 15°夹角。

优选的,所述锚杆的长度至少为60cm,竖直方向上锚杆之间和水平方向上锚杆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00cm。

优选的,所述泄水管沿梅花型布置,泄水管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呈 75°夹角。

优选的,所述泄水管长度为65cm,其外露在边坡外的一段长度为10cm.

优选的,所述钢筋网采用Φ6mm圆钢加工,网格200×200mm,网片规格1000×1000mm,铺设时网间搭茬距离不小于100mm。

优选的,所述喷浆层的厚度至少为8cm。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采用“锚杆 +钢筋网+喷浆”的支护方式对边坡进行补强支护;的边坡进行浮石(碎石)清除、补强支护,消除边坡碎石、浮石滚落威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锚杆、2--钢筋网、3--喷浆层、4--泄水管、5--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坡表面浮石、碎石清除完毕后,针对本项目区边坡实际情况,设计采用“锚杆+钢筋网+喷浆”的支护方式对边坡进行补强支护。

包括锚杆1、钢筋网2和泄水管4,该锚杆1插入边坡5,钢筋2挂在锚杆1上,泄水管4穿过钢筋网2插入边坡5内,泄水管4倾斜向下设置,在钢筋网2表面覆盖喷浆层3,喷浆层3覆盖锚杆1,泄水管4伸出喷浆层3。

锚杆采用IV级锚杆专用螺纹钢加工,规格Φ=16.0mm、L=600mm,每根锚杆采用1节Z2550型树脂药卷锚固,菱形布置,间排距1000× 1000mm,设计锚固力50kN;钢筋网采用Φ6mm圆钢加工,网格200× 200mm,网片规格1000×1000mm,铺设时网间搭茬距离不小于100mm,钢筋网之间采用5号铁丝捆扎,网片每边不少于两个捆扎点;喷浆厚度80mm,喷浆砼强度C20。

设计边坡泄水孔孔径Φ55mm,孔深550mm,孔间距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一般为2500×2500mm,梅花型布置;排水管采用φ50mmPVC花管加工,管长650mm。

经现场测量计算,本次治理工程边坡支护面积5505m2,设计补强支护锚杆5505根,挂网、喷浆面积5505m2,泄水孔880个。

锚杆施工具体要求如下:

(1)锚喷支护施工前,应清除坡面上的植被、覆盖层、破碎、松动块石、孤立岩块;

(2)钻孔深度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3m;

(3)钻孔直径应与锚杆直径相匹配,为保证锚固效果,钻孔与杆体直径差应控制在4-10mm;

(4)如遇易塌孔的土层,可带护臂套管钻进,岩层钻孔可采用螺旋钻、冲积钻成孔;

(5)锚杆应在锚固体和外锚头强度达到15MPa以后逐根进行张拉锁定,张拉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05-1.1倍,稳定5-10min后,退至锁定荷载锁定;

(6)锚杆监测工作应具有代表性,监测锚杆数量不应少于工程锚杆的2%,且不应少于3根;

(7)锚杆监测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张拉锁定后最初10d应每天测定一次,11-30d每3d测定一次,再后每10d测定一次,必要时(如开挖、降雨、下排锚杆张拉、出现突变征兆等)应加密监测次数;

(8)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有关单位,必要时可采取重复张拉,适当放松或增加锚杆数量以确保边坡安全。

喷浆材料的技术要求:

(1)水泥:喷浆所用水泥质量要符合标准要求,要有出厂合格证,过期失效水泥禁止使用;

(2)砂子:采用河砂作配料,使用前要过筛,颗粒粗细要均匀,含泥量按重量计算不大于3%;

(3)石子:采用瓜子石作骨料,颗粒直径为5-10mm;

(4)速凝剂: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要有出厂合格证,过期失效的产品禁止使用,其配比为水泥重量的2-4%;

(5)喷射混凝土配比:喷射混凝土配比一般为1:2:2。

泄水孔技术要求:

(1)锚喷支护的坡面均应设置泄水孔,及时引排坡体内渗水,避免喷层受水压挤胀破坏和坡体受水浸润软化失稳;

(2)泄水孔和锚杆孔同时施工,其孔径、孔深、孔位、角度、间排距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对边坡裂隙水部位要适当增设排水孔;

(3)泄水孔自里由外,向下倾斜,与水平面成15°角,方便排水;

(4)锚杆和钢筋网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排水管安设,排水管采用φ50mmPVC花管,其埋设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5)PVC花管长650mm,埋入基岩550mm;

(6)PVC花管的加工,用手钻按30×30mm梅花型钻孔,孔径φ5mm,然后用土工布包裹尼龙线捆绑;

(7)PVC花管加工好后,用人工埋入泄水孔内,外露长度100mm;

(8)花管安设完毕后用塑料布对外露部分进行包扎封口,避免喷射施工时堵塞,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及时拆除封口塑料布;

(9)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水处应立即增设排水孔;

(10)排水孔钻进过程中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生掉钻、坍孔、钻速变化、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异常情况,应详细进行记录;

(11)排水孔施工过程中遇堵塞,应按现场技术人员指示重钻。

采用“锚杆+钢筋网+喷浆”的支护方式对边坡进行补强支护;的边坡进行浮石(碎石)清除、补强支护,消除边坡碎石、浮石滚落威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