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5564发布日期:2019-01-29 17:5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涉及一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家用装饰材料的需求量也是日渐增加,地漏就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装潢配件,地漏虽小,却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卫生。其用于家庭卫生间、厨房、阳台等安装有下水管道的入口处,以将水流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后再引导至相应的下水管道中,进行排放。然而,目前存在如下问题:市场上的普通地漏不具备将地面防水层上的积水引导至下水道中的功能;同时,下水道内部的生物及气味会从该地漏溢出,以至于家中异味频出,为人们生活带来不愉快。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地漏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956424B,一种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筒体、以及位于筒体上方的面板,所述筒体的进水口与面板相通并且所述的筒体与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的出水口处设有密封板,所述的筒体内设有一个能使所述密封板沿着筒体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永磁铁一,所述密封板的下侧面设有永磁铁二,所述永磁铁一与永磁铁二相互吸引设置,在永磁铁一和永磁铁二吸引力的作用下所述的密封板抵靠在筒体的出水口处。

虽然这种结构的地漏具有封闭严密、不宜堵塞的优点。但在内筒体的内侧壁上还固定有密封圈,密封圈存在一定厚度,这导致整个出水口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整个地漏的单位时间出水量较小,很可能造成出水慢、出水不及时的现象发生。并且该密封圈与密封板的接触面积较小,一旦密封盖的位置发生一点偏移就容易导致密封失效,对密封、防臭性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且防臭效果好的防臭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地漏安装部以及安装在所述地漏安装部中的地漏本体,其中:

所述地漏安装部包括第一外筒体以及第一内筒体,所述第一外筒体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外筒体下端封闭,所述第一内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筒体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筒体下端贯穿所述第一外筒体下端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内筒体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内筒体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内筒体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外筒体的上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内筒体的下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流水孔,且所述第一流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外筒体的底部上方并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地漏本体包括第二外筒体以及第二内筒体,所述第二外筒体上端开口,所述第二外筒体下端封闭,所述第二内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外筒体内部,所述第二内筒体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且所述第二内筒体上端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筒体上端内侧壁相连接形成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内筒体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外筒体内底部上方,且所述第二内筒体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筒体内侧壁形成有环形的流水通道,所述流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外筒体上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流水孔,所述第二流水孔与所述流水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二外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筒体内部,且所述第二外筒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内筒体的内径。

其中:所述第一外筒体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端与所述第一外筒体上端相平齐。

所述第一内筒体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端与所述第一内筒体上端相平齐。

所述第一内筒体上端内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定位凸部,且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外筒体的外径,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上端内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定位凹部,且所述第一定位凹部上端与所述第一内筒体上端相平齐。

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下部内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凹部,所述第二流水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凹部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内筒体下部内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内筒体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外筒体底部下方,所述固定块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外筒体的外径,所述固定块的下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

所述第二外筒体上部外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凸部,且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上端外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定位凸部,且所述第三定位凸部抵靠在所述第一定位凹部上并与其紧密配合。

所述第三定位凸部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定位凹部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地漏本体还包括方形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地漏本体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外筒体上端通过第三定位凸部固定设置在定位板中心设置的定位孔中,且所述第三定位凸部通过粘结剂与所述定位孔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地漏本体还包括圆形的面板,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设置的安装部中,所述面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三进水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通过设置在第一外筒体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在施工时,将第一外筒体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部设置在地面防水层中,并使其上表面低于地面防水层的上表面,当地面上的积水渗透入地面防水层上时,通过第一外筒体上端的第一进水口进入防臭地漏中,经第一流水孔和第一出水口流入下水道中,因此通过使用该防臭地漏后,地面防水层上的积水及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臭地漏进入下水管道中,即地面防水层上不留存积水,从而避免地面防水层上的积水长期存留而产生臭味。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地面上的积水通过所述地漏本体中第二内筒体上端设置的第三进水口,进入第二内筒体中,并经第二出水口进入到流水通道中,当流程通道中的积水高度达到第二流水孔的位置时,通过第二流水孔外溢至第一内筒体中,并经第一出水口进入下水道中,即流水通道中时刻保留有一定量的积水,从而可避免下水管道内的生物或异味跑出,从而减少臭味,让家庭不在受异味困扰,实用性强,价格低廉。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筒体下部内侧壁圆周方向的环形的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外筒体底部下方,所述固定块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外筒体的外径;同时,所述固定块的下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可进一步对下水管道内的生物或异味进行阻挡,从而减少下水道中臭味的外溢。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凸部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定位凹部内侧壁之间的密封圈,可有效保证地漏安装部与地漏本体之间的紧密配合,进而使地漏安装部与地漏本体之间的密封更加牢固可靠,从而避免下水管道内的异味从第一内筒体与第二外筒体之间配合的缝隙中外溢,因此,进一步提高该防臭地漏的防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臭地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臭地漏中地漏安装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臭地漏中地漏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臭地漏中地漏安装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地漏安装部以及安装在所述地漏安装部中的地漏本体300,其中:

所述地漏安装部包括第一外筒体100以及第一内筒体200,所述第一外筒体100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01,所述第一外筒体100下端封闭,所述第一内筒体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筒体100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筒体200下端贯穿所述第一外筒体下端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内筒体200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内筒体200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202,所述第一内筒体200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外筒体100的上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内筒体200的下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流水孔208,且所述第一流水孔208位于所述第一外筒体100的底部上方并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01相连通;

所述地漏本体300包括第二外筒体301以及第二内筒体302,所述第二外筒体300上端开口,所述第二外筒体301下端封闭,所述第二内筒体30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筒体301内部,所述第二内筒体302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303,且所述第二内筒体302上端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筒体301上端内侧壁相连接形成封闭结构,所述第二内筒体302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水口304,所述第二出水口304位于所述第二外筒体301内底部上方,且所述第二内筒体302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外筒体301内侧壁形成有环形的流水通道,所述流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304相连通,所述第二外筒体301上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流水孔308,所述第二流水孔308与所述流水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二外筒体301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筒体200内部,且所述第二外筒体 30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内筒体200的内径。

所述第一外筒体100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02,所述第一延伸部102上端与所述第一外筒体100上端相平齐。

所述第一内筒体200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201,所述第二延伸部201上端与所述第一内筒体200上端相平齐。

所述第一内筒体200上端内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定位凸部203,且所述第一定位凸部20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外筒体301的外径,所述第一定位凸部203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定位凸部203上端内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定位凹部204,且所述第一定位凹部204上端与所述第一内筒体 200上端相平齐。

所述第一定位凸部203下部内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凹部 205,所述第二流水孔308与所述第二定位凹部205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 202相连通。

所述第一内筒体200下部内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固定块206,所述固定块206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内筒体200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块206 位于所述第二外筒体301底部下方,所述固定块206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外筒体301的外径,所述固定块206的下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207。

所述第二外筒体301上部外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定位凸部306,且所述第二定位凸部306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203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凸部306上端外侧壁圆周方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定位凸部307,且所述第三定位凸部307抵靠在所述第一定位凹部204上并与其紧密配合。

所述第三定位凸部307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定位凹部204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12。

所述地漏本体300还包括方形的定位板309,所述定位板309设置在地漏本体300的上端,且所述第二外筒体301上端通过第三定位凸部307固定设置在定位板309中心设置的定位孔305中,且所述第三定位凸部307通过粘结剂与所述定位孔305内侧壁固定连接,进而可提高定位板与第三定位凸部配合的安全可靠性。

所述地漏本体300还包括圆形的面板310,所述面板310设置在所述定位板309上设置的安装部中,所述面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三进水口303相连通。

如图4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臭地漏在安装施工过程时,将第一外筒体100 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部102设置在地面防水层400中,并使第一延伸部102的上表面低于地面防水层的上表面,因此当地面上的积水渗透入地面防水层上时,可通过第一外筒体100上端的第一进水口进入防臭地漏中,并经第一流水孔和第一出水口流入下水道中,图中箭头表示积水的流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通过设置在第一外筒体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在施工时,将第一外筒体上端外圆周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部102设置在地面防水层中,并使其上表面低于地面防水层的上表面,当地面上的积水渗透入地面防水层上时,通过第一外筒体上端的第一进水口进入防臭地漏中,经第一流水孔和第一出水口流入下水道中,因此通过使用该防臭地漏后,地面防水层上的积水及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臭地漏进入下水管道中,即地面防水层上不留存积水,从而避免地面防水层上的积水长期存留而产生臭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地面上的积水通过所述地漏本体中第二内筒体上端设置的第三进水口,进入第二内筒体中,并经第二出水口进入到流水通道中,当流程通道中的积水高度达到第二流水孔的位置时,通过第二流水孔外溢至第一内筒体中,并经第一出水口进入下水道中,即流水通道中时刻保留有一定量的积水,从而可避免下水管道内的生物或异味跑出,从而减少臭味,让家庭不在受异味困扰,实用性强,价格低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筒体下部内侧壁圆周方向的环形的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外筒体底部下方,所述固定块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外筒体的外径;同时,所述固定块的下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可进一步对下水管道内的生物或异味进行阻挡,从而减少下水道中臭味的外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凸部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定位凹部内侧壁之间的密封圈,可有效保证地漏安装部与地漏本体之间的紧密配合,进而使地漏安装部与地漏本体之间的密封更加牢固可靠,从而避免下水管道内的异味从第一内筒体与第二外筒体之间配合的缝隙中外溢,因此,进一步提高该防臭地漏的防臭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