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用无动力缓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5640发布日期:2018-10-19 22:01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用无动力缓释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就是通过下渗减排和积蓄利用等方式,达到解决当前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技术尚未成熟,排水量会由于蓄水池中水位逐渐降低,其重力发生变化,难以均匀地进行排水,从而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用无动力缓释器,能够均匀地进行排水,节约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用无动力缓释器,包括缓释器箱体、浮动进水头、软管、承插接口和第一进水口,所述缓释器箱体的底部设有与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池底部的排水管相配合的承插接口,所述缓释器箱体的后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浮动进水头通过软管与第一进水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浮动进水头包括下端为圆锥形的壳体、若干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壳体上设有呈圆周状均匀分布的第二进水口,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与软管连接的出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承插接口内设有环状橡胶密封体,所述环状橡胶密封体的内径稍小于排水管的直径,所述环状橡胶密封体的内壁设有环状防脱槽,所述排水管上设有与环状防脱槽相配合的环状凸起,所述环状橡胶密封体的内壁下端倒角形成锥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无动力缓释器主要部件为:缓释器箱体、浮动进水头、软管、承插接口和第一进水口,结构简单、合理,组装方便;2、缓释器箱体底部设有承插接口,与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池底部的排水管相连,可实现多次、反复的插拔连接,拆装方便;3、浮动进水头的周面均匀分布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处在液面下特定深度,保证进水水质及避免浮渣影响;浮动进水头随着液面下降,第二进水口与液面的间距不会变化,故第二水口处的气压不会变化,达到均匀地进行排水,第一进水口高于承插接口的高度,第一进水口的高度为停止出水水位,可避免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池底部沉泥进入第二进水口,保证第二进水口只收取上层清液,防止堵塞;4、浮动进水头的下端为圆锥形设计,保证浮动进水头在水中的稳定性;5、软管的使用保证浮动进水头随液面自由浮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用无动力缓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承插接口与排水管连接示意图。

图中:1-缓释器箱体、2-浮动进水头、3-软管、4-承插接口、5-第一进水口、6-排水管、21-壳体、22-第二进水口、23-出水口、41-环状橡胶密封体、42-环状防脱槽、43-环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用无动力缓释器,包括缓释器箱体1、浮动进水头2、软管3、承插接口4和第一进水口5,所述缓释器箱体1的底部设有与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池底部的排水管6相配合的承插接口4,所述缓释器箱体1的后侧上设有第一进水口5,所述浮动进水头2通过软管3与第一进水口5连接,所述浮动进水头2包括下端为圆锥形的壳体21、若干第二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所述壳体21上设有呈圆周状均匀分布的第二进水口22,所述壳体21的下端设有与软管3连接的出水口23,所述承插接口4内设有环状橡胶密封体41,所述环状橡胶密封体41的内径稍小于排水管6的直径,所述环状橡胶密封体41的内壁设有环状防脱槽42,所述排水管6上设有与环状防脱槽42相配合的环状凸起43,所述环状橡胶密封体41的内壁下端倒角形成锥面。

所述第二进水口22与液面之间的距离为10~20mm。

所述第一进水口5与承插接口4的距离为120~150mm。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用无动力缓释器在工作过程中,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池内的水依次通过第二进水口22、壳体21、出水口23、软管3、第一进水口5、缓释器箱体1和承插接口4,然后从排水管6排出,排水的过程中,浮动进水头2随着液面下降,第二进水口22与液面的间距不会变化,故第二水口22处的气压不会变化,达到均匀地进行排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均匀地进行排水,节约资源,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